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发展历史、发展特征及区域特色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活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在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与生产习俗、岁时节日、宗教祭祀、民族艺术等民俗事象共生共存、互融发展的特征.山东省民俗民间体育有着形式各样、层次不一的文化形态,具有浓重的区域传统文化色彩和鲜明的个性特征,其表现为:胶东武术门类种多、流传广泛;潍坊国际风筝节、泰山国际登山节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秧歌、渔民节活动个性突出、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2.
主要采用文献法、历史学研究和逻辑学方法,对环鄱阳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生态经济区建设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既表现出湖区水文化的特点,又具有生态原状的风貌,生态性非常突出.这些生态文化主要通过该区域宗教崇拜、节庆习俗体现出来。当前形势下,这些民俗习俗的挖掘、保护与利用,是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内容之一,是该区域文化建设的前提与保障。  相似文献   

3.
基于SWOT分析的右玉县体育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SWOT分析法对右玉县实施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提出了统筹规划,扩大宣传;结合民俗突出旅游产品地方特点;推进法制建设,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多方融资,引进人才,形成产业联动;加强区域联合,突出区域优势的发展策略。以期开展体育旅游拉动县域经济、文化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以共生理论为理论基础,辩证分析了八婺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的共生关系和两者的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八婺地区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存在较好的共生关系。民俗体育与区域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共生单元的能量生成与供给;生成运行高效的共生机制;构筑连续共生、互惠共生的理想模式;培育融合发展的优良环境。  相似文献   

5.
一个村落舞龙活动的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一个村落舞龙活动变迁的过程、特征及成因.在此个案基础上,对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探索.研究表明,社会自然环境变迁是导致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先决条件;社会变迁与民俗体育文化变迁并不是完全同步或同向的;文化主体需求的变迁是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因;民俗体育文化变迁的方式是"解构-重构";"解构-重构"有形式、内容和功能的"解构-重构"等三个向度.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海南民俗体育的分类,特点和发展现状等.主要结论:海南民俗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分为传统民俗体育文化、海洋民俗体育文化、现代民俗体育文化;除具有一般特点外,海南民俗体育文化还具有热带休闲性、经济性、多样性的特点.建议实施海南民俗体育文化开放战略、加强机构建设、创新品牌项目和节庆活动、加大加快市场转化力度、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和非物资文化遗产发展策略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现代民俗体育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阐明民俗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所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提出要使民俗体育产业健康、持续、有效发展必须注重民俗体育的文化营销。在界定文化营销的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民俗体育的文化营销,确定区域民俗体育文化特性;参与民俗体育人群的文化素质以及实施民俗体育的文化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晋南社火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晋南社火民俗体育分布区域广泛,了解和参与程度高的项目是锣鼓、秧歌、高跷、竹马、旱船、舞狮、舞龙等较为普及的项目;而被认为有可能消失的是转灯、麒麟舞、人熊舞、蛤蚌舞、甩杆等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项目.民众对民俗体育的态度总体来讲是积极的,社火民俗体育传播和传承的关键问题是对民俗体育知识的了解和技能的掌握状况.晋南民众参加社火民俗体育的动机主要是愉悦身心、增进健康、传承文化.制约晋南社火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民众对民俗体育了解不够、政府组织乏力、民俗体育后继乏人等.建议加强社火民俗体育的调研、组织、领导和管理,使社火民俗体育进教材、入课堂,实行市场化运作等.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阐述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当代价值和意义,分析了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文化自觉是民俗体育文化传承的关键;应充分发挥政府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学校在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中的功能等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策略。  相似文献   

10.
依据对文化生成性特征的理解,民俗体育文化也自然具有了生成性文化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其整个生成机制涉及三方面的内容:1)历史的凝结决定着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成轨迹;2)人类的创造性是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成动力;3)范式的建立与更迭是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成内涵.  相似文献   

11.
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保留了大量的丰富的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法对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文章试图通过归纳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特征,为洛阳市民间民俗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的民间体育非遗保护中的,民俗文化保护、运动技能保护、健身功能保护展开研究。认为非遗保护视角下的民间体育科学发展,不仅能尊重与激活民间体育首创精神,更多还原挽救与传承优秀民间体育技艺,推动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还能使各地区的体育文化具有特色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俗体育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浪漫主义元素,是绚烂多彩的华夏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但适逢市场经济时代,规则缜密完备、竞争性更强的竞技体育占据着当代社会的主流.民俗体育只能削足适履的保留了一些竞技性元素,扬弃了大部分情感元素.民俗体育浪漫主义元素逐渐褪色就是这一趋势的主要表征.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与分析等方法,提出生产方式的转变以及对物质文化的过度追求是民族体育中浪漫元素减少的主要原因,而浪漫主义褪色就是这一趋势的重要表征,同时它也标志着民族文化创造力的衰退.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按照逻辑学的概念定义方法,将体育定义为:体育是以改造人类自身生物属性为效用的身体活动,并对体育属概念下的同类事物进行了判定,并对民间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进行定义和划分,确定他们之间的基本隶属关系,即体育按阶层划分可分为民间体育和官方体育。民间体育包括民族体育;民族体育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消失的民族民俗体育和民族内的近代体育;民族传统体育包括现存的民族民俗体育及其以外的传统体育;已消亡的民俗体育不属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体育及其相关概念,明确它们的内涵和外延,为我国民族体育传承与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暴丽霞  冯强 《体育科研》2021,42(5):98-104
民俗是民众身体感受的生活事象,身体叙事是对民俗体育参与主体本体回归的一种人本关照。运用田野调查、口述史等方法,在阐释与梳理黄河流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冰民俗产生的人文地理历史流变与相关学术史的基础上,对其传承人进行访谈。研究结论:由外而内社会规训的群体“符号性身体”、由内而外超越自我的个体“游戏性身体”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身体图式;记忆与规训、竞技与娱乐是背冰民俗身体叙事的社会功能。研究认为:民俗体育由事件—人的主体转向、时间—空间的结构转向、验证—诠释的“体认”范式转向是民俗体育实现由“生物观”到“本体观”身体叙事的主体转向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妈祖民俗体育的形成、特征与发展。妈祖民俗体育的形成与海洋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古人神灵信仰、民俗民风及节日庆典等密不可分。妈祖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民俗性、时空性、传承性、交融性和社会性等特征。提出要充分利用妈祖文化,科学而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来保护和促进妈祖民俗体育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俗体育活动是依托节气、节日、民间生活和受一定宗教影响开展的,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或民族风情文化。民俗体育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和谐统一”,从精神修养入手,追求内外兼修、神形统一、心身并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对城镇居民的体育休闲观念将产生长期影响。因此应求新、求变可持续发展,将民俗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相融合,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休闲活动,满足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为切入点,研究其演进规律,认为民俗体育的本体存在是其演进基础;文化价值认知是其演进根本动力;同时指出了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的两种主要模式即主线复合式和价值对流式演进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民俗体育价值演进原则。研究最后认为现代我国民俗体育文化价值应当彰显其文化生命力与价值活力,完成历史赋予它的文化和价值使命。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农村初中学校民俗体育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省45所农村初中学校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开展形式、学生参与民俗体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的学校和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较少,民俗体育在体育与健康课中开展的较少,大都在课间进行,而学生对学习民俗体育项目具有一定的基础。缺少民俗体育器材,缺乏相关书面教材,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等是当前江苏省农村初中开展民俗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田野、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阐述以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为代表的我国民俗体育文化遗产走向旅游产业化对"家园生态"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