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当》2000,(12):66-66
武当山是中外闻名遐迩的道教圣地,是“玄天真武上帝”修仙得道之处。  相似文献   

2.
刘友凡 《武当》2010,(5):1-1
究武当之名,《水经注》云“太和”,《汉书》始载武当,宋元敕封真武福地,明成祖封“大岳”,世宗尊“玄岳”以冠五岳。传玄武得道其中,谓非玄武不足当之,故名武当。  相似文献   

3.
三月三庙会     
《武当》2010,(6):I0001-I0001
4月16日.农历三月初三,是武当山真武祖师圣诞之日。为了庆贺真武祖师圣诞,武当山九宫之首静乐宫举办了“三月三”真武大帝圣寿大法会。郧阳师专道教道乐团与武当山道教学院学员50多人共同演绎武当宫观道乐等一系列的庙会节庆活动。  相似文献   

4.
皇经堂     
张兴 《武当》2006,(3):I0003-I0003
位于朝拜殿右下,明永乐年间创建,清遵光二十九年(1849)重建,民国四年(1915)再建。赐额“白玉京中”。堂为砖木结构,抬梁式木构架,小青瓦屋面。堂内雕梁画栋,色彩绚丽,其正中悬挂道光皇帝的御赐金匾“生天立地”四个大字。神龛上供奉有真武、三清、玉皇、观音、吕洞宾、灵官、侍童等神像。  相似文献   

5.
武当小知识     
《武当》2006,(2)
武当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秦、韩三国交界处;从战略位置上看,这里山高壑深, 地势险要,又兼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武当山”名的由来,与历史上兵家以武当山为屏障抵挡外力入侵有关。据初步统计,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武当山及其附近发生的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件就有二十多起。武当者,武力阻挡也。上古时代, 有“当”字而无“挡”字,那时的“挡”字的意义由“当”字表示。以事名山,故为武当山。武当道教认为“武当山”的得名与真武神有关。相传,武当山为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谓,故名武当山。还有学者认为“武当山”名源于“北方玄武龟蛇之神(或玄武七星)”或由“巫”(武)“或”(当)假借而有“武当”等多种说法。武当山还有多种名称。据史料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上山、谢罗山、仙室山等。  相似文献   

6.
杨立志 《武当》2011,(11):31-33
张三丰是中国道教史上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有关他的生平记载,最早见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钦差太常寺寺丞任自垣编纂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六"集仙记第五",该志称:张全一,字玄玄,号三丰。相传留侯之裔,不知何许人。丰姿魁伟,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中作一髻,手中执方尺。身披一衲,自无寒暑。或处穷山,或游闹市,嬉嬉自如,旁若无人。有请益者,终日不答一语。及至议论三教经书,则  相似文献   

7.
《武当》2010,(1)
静乐宫座落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北麓。据《太和山志》记载:祖传帝之先(即真武大帝之父)为净乐国王,净乐治麇,而均即麇地,故以名宫焉。该宫创建于明代永乐十六年(1418),清代康熙二十八年(1689)毁于火灾,康熙三十年(1691)动工重建,六载而成,乾隆元年(1736)又遭火焚。宫内原有殿堂、廊庑、亭阁及道舍等建筑五百二十余间,由东中西三院组成,主要建筑有牌坊、大宫门、二宫门、正殿、二圣殿、真宫祠、方丈堂、斋堂、浴室、神橱、神库、配舍等,四周红墙碧瓦环绕,宫内重重殿宇,巍峨高耸,层层院落,宽阔幽深,环境幽雅,宛如仙宫,是武当山著名的道教建筑之一。  相似文献   

8.
《武当》2008,(1):I0004-I0004
武当山道教太和武术院为一所独具道教特色的武院,传授武当太极、形意、八卦等数十种武当传统内家拳法及道教上乘修炼秘法,集养生、技击于一体,师资雄厚,由武当派第十四代衣钵传人、华山派第二十代上座弟子、中国道教学院首届学员史飞道长亲自传授,海外弟子云集,该武院常年向海内外招生,并收武当俗家弟子。  相似文献   

9.
《武当》2014,(2):J0004-J0004
武当山道教太和武术院 为一所独具道教特色的武院,传授武当太极、形意、八卦等数十种武当传统内家拳法及道教上乘修炼秘法,集养生、技击于一体。师资雄厚,由武当派第十四代衣钵传人、华山派第二十代上座弟子、毕业于首届中国道教学院的史飞道长亲自传授,海外弟子云集。该武院常年向海内外招生,并收武当俗家弟子(同时也培养出家住庙道人)。  相似文献   

