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运和道人 《武当》2014,(11):55-56
性命丹道修炼,分内丹外丹两种。采药物与矿石之类在炉鼎中烧炼,以求“长生不死”之药,叫炼制外丹,由此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称之为外丹学。陈撄宁所指仙学,实指丹道学,包括内丹学和外丹学。地元神丹和天元神丹归属于外丹学,为体外之物质化学;人元大丹之学归属于内丹学,为体内之神气化学。凡讲人体内部精气神的炼丹修持法门均为内丹学。白玉蟾说:“神即性也,炁即命也。”  相似文献   

2.
胡海牙 《武当》2006,(9):44-46
仙学的基本内容仙学包括三元丹法、