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现体育院系学生正在使用的“运动生理学”教材涉及解剖学领域方面有错误的地方,有些解剖名词使用了老名词,有些内容和学生正在使用的“运动解剖学”不统一,因此教材需要修改,笔者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组织学和胚胎学”和“人体解剖学名词”提出了修改的内容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关于体育基本概念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归纳了中国体育理论界对“体育”这一名词概念的争论,主要是以下四个问题,即体育同竞技运动有无区别、是不是硬把体育同竞技运动混在一起、体育学院统编《体育理论》教材对“体育”所下的概念是不是还有不科学、不准确的地方,以及“体育”的外延分类是否科学。论文逐一作了分析并对“体育”及其外延“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提出了新的概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体育科学的名词概念,广泛地应用于体育锻炼、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以及运动训练之中,但至今缺乏规范化,因而在使用中难免出现某些误解、曲解甚至混乱,随着体育事业的发达与发展,体育科学名词概念的规范化,已经紧逼地提上议事日程。1982年的烟台会议,适时地提出了对“确定体育概念,要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发展的观点为指导思想,抓住体育的实质,以建国三十二年体育的社会实践为依据,选用语词要适合国情和群众习惯”等基本要求。它为名词概念的规范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不但已实际地把“体育”一词的规范化大踏步地引向深入,同时也为全面研究体育科学各个领  相似文献   

4.
关于体育的概念和名词使用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体育的概念和名词使用上,意见尚不统一。虽然多次全国专题讨论,问题也未能解决。正如荣高棠同志指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尚有待加强;体育的一些主要名词概念尚不统一等,都是摆在我们体育科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马克思说:“物的名称,对物的性质,全然是外在的。”作为总概念名称如何确定?是用“身体文化”,还是用“体育运动”,还是用“体育”或弃旧用新,另起一个什么名称,这是个语言形式问题;名称确定后,总概念定义又怎样下呢?这是个词语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问题。二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必须遵循唯物主义认识论,从我国的体育实践和语言实践出发;而  相似文献   

5.
体育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关“体育文化”几个名词的区分“体育文化”是国内刚刚兴起的一个学科,目前对其理解还有较大的分歧。为此,首先应对几个名词作简明的区分,以利于对“体育文化”理论结构体系的进一步探讨。“身体文化”与“体育文化”“体育文化”一词的英文是PhysicalCulture,在国内有人译为“身体文化”。国际体育名词术语委员会主席尼古·阿莱克塞博士领导同仁,1974年在罗马尼亚出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关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分析研究现状,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将模式泛化,以“模式”套用体育教学的所有现象。这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中尤为突出。一些研究从分析体育课的类型出现,设计了许多“教学模式”,如“小群体模式”、“大单元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自学自练教学模式”等等。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给进一步认识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造成了困难。因此,科学定位体育教学模式,区分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间关系,对于指导体育教学改革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真义体育”之真义──兼答熊晓正同志质疑《体育学刊》编辑部林笑峰晓正同志要我回答什么是“真义体育”问题,概因我常用此语。我用的“真义体育”,是个说明用语,不是专门术语。我之所以使用它说明一些问题,是因为体育这个名词被广泛借用到许多场合,社会上出现了多...  相似文献   