10.
范克平 《武当》2011,(5):48
南京武学古籍书店收藏的民国"圈内"高手、国立南京中央国术馆一等教习(正教授)王任福于清代光绪32年(公元1906年)手抄的武功秘笈——《太和宝典选录》。  相似文献   

11.
苏立征 《集邮博览》2010,(11):59-61
道教,是在我国本土上诞生的,也是我国特有的宗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有极大的影响,向有"国教"之称。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先生则说:"中国人的特性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有来自道家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王泰初 《收藏》2007,(6):149-149
北魏所铸“太和五铢”钱文中之“太”字,与我名字中的“泰”同音,故早年就将其钱列为寻觅目标之一。然北魏“太和五铢”钱难觅之程度在陕西不亚于王莽泉布。偶有泉友从旧都洛阳来陕,所携“太和五铢”钱由于真伪难辨,未敢贸然购藏。  相似文献   

13.
杨立志 《武当》2004,(9):60-62
武当山古建筑群是著名的道教文化结合的典范,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敖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在设计武当山景观时,主要是基于道教“太和”的观念。明成祖大修武当山宫观时曾下圣旨说:‘武当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为大岳太和山。  相似文献   

14.
指东慢拳     
指东慢拳,又称指东太极拳,是我国明代就已出现并流传的拳术。它由陕西省宝鸡市指东拳老拳师苏太和继承传授。1981年,苏太和的学生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铁路职工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上,以古典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武术与修道炼丹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奇妙与深刻的内在联系,在清代至民国期间的武术著作中,就直接采用了道教的修炼程序来阐释武术的"内练"心法。其中的契机就是道教"丹法"修炼中的疗养功能或所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神功显示。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并结合现代学科的发展观,阐释和讨论道教的"丹法"体系与武术"内练"术语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刘铁成 《武当》2011,(9):6-8
武当真宗丹脉,门内称之为太乙混元大法,渊源太古,承传武当,门中相传。由"混元老祖"开天辟地时流传下这一千古绝学,门中有"先有武当后有天,劈开混沌出大贤"之说。太过久远的历史已难以考证,可考的是明之三丰祖师创法武当,"金锋伏龙虎,丹砂养太和",开一代宗风,使内外显密,武法丹华,共  相似文献   

17.
由滨州市象棋协会主办.太和置业总公司赞助.惠民县象棋协会承办的“太和杯”2012年滨州市象棋锦标赛,于6月17日在兵圣孙武故里山东省惠民县鸣金收兵.本次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市6县1区及市属单位的64名象棋爱好者.其中年龄最大的年逾花甲,年龄最小的仅8岁。  相似文献   

18.
马伟焕 《武当》2008,(9):32-33
广府老一辈太极拳传人相闻杨禄禅祖居阎门寨,少年时从阎门寨迁来广府镇南关居住。十六岁时,仍在西太街道北郑福修粮号当学徒,后遇陈长兴于太和堂。据当时太和堂主人陈德瑚曾孙陈萍老先生指着堂内后院空地说:“杨禄禅当年就在此学拳”。  相似文献   

19.
剑父 《武当》2000,(7):65-66
早期道教 指汉末始创时期的道教。在道教史上,张陵、张衡的天师道,张修、张鲁的五斗米道,张角的太平道等,都定名为早期道教。早期道教创教的道首多为东汉社会上层流行的黄老道信徒。他们承传黄老道的一些长生仙方,以《太平经》的教义向社会下层布道,在灾疫流行的年代以符水在民间治病禳灾却祸,发展成大规模的民众道教结社。  相似文献   

20.
王双锋 《武当》2012,(2):52-54
新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为深厚,传统文化深深植根于这片沃土之上,而新昌的习俗也保留了很多上古遗风,这些习俗很多与道教有着颇深的渊源。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然,每一个阶段对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新昌的习俗对生老病死都极为重视,民间习俗中有很多内容与其有关,而这些习俗又深深地打上了道教文化的烙印。"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的第一道仪式,新昌旧时极重传宗接代,对生育极为重视,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婚后数年不育,或拜送子娘娘,或改门窠、移灶基以变风水,或请舞狮人上床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