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妙对怪口鱼     
张洪波 《钓鱼》2006,(17):36-36
7月29日11时,我与王钓友同车去到京沪高速沂河段钓鱼。到了南岸老钓场,发现水边空无一人,有两位老者正推着车回去,打听后得知:他俩钓了三、四个小时,居然无一收获。当日多云转阴,气温24 ̄33℃,偏南风2 ̄3级,在有流水的河道钓不上鱼真令人纳闷。我们另僻蹊径,看北岸有钓者正在挥  相似文献   

2.
月明 《钓鱼》2006,(2):54-55
小时候看过《封神榜》,也知道了有一个厉害的老者叫姜子牙,垂钓竟然无需鱼钩。从此就对钓鱼有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此乃年长者所为,垂钓者应有与生俱来的耐性。有位温州朋友年纪轻轻,最近才偶然得知竟也是钓鱼之人。可我怎么看他都不像是个钓鱼人。难道是年轻的躯体里安暗着一颗成熟的心?不过问后才知道,他所喜欢的并非一般的传统钓,而是他说起来就兴奋得停不下来的海钓。海钓?听起来有点遥远,和一般的钓鱼有什么区别?朋友老实地承认他们几位并非海钓资深人士,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爱好者,于是我只好另寻专业玩家讨教。经过一番打听和辗转,最后…  相似文献   

3.
余淼 《钓鱼》2004,(14)
以“钓”健体在25日的试钓现场,记者遇到了一位从50公里外辽阳市骑着摩托车赶来的老者。一攀谈,才知道老者名叫毕守本,来自辽宁省辽阳市,今年已经66岁了。他原本是甘肃铁道学院的一名教师,从西北到东北,毕老师一直都没有放弃垂钓这项活动。最近几年渐渐清闲下来,毕老师更是常会骑着摩托车到附近地区参加一些钓鱼比赛。毕老师翻着记者递过去的《钓鱼》杂志,笑着说:“其实我是一个《钓鱼》杂志的老读者,很早就开始订阅了。《钓鱼》杂志的技术性很强,很符合钓鱼爱好者们的要求。讲起来很简单,我喜欢钓鱼的主要原因是有益于健康。年纪渐渐大了,也就不能进行一些剧烈的健身活动,而钓鱼正好合适。”当记者谈到这次比赛时,毕老师显得很兴奋:“最近几年我在省市的一些钓鱼比赛中获  相似文献   

4.
物以类聚。到了亚利桑那州,理所当然一下子就认识了艾弗希尔,因为我的钓鱼执照就是在他手里买的。艾弗希尔是我所在的城市FLAGSTAFF一家体育用品店的老板,在美国,体育用品店至少一半是用来卖渔具。他本人就是一个钓鱼高手,店堂四周墙上挂满了本城历年来足以炫耀的钓鱼照片──后来又添上了我和我钓到的那条超纪录的pick──此乃后话不提。他一面为我填写钓鱼执照,一面向我打听咱们中国的钓鱼行情。而我呢,当然专拣大的说,把他吓得一惊一乍的,我在纸上画满了我们中国的各种鱼类,把他看得直摇头,连呼不可思议,其中他可怜巴巴…  相似文献   

5.
大侠老田     
老田其实还不算老,也就50岁出头。一次钓鱼,一位老者见老田频频得手,便友好地上前搭讪:“我今年退休,刚过60岁,我看你的年纪比我大,肯定钓鱼的时间也很长了吧?”老田解释一番,老者就是不相信草帽下的那张脸没有65岁。回家后,老田问他妻子:“我这张脸怎么会有65岁呢?”他妻子回答:“你在20多岁的时候看上去就像30多岁,你到了50岁难道还会看上去有40岁不成?  相似文献   

