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明心(1946-),祖籍山东寿光,生于上海。他谈起外国邮票如数家珍,故事源源不断,家里的书架上,塞满了装满外票的集邮册和封片,国内的大小邮刊和邮报上,甚至海外的邮刊上,经常可以看到“黄明心”这三个字。  相似文献   

2.
黄明心首次参加戛纳电影节归来,送我一把在法国买的邮票钳,弹性较足。在’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的会场里,细沼茂送我一把吉本斯出口的邮票钳。连同初识水原明窗时他送的刻有JPS(日本邮趣协会的缩写)记号的一把,我现在已有三把作为纪念品保存的外国制邮票钳。吉本斯的那把金光锃亮,只是掂在手里可知其材质并非黄金。也许是银  相似文献   

3.
谈到红印花邮票的研究文章,自然要提及集邮家赵人龙。赵人龙收集和研究的重点为中国早期古典邮票,同时对中国欠资邮票、新中国普票等也有极深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在他迄今近80年的集邮生涯中撰写的集邮普及与研究的论文数以百计。其中关于大龙、小龙、万寿及红印花加盖邮票这四大古典华邮的研习文章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些文章广泛刊载于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新加坡、美国等境内外出版的数十种集邮刊物上,如《集邮》、《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上海集邮》、《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中国集邮报》、《鼓楼邮刊》、《邮友信箱》、《中国邮史》、《邮票世  相似文献   

4.
解放区邮票中的“红印花”——“稿”字邮票,记入了中国珍邮的史册。关于它在集邮界的面世我们应该记住一位新四军老战士、集邮老人汤若泉先生。 汤老生于1919年,12岁开始集邮,最初集得宣统登极、中华邮政开办25年和孙中山国葬纪念邮票,引起极大的兴趣,从此与集邮结下不解之缘。他在1941年参加上海新光邮票会,为778号会员。与钟笑炉、马任全、王松麟等上海集邮家都有交往。钟先生向汤老寄赠《近代邮刊》,汤老请钟先生代购《斯科特邮票目录》,也为钟先生收集解放区邮票,两人交流邮识。互  相似文献   

5.
1月20日下午,极限集邮研究会在上海化工安装公司会议室举行建会十五周年座谈会,沪上集邮家刘广实、邵林、黄明心、童国忠等出席祝贺,并与50多位极限邮友一起畅谈极限集邮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新光邮票会于1925年冬在浙江杭州成立,抗日战争时期在上海取得较大发展,出版邮刊,举办邮展,队伍不断壮大,会员不断增多,在国内外影响较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前,为在我国普及集邮,扩大集邮的社会影响,建立了显著的功绩。因此,新光邮票会成为我国集邮史上最负盛名的三大邮会之一。 纪念新光邮票会,主要是纪念新光邮票会在集邮活动中,热爱祖国、重视邮德、邮识和邮谊的宝贵传统。 新光邮票会的许多老会员,在旧中国,在沦陷时期,以保存国粹为精神动力,坚持发扬民族文化,收集  相似文献   

7.
翻阅1993年第五期《上海集邮》,赫然见先仲兄建方在《甲戌邮刊》发表的《不速之客》一文,不禁回首往昔,思绪万千。 先仲兄在读小学时就开始集邮,以后参加新光邮票会、甲戌邮票会及日本的邮会为会员。先仲兄除爱好集邮外,并喜爱文学与音乐,经常在各大报副刊及邮刊发表作品,所得稿酬即用之集邮,故邮藏亦颇可观。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为先仲兄题“邮星”两字(见图)以资鼓励。 抗战军兴,上海沦为孤岛,先仲兄于1939年春离  相似文献   

8.
年近90高龄的郭润康先生是全国集邮联合会首批名誉会士,是当代著名的集邮家、邮学家。他于1917年出生于江苏省丹阳,从15岁起开始集邮,60多年来为我国集邮事业作出了卓著贡献,因而广大集邮界人士敬称他郭老。郭老早在青年时代就爱好对邮票的收藏和积极学习集邮知识。1942年8月他和邮友们一道成立了“金竹邮票会”,创办和出版了邮刊。随后他又加入“甲戌邮票会”。先后发表了各类集邮文章千余篇。为弘扬  相似文献   

9.
邵林 《上海集邮》2004,(10):4-6
马任全(1908—1988)江苏常州人。他出身在一个工商业者的家庭里,从小接受实业救国的思想,在学时就与人合资开设大华实业社,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当上了顺昌石粉厂的经理。1931年开始集邮。最初几年,虽向邮局集邮处购买新票,向绿光邮票社购买旧票,还因征集产品样本而收到万余件海外来函,洗下外国邮票,可是邮识长进缓慢,还曾将买来的新票都洗去背胶。五年之后,他加入了以外国人为主的上海邮票会,通过选票簿交换或价购邮  相似文献   