8.
“纯粹体育”思想是对于体育本真的追寻探求,是在社会深刻变革的今天,对于体育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思想回归思考。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分析了当前体育发展出现的体育课程难以保质保量、研究领域泛化、社会对于体育认知偏差等问题,提出体育教育者的初心使命与“纯粹体育”思想内涵一脉相承,体育的深度发展离不开坚守“纯粹体育”思想的体育教育者,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离不开“纯粹体育”思想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S与P的宿缘关于竞技与体育关系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是指英语中的SPORTS,即中文的“竞技”或“运动”;“P”指的是英文“PHYSICALEDUCATION”,也就是“体育”或“身体教育”。S与P的宿缘由来已久。无论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它们都经常成为既见不得又离不得的“冤家”。在中国,20世纪初就不时出现对“选手体育”或“精英体育”的抱怨,认为竞技运动影响了大众体育事业的发展。80年代后期,也出现了关于“体育强国”究竟是“金牌强国”还是国民健康的争执。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体育发展的性质、任务与目标这样一些根本性问题。不弄清楚“S”与“P”的来…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学校体育思想与实践的沿革和发展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39  
对建国以来学校体育的主要思想与实践进行了回顾和研究,研究表明,学校体育思想随着社会发展,有越来越“泛化”的趋势,各种学校体育思想之间有着逻辑上的紧密联系,学校体育将围绕着两条相对稳定的主线(体质与技能)和其它要素合理匹配进行实践将是今后发展主流。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与逻辑分析法等,厘清我国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实困境与发展机遇。研究认为:阳光体育运动是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促进"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形成的重要抓手,是构建"教会、勤练、常赛"育人模式的重要途径;存在着竞赛形式僵化、组织管理缺位、制度保障乏力、督导评价缺失、"课程化"设计滞后等现实困境;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切入点,借鉴其结构模型,构建"四位一体"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治理体系,包括项目内容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信息管理体系、督导评价体系以及制定一份体育第二课堂成绩单,优化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路径,提高学校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欧洲体育城市评选活动经由"欧洲体育之都"、"欧洲体育之城"、"欧洲体育小镇"、"欧洲体育共同体"评选的相继充实发展而趋于完善,并对欧洲市民健康、城市繁荣及体育兴旺间联动福祉效应的生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欧洲体育城市评选活动的有益经验在于理念取向为民、指标建构合理、程序组织规范、奖惩机制健全等方面。相应地提出对我国的启示:开展体育城市创建评选活动,以促进我国国民健康、城市繁荣、体育兴旺间联动福祉效应的生成;在体育强市评选活动中应坚持为民的评选理念,建构合理的评选指标,实施规范的评选程序,完善健全的奖惩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4.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心要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上来,对学校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新纲要》环境下学校体育课程的特点进行了5个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是学生人生体育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学生人生体育的最后环节,而只是一个起点。人的一生都应该致力于体育活动,致力于体育锻炼,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我们要认识到体育将贯穿于学生一生的全部时间,也包括他所处的各种场所,体育无处不在;其次,学生在校期间要强调教师给学生必备的体育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兴趣,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教会学生继续学习、锻炼与再提高的能力,重视教学生锻炼的方法和对学生品格的塑造;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真正将"健康第一"贯彻始终,为终生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身体的角度看体育的"智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而"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维度,与体育运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身体"出发,阐述了体育之育的真正目的与效用--开发生物脑体以及发展身体智慧,把体育从"纯粹的无法思想的身体教育"中解放出来,视"身体"为可以思考、充满"智慧"的身体,说明了体育在"智识"教育上的真正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脱离了身心"二元论"并有力反驳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以求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勤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52-253
针对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结合多年体育教学的实际经验与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体育课积极性,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尽快解决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阐述当前我国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亟待解决的4个最突出的问题,即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束缚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关系不清楚;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缺乏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考核评价机制。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当前学校体育的实际出发,提出工作思路,具体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9.
阳光体育之特征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法对"阳光体育"的特征与发展进行研究,以"阳光体育"促进学校体育和增强我国国民体质的作用为研究重点,对现阶段我国各级学校中开展的"阳光体育"进行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阳光体育"的深刻含义与特征、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阳光体育"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征进行了梳理。暑期体育学校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鼎盛期、式微期。近代我国暑期体育学校的办学宗旨聚焦于体育师资培养、体育工作者在职培训及普通体育爱好者体育技能培训;体育专门学校与高等院校体育系科、体育组织、教育主管部门是暑期体育学校的主要创办者。在各方强有力的组织支持与名家参与下,暑期体育学校秉承社会现实需要的理念,采用"学科"与"术科"相结合的课程安排方式,邀请名家授课与演讲,同时也搭建了体育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当下暑期体育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历史镜鉴:开办不同目标指向的暑期体育学校,重视行政力量、权威人物对暑期体育学校的推动作用,专业体育院校和大学体育院系应成为暑期体育学校的主办者,强调暑期体育学校启发性的教学目标和互动性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