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体育教学结构是体育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因素,是决定体育教学的发展功能和本质的主要因素,是设计、组织、改革和创新体育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建构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的客观依据。体育教学工作者一直在不同的自觉水平上,探索体育教学的结构的奥秘,探索优化教学结构的途径和方法,以期变革和完善自身的体育教学结构观,为优化体育教学结构,更好地发挥和发展体育教学功能,提供更加完善的理论依据。体育教学结构是与体育教学同时发生和发展的。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教学结构观,则是与体育教学结构同时发生和发展,但并非都是同步的。以目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学校体育教学中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旧的教学体制,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和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法和标准等方面人手,对现行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的体育理论尤其是体育教学理论进行全面的整理与修订,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脱节甚至背离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研究体育教学过程矛盾、确定体育教学过程本质、揭示体育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前提条件。综观教育学和体育学中的著作和资料,关于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和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的文章屈指可数。笔者通过对体育教学及其过程的系统认识和理解,客观地分析体育教学过程概念,通过对概念的理解而把握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媒介,再通过对要素的认识来把握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作为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思潮,已成为我国目前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一部分,是体育教学向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和生活化转轨的有效途径。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以终身体育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加强培养学生的体育意  相似文献   

5.
要实现体育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应以整体的观点认识体育教学过程,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体育教学过程,用综合性观点处理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可行、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效,学习方式愉悦,教学评价民主等来实现和促进体育教学过程全面优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大学与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相应的调查分析,从中发现:当前黑龙江省的中学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严重脱轨,并且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毛病,应当加大对大、中学体育教学的管理力度,同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消除大、中学体育教学在衔接上存在的问题,使黑龙江省的体育教学能够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为黑龙江省的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宋晋勇 《体育世界》2009,(5):109-110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不仅满足于传授技术、技能、增进体质等体育教学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和崇高的体育境界。本文通过对大学精神和大学体育教学的研究,得出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是密切相关。并且相辅相成的结论,并努力探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体育精神的融合之路,是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不断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一门专业理论与形体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体育教学的特点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促进学生达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目的。体育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是相互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为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给予综合的评估。同时,教师通过体育教学,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体育技术和体育技能,使师生在同等条件下进行相互监督,沟通信息,把主导和主体融为一体,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创新与体育教学中的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创新和体育教学中的创新的概念及其区别体育教学中的创新就是指在创新教育思想指导下,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创造性地对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不断充实和完善,营造快乐、和谐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励学生以创新的姿态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其基本特征就是推陈出新,改变过去体育教育千篇一律、一成不变、徘徊不前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一般意义上创新的一种形式,是创新在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双主体性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教学的双主体性规律,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存在着两个主体,即教的主体———教师和学的主体———学生。体育教学的主体具有双重性,即教师既是教的主体,又是学生学的客体;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教师教的客体。体育教学主体的活动具有双向性,师生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着体育教学过程的发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与客体体育教学中所谓的“主体”和“客体”,主要是指教学活动中的“主动者”和“对象”。体育教学过程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教学影响(指置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  相似文献   

11.
由于人们对体育教师专业化的致力点的不同认识,从而在体育教师的职前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专项化教育”和“专业化教育”两种教育理念。本文从价值取向、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和评价四个方面对两种教育理念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专业化教育是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一个文化主导世界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文化的感召,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在武术教育中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迫切的话题。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武术文化的教育功能也随之孕育、繁衍、成熟。现如今,武术文化教育已成为当前武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武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凸显和提升武术文化教育功能与价值,不仅是全面实施武术教育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教学是一门健与美,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的育人活动,体育教育中离不开审美教育。在体育教学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开展审美教育,能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对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及素质教育逻辑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的研究认为:随社会的发展,体育、健康、素质三个概念呈现出内涵不断深化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趋势,具有历史的发展性。体育是满足人类社会“享受与发展需要”的一类社会实践活动;健康和素质是衡量人和社会发展对人的“质量”优劣提出的必然要求。“树立健康第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该是体育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5.
论“体育”不是“身体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体育"是"身体教育"的观点进行了质疑."体育"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3个阶段,因而"体育"概念有"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3种解释."体育"概念的解释具有普遍意义.由于目前我国"体育"处于"运动教育"阶段,所以"体育"不能解释为"身体教育".  相似文献   

16.
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分析忽视体育现象的原因入手,考察了人类对体育认识所经历的3个阶段,论证了体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指出体育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在整个教育中应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不是有别于或脱离于精神的身体教育,而是包括身体在内的对人的全面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开拓人的潜在意识,创新的精神和创新激情。笔者结合体育的基本理念与特性,从体力与智力、体育与人格、体育与个性发展和体育与情感智能发展等五个方面来探析体育与创新教育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校安全教育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在高校开设安全教育与自卫防身课、利用大学生体育社团开展安全教育竞赛、军训中增加安全教育科目、院系之间举行生存技能比赛等课内外一体化的安全教育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危险防范意识,提高大学生面对危险和灾难时的自救能力,实现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上知和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儿童参与体育呈现多种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健康、运动与成长相联系,参与体育过程与享受运动目标相统 一,休闲、娱乐及交往等拓展性运动成为儿童参与体育的新需求。要促进和满足儿童参与体育,体育教育应当实现在 范围、内容、资源方面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入的致力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是史无前例的创新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更何况许多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求真.本文通过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入的特殊性、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入的几个误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入的致力点等进行理性的探讨.旨在有益于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