10.
上海邮票会是当年闻名中外的国际性集邮团体,会员国籍达10个。长期以来,我国集邮界普遍认为上海邮票会没有会刊。集邮家朱世杰在1937年就撰文称,"惟该会无会刊、月报发行,以供会员研讨邮识,互通声气,实一大缺点"。集邮家张赓伯也在1943年10月15日出版的《国粹邮刊》上称,上海邮票会"从未有会刊出版"。中华全国集  相似文献   

11.
《外国邮票上的中国事物》(专题资料)自1984年首次在《鼓楼邮刊》发表、并在1984-1985年《集邮》杂志上连载,至今已19个年头了。十几年来,这一专题已成为我国集邮者喜爱收集的热门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频繁地出现在各国邮票上。为了使集邮者对新世纪以来外国发行的此类邮票有所了解,应《集邮博览》杂志之邀,笔者将2001年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我真正迷上集邮后,已深知“惠我邮票。不如惠我邮识”的道理。我从微薄的工资里抽出钱订阅《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等,并广交各地邮友,获得大量民间邮刊,既丰富了藏品,又积累了邮识。在收集邮政附加费邮品中深深体会到,是邮识在关键时刻使我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13.
罗华生是一位资深老集邮家,曾担任四川省邮协常务理事,重庆市邮协副会长等。 1950年初,他在湖北省军区工作。一天,他与一位参谋在办公室谈集邮,提到没有集得军用邮票。恰巧司令员王树声路过听见,问他:“你集邮呀,很好,军用邮票我还有。”随即对警卫员说:“把我的那些军用邮票拿来送给他。”一下子,他就有了22枚黄军邮。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第四届外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大会于12月9日上午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举行。40个参评国家和地区的2005年邮票展、第4届外国邮票节同时开幕。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外国最佳邮票评选活动组委会主任陈吴苏首先致词。他说,举办外邮评选的宗旨是:推动中国集邮走向世界,增进中国人民和集邮者对外国的了解,加强集邮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提高中国邮票选题、设计、印制水平和集邮文献的编写水平。  相似文献   

15.
韩海麟 《上海集邮》2007,(11):22-23
随着集邮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和收藏早期集邮文献的人也越来越多。为了整理、抢救历史文献,满足不同层次集邮者收藏和研究需要的影印本便应运而生了。由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缘故,一些早期集邮文献被多次影印后,仍会有乐此不疲的后来者。如原上海中华邮票会第一种会刊《邮乘》就至少出现了4种影印版本。《邮典》、《近代邮刊》、《金竹邮刊》等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邮》2011,(5):48
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名誉会士、上海著名集邮家徐星瑛先生因病于2011年4月19日12时23分仙逝,享年九十四岁。徐星瑛先生是新光邮票会会员,《近代邮刊》的创刊人之一,中国邮票博物馆鉴定室专家。他最早创办我国商业性邮品通讯拍卖,主办《上海邮展速报》(我国首份刊期最短的集邮  相似文献   

17.
我接触《集邮博览》是1988年,那时我调到浙江省集邮协会工作。我是零散购买《集邮博览》的,当时我觉得杂志上刊登外邮的文章较多,而我又不收集外国邮票。现在回忆杂志刊登的文章,印象较深的是《军人贴用邮票并非三军分用》这篇文章,改变了我一直认为的“黄军邮是陆军使用,紫军邮是海军使用,蓝军邮是空军使用”的观念,杂志让我受益不小。  相似文献   

18.
在集邮业务中,增添经营老票、外票、收购、寄售、拍卖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全方位的需要。初涉集邮一般是从新邮票开始的,逐渐收集老票。实寄封片、外国邮票,进而制作邮集。集邮者慢慢有交换余缺需求,为此,中国集邮总公司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是与外国邮政部门建立联系,有选择的进口一些外国邮票在国内销售。二是指定中国集邮总公司下属的“邮星贸易公司”收购和销售老邮票业务,在此期间,邮星贸易公司与一些老集邮家建立了联系,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9.
黄明心 《上海集邮》2002,(12):16-16
由一个国家集邮对外国邮票的佳邮评选早已有之。如在上世纪60年代,英国一家邮刊曾评选我国《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的“望江亭”(纪50-3)、(UL童》的“放船”(特18—4)和《林业建设》的“森林资源”(特27-J)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邮票”;日本《邮趣》杂志也曾有分别评选我国和美国上一年度佳邮的活动。但在规模上这种外票“选美“活动都很小,  相似文献   

20.
1.参加评选的2006年外国邮票见《集邮》、《上海集邮》、《收藏》第10期中心插页和艺超网(www.cangcn.com)和外邮评选网(www.wypxw.com)网站所刊登的全套邮票和小型张图样。参评的40个国家的序号列在图样下面。2.评选选票随《集邮》、《上海集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