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际上流行背向滑步、短长节奏和背向旋转三种推铅球技术。而我国主要普及的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本文将以背向滑步推铅球为例,从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组成入手,通过推铅球技术动作的分析,来讨论推铅球技术动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后撒式推铅球技术是80年代以后日本新发明的一种推铅球技术.该技术比传统的旋转推铅球技术和滑步推铅球技术更适合青少年的运动特点,对普通中专、职业中专及基层运动队的教学、训练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推铅球技术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铅球运动成绩和训练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推铅球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越来越深人。但是,以前那些传统的技术观念还根深蒂固地停留在一些人的脑海里,阻碍着我国铅球运动的进一步普及与提高。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推铅球技术特点是滑步距离短、投掷器械重,要推得远非需大的力量不可,铅球成绩主要取决于最大力量;那些身体重量大、绝对力量好的运动员从事铅球运动最有发展,而且肯定能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亚洲人由于体型相对瘦小,推铅球不可能达到世界水平。然而,我国推铅球运动的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女子铅球运…  相似文献   

4.
对旋转推铅球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铅球投掷技术是在发展着据史料记载,世界上最初用炮弹作为投掷器械迄今已有646年之久(其前期用石头投掷已无法考证)。从1860年第一个铅球纪录的诞生到今天也已有126年的历史!回顾铅球投掷运动技术和其它运动项目一样,也是经过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六十年代曾一度出现过半旋转推铅球技术,在当时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一直到七十年代初在国际比赛中才出现了更为先进的即旋转推铅球技术。最初,人们推铅球多是依靠背部力量,规定运动员必须在每边7呎的正方形区域内将铅球掷出,由此而演变为现在的直径为2.135米的投掷圈(7呎=2.135米)。继之则是侧向滑步推铅球、半背向滑步推铅球,到五十年代初美国奥布莱恩采用背向滑步推铅  相似文献   

5.
前言 推铅球是一项古老的田径投掷项目。从古至今,铅球技术在不断地进行演变并趋于完善,由原地演变到滑步(侧向、半背向、背向)旋转推铅球。目前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被多数运动员所采用,其技术环节是器材的握持方法、预备姿势、滑步、最后用力与维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6.
推铅球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投掷项目,高水平的铅球比赛是力与美的完美体现,更是技术与爆发力的有机结合。要练好铅球,训练方法各不相同。差别重量铅球的技术训练法是指运用不同重量的铅球或实心球,根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来逐步提高初学者的推铅球技术,最后达到熟练掌握正确技术动作来提高运动成绩的一种练习方法,是提高铅球成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旋转推铅球技术对力量的要求相对小于背向滑步推铅球,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可弥补我国运动员身高、体重、力量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应全面地认识旋转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8.
张中民 《中华武术》2023,(12):55-56
目前在国际大赛掷铅球项目竞赛中,取得优异竞技成绩的部分运动员采取了旋转推铅球技术,这种技术屡创佳绩,成为近年来铅球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研究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特点,结合我国运动员实际,为我国运动员采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训练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铅球运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有600多年历史,其技术动作已经基本成熟,目前在铅球运动中较为常用的技术是旋转和滑步两种。尽管它们的加速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通过最大限度激发人体的潜能,以使工作的距离不断地增加,并尽量将用力的时间缩短,同时以爆发的方式对铅球用力,使铅球的初速度达到最大。一、非投掷臂技术在滑步推铅球中的应用现状在铅球运动中,能够影响到其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铅球出手时的角度、初速度、高度及推铅球技术动作的流畅性。这些因素相互影响,都不能忽  相似文献   

10.
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人发明创造,该技术是继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之后的新型助跑技术。该项技术与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同属直线性助跑技术类型,两者比较起来后撤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结构相对简单、实用,助跑效果明显。以个别投掷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后撤步推铅球技术教学和训练为实验对象,并在2006—2007年两轮体育专业铅球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两个年级四个班的滑步推铅球和撤步推铅球两种不同助跑技术类型的教学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同一类型的助跑形式,后撤步的助跑技术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比较能够充分发挥人体的移动速度,同时形成最后用力前的预备姿势也比较到位,助跑效果显著。动作技能的形成较快,运动成绩的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1.
铅球作为一项古老的运动项目,历史悠久,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从铅球运动的发展历史来看,每次铅球技术的变革,都带来成绩的大幅度飞跃。从1953年背向滑步技术诞生以来,铅球世界纪录不断攀升,已达到23.06米的高峰(以男子铅球为例,下同)。旋转式技术首创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几年的发展便突破性地创造了23.12米的世界纪录。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员(特别是男子)人数不断增多,并屡创佳绩。国外科学家根据当代优秀运动员的形态和身体素质指标,预测采用旋转式技术可将铅球推到26米以上。速说明旋转式技术有巨大的潜力。反观我国,在铅球比赛中却是背向滑步技术一枝独秀,很少见到使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运动员。本文通过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理论的研究探讨,为运动员应用此技术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和文献,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阐明旋转式推铅球技术明显优于滑步推铅球技术。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仍然有待于人们继续挖掘他的潜力和价值,而我国投掷界对该技术仍然应用不广泛,重视不够。应该从科学和现实的角度重新认识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让铅球技术来一次大规模的技术革命,在我国迅速推广和普及起来。  相似文献   

13.
铅球     
《中华武术》2014,(12):64-64
技术目前,两种技术处于并驾齐驱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滑步推铅球技术仍被许多运动员采用。在理论上,旋转推铅球可以取得比滑步推铅球更远的投掷距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运动员技术解析所提供的世界优秀男子铅球运动员的生物力学参数,对运动员的技术进行比较,分析了滑步和旋转推铅球技术之间以及不同旋转技术类型之间所存在的差异。重点研究了铅球本身和运动员身体的加速问题,从而得出了运动员和铅球这一系统的加速到出手阶段铅球最后加速动作序列过程变化特征,为高水平铅球运动员技术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的研究方法,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的基本原理、运动技能形成及迁移规律、教学与训练的循序渐进原则,通过使用逐渐增加重量的铅球代替单一重量的铅球进行铅球教学实验,得出通过铅球重量的变化调节推铅球的难度,提高学生对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掌握程度这一方法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丰富现有的推铅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旋转推铅球技术是继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投掷技术。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尤为盛行,在1985—1986年间全美前10名男子铅球选手中,有7名是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当时人们认为旋转投掷技术与滑步投掷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器械的加速路线更长。 ·在投掷圈前部双腿向上用力的条件更为优越。 ·旋转过程使投掷动作更富有节奏感。 ·身材和力量相对较小的选手利用旋转过程较长的加速路线也可以达到较高水平,因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量的研究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旋转推铅球在增大作功距离、肩轴转动角速度和掌握完整技术后的稳定性及失误率上,以及在提高肌肉用力条件上均有明显高于滑步推铅球技术,认定旋转推铅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技术,应当进一步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推铅球是一项重器械的力量性 投掷项目。是一项集动作速度、力量、爆发力和协调能力于一身的体育运动项目。推铅球是人体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动作,使铅球在离开手的瞬间获得尽可能大的出手速度和适宜的出手角度,以保证铅球能飞行尽可能远的远度。由于铅球重量较重(男子为7.26公斤,女子为4公斤),因此,要想获得优异的推铅球成绩,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力量、爆发力、速度和技术发  相似文献   

19.
刘涛 《中华武术》2008,(12):16-16
背向式滑步是一项技术复杂、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鉴于铅球技术复杂难掌握,如何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铅球技术,是田径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铅球技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滑步与最后用力相结合的衔接技术进行进一步探讨,并提出循序渐进教学方法,旨在寻求推铅球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0.
谢军 《体育世界》2014,(8):115-117
铅球运动是体现速度与力量结合的运动项目,在对铅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力量训练必不可少。推铅球的主要力量来源是人的下肢,其中下肢小肌肉群在推铅球过程中起着精细运动技术、提高下肢力量的利用率、预防运动损伤等作用,注重和加强下肢小肌群力量训练是铅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从下肢小肌肉群的角度对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训练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提高青少年铅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预防伤病、延长运动寿命等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