6.
烟波钓客     
去年国庆节放假7天,年轻人喜 欢“远走高飞”到处旅游,我们这把年纪的老者喜欢就近出游。 10月 1日,我们来到烟波浩淼的百花湖小住,这里游人如织,游船穿梭,有21000多亩广阔的水面让你泛舟、垂钓,108个小岛让你品味无穷。 特别令我羡慕的是那些悠闲自得钓鱼的老者,当地的农民尊称他们为“钓客”。我问一位划船的小伙子:“为什么叫他们钓客?”他略一思索说:“城里来百花湖长期钓鱼的客人吧。”他回答得准确而幽默,引起我对钓客的浓厚兴趣。因为我也是一个钓鱼爱好者。这些钓客多数是从省城贵阳来的,他们不喜欢喧哗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钓鱼》杂志在2005年第四期刊登了我的《大水域钓鱼利器"盘子钩"》的文章后,很多钓友向我打听关于"盘子钩"用什么饵的问题。其实"盘子钩"和"爆炸钩"用饵是一样的,现在将我这几年钓鱼实践中总结出的几种经济实用、效果较好的鱼饵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在2011年第九期《中国钓鱼》杂志发表《云竹湖钓草鱼的方法》一文后,得到了不少钓友的认可和支持。本地钓友们在渔具店闲聊时,认为写得不错,很朴实,很详细;一些不认识我的钓友,通过其他钓友也在打听我。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我来到郊野一处水库钓鱼,有位老年钓者突然晕倒在岸边,我与一些钓友放下手中钓竿急忙围了过去,因大伙一时搞不清老者是什么病都不知所措。这时,有位钓友从患者口袋里取出一张“身份名片”,上面有老者的姓名、年龄、患病史、家庭地址及子女们的联系电话等,并注明口袋里备有药。原来,老人由于垂钓劳累过度,造成高血压病复发。  相似文献   

10.
开卷有益     
我是1994年底才接触《中国钓鱼》杂志的,比我的钓龄晚了整整12年,但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它,不管是零买,还是邮订,一期没落过,所有的都保存完好。平时翻看总产生一种愿望:若能把以前的《中国钓鱼》都收集齐全并阅之,那真是一大幸事。于是有机会我便打听哪些钓友有过去的刊本,想法借来阅读。最近两年,我居住的小区管理条件改  相似文献   

11.
张洪波 《钓鱼》2010,(8):38-39
3月10日傍晚,老吴突然蹦进我的办公室,神情诡秘地说:“我来时在滨河大道上碰见一老者,是从河里钓鱼刚回来的,你说怎么着?一篮子的大板鲫!他虽然没告诉我在哪钓的,但是我根据他过来的路线判断,钓点肯定就在附近河湾里……”  相似文献   

12.
细说扁担钩     
李金波 《钓鱼》2014,(1):32-32
笔者在山城重庆远郊的一次偶然野钓中,见左右的钓友都在用一种“一根扁肩一枚钩同时‘挑’两个‘箩筐’”的扁担钩。自认为还算是“见多识广”的笔者一下来了兴趣——“钓”南“渔”北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带“扁担”的钓鱼钩。经过多方打听,由长寿区晏家钓鱼协会的资深钓友介绍,我才找到了它的发明人——长寿区的张军。  相似文献   

13.
大豆香饵     
我非常喜欢钓鱼,我和钓友们每次钓鱼都是使用自己制作的鱼饵。我们制作鱼饵的原料就是大豆、玉米和少量的白糖,因为用这三种原料制作的鱼饵又甜又香,故此我习惯的叫它大豆香饵。关于大豆香饵的来历,是我和钓友们在一次垂钓中从别人那里学来的。1991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和钓友们在长春市东郊拉拉屯一家鱼塘钓鱼。该鱼塘不大,水肥,鱼不爱咬钩,但是和我相隔咫尺同塘垂钓的一位老者却频频上鱼。千克重的鲤鱼一会一条地被钓出水面。老人家用的何种“武器”?威力如此之大,真叫人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夕阳西下快收竿时,我起身慢步向老人家走去,同来的…  相似文献   

