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体教结合"的本意就是把文化教育和学校体育、业余训练结合起来,构建起以体育部门为主体,以体育重点校及各级业体校为依托,以增强青少年体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目标,将文化教育和业余训练相结合的模式。20多年来,我国各地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积极推行体教结合模式,培养出一批德才兼备、文体并举的人才,为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贯彻落实体教合作、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发展战略思路,加强体教结合,加快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广东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努力形成以附属竞校为龙头、建立以地市为单位的羽毛球业余训练网点基地的体育培养结构。1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的发展思路及方向根据羽毛球项目业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应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为动力,全面加强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以选拔、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以贯彻全省  相似文献   

5.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刘巍 《冰雪运动》2008,30(2):47-50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调研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汲取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及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认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在培养体制、培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重训轻教”、“重体轻育”、教练员水平不高、保障体系薄弱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树立正确人才培养观念、发展多种培养模式、“训教结合”、科学训练、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和完善保障体系等对策,促进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决策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程霄玉 《体育科研》2012,33(2):89-90
1围绕“双核”目标,引领体教结合 推进体教结合,关键是体教两家思想要统一、目标要双赢。上海市黄浦区体教结合工作紧紧围绕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两个核心目标,从制度设计层面就’着力推动文化教育、学校体育和业余训练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实践既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又能更好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赢机制。  相似文献   

7.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Ⅱ),对1992-2011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关键词和作者共现图谱,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不同项目或地域后备人才培养是研究热点;除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保持"热度"外,其他热点研究均呈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将从陕西省"体教结合"模式下培养渠道的实际情况入手,审视我省"体教结合"模式下三种培养渠道的发展对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价值作用,从中进一步为有效地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献计献策,并针对性地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参与竞技体育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和竞技体育领域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与实践。文章通过探讨高校在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过程中,没能形成与原来体委培养体制相互竞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的原因,指出:课余训练经费不足,学籍管理不规范,竞赛制度不完善等原因,都是制约"体教结合"发展的因素。进而对上海大学"体教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思考与构想。  相似文献   

10.
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列举了我国现行的五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即:体育运动学校模式,试点学校自办模式,单项俱乐部模式,教体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制度创新;走“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路;建立适合运动员学习训练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人才的交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以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着人才减少且分布不平衡、培养效益差且人才输送率低、市场缺乏且调节能力有限等问题,其症结源于体制、资金、项目的普及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运动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训练体系的科学化和管理形式的协会化将是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为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应有计划地分步推进体制转轨,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后勤保障工作是学校课余训练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目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后勤保障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在这些试点学校后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竞技体育承载着俄罗斯总统和民众的强国之梦。为拯救竞技体育水平下滑的局面,使俄罗斯回归体育强国的位置,俄政府于2009 年推出 《俄罗斯联邦2020 年前体育发展战略》,重点是完善高水平运动员后备力量培养体系;加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社会保障措施;发展大学生体育运 动,完善高水平运动训练体系;完善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资金保障工作。2011 年,是国家《2011-2020 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颁布实施的第一 年,也是我国进行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重要阶段。俄罗斯作为举国体制“鼻祖”之国,分析其2020 年前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对于我国竞技 体育发展方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与启示效应。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建设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体育系统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夺取奥运金牌方面卓有成效,但受先体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运动员难以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引证美国部分成功经验,对我国通过学校培养竞技后备人才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战略意义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体育运动学校的业余训练面临着"全面萎缩,部分瘫痪"的困局,如何能够破除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当前培养模式的落后根源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通过对当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建立一种新的、完整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成为保证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利用冬奥会这一良好契机,改善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走访调查、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指出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机制、体制、管理模式和保障体系等多方面提出和论述了改进的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河南省中学生"晨光"体育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活动的主旨、现状、前景等方面,探讨了这一活动对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以求二者的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沿循边缘革命的逻辑,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家竞技体育"三级训练网"金字塔的塔基视角,采用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座谈交流及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在广泛寻纳中,择优遴选出三个典型成功案例,分别探讨和解析以企业为主体,与政府、学校合作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非营利组织和"体教融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层鲜活实例。最后,得出相关重要启示,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乃至体育治理变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培养足球后备力量的历史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从新中国五十多年来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历程,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纵向与横向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