14.
杨祥兆 《中国钓鱼》2007,(12):74-75
去年11月中旬,让我痴迷不归的黄河小浪底水库进入冬季,很难钓到鱼了,无奈我随着老伴到女儿工作的上海市金山区闲住。以垂钓为乐惯了的我,在这里没待上几天便行之无神,食之无味了,就到处打听附近哪里可以钓鱼玩。孩子所在的这个地方,位于上海市的最南端,贴临杭州湾,这里的海水浑浊不堪难以手竿钓,好不容易在金山区围海围出的城市沙滩办了个钓鱼证,但能钓上鱼的地方管理人员不让钓,规定让钓鱼的地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沪蓉高铁汉宜段经过几年的努力,终于就要通车了,这对我们当地来说是一件喜事。高铁的建设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桥涵通道。一日我发现已建好的高铁某处一桥下水色昏黄,似有鱼样。见此我想一试,但我并没有立马行动,四处观察,发现有高铁工作人员正在附近施工,于是我向他们打听能否在桥下钓鱼。  相似文献   

16.
逸风 《钓鱼》2005,(6):44-44
2005年2月15日清晨5点,我就准备开车出发去钓鱼。由于网友SU008电话出了问题,联系不上,使我们推迟了一个小时才踏上钓鱼之路,原打算去升钟水库的计划也就被迫改变了,只好去了稍近的青龙湖水库。抵达水库时已近9点了,看见有几个钓鱼人,一打听,全都没有开张。  相似文献   

17.
左其坤 《钓鱼》2005,(13):24-24
我前往垂钓的山沟很陡,两岸都是斜坡,以前从未有人走过。现在堵死后可以钓鱼,才有人在这个斜坡上行走。这里有一个钓鱼的孤老头,70多岁了,闲暇时就过来钓鱼。他的钓竿就是一根竹子,有的地方把这种鱼竿叫“独角龙”,竹子还不算短,有5米多。那天他看见我要到沟里面去钓鱼,便自告奋勇地在前面带路。我一再说前面路很不好走,老者又拿着长竿,走起来很不方便,还是不要进去为好。老人却听不进去,话没说完人就已经走出好远了,我一看这情景也就只能跟上。这里实在是没有路,大家就在斜坡上走,碎土、砂石随时都往下掉。我尽量把身子往里靠,左手提包保持着平衡,小心地迈着脚步。老头走在我的前面,我们的距离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8.
我 是贵刊多年的忠实读者,也是 垂钓爱好者,钓鱼虽是一项不受年龄限制的健身运动,但对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在冬季外出钓鱼应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尤其是寒流到来之时外出钓鱼,易造成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甚至发生猝死。前年12月上旬我院遇到一位70高龄钓者,他与钓友结伴下乡钓鱼,钓至中午1时左右,其他钓友的战绩尚可,惟独这位老者无鱼咬钩,加之一足落水,心情懊丧,在收捡钓具准备返城时摔倒于鱼塘边,死于来院途中,临床诊…  相似文献   

19.
在广州钓鱼不多,收获可不少,得到的启示至少有三条:其一,渔场收费灵活多样在广州这样的大城市,花5~10元能钓上一天鱼也许是一件很难的事,然而这已经是现实。初到广州时,由于想钓鱼便四处打听,一天,恰遇一位爱钓鱼的老兄,他告诉我,在我们住处不远就有鱼塘可以钓鱼,而且这里的收费制度十分灵活,既可以包月,也可以包天;既可以全天收费,也可以半天交钱;既可以要鱼,也可以不要鱼,要鱼者既可过称,也可以包干一天。他极力推荐我去买票,说30元钱可以钓一个月,只是不能拿走鱼。他说,这种做法好处很多:一是花钱少,二是随时可钓,三是不要鱼可以获得一…  相似文献   

20.
姚军 《钓鱼》2012,(10):48-49
周末天气晴朗,我骑着摩托车来到大港桥水库的库尾。本以为自己是第一个到的,当我下车背着包来到小沟边时,沟与库尾相接的地方已有一位老者在此开钓了。他穿着蓝卡其布做的七十年代流行的制服,中等身材,最有标志性的是他自制的钓鱼伞,一根长木棍上绑着一把大花伞。他是住在龙港村子的退休老教师聂老师。走近前,我大声地向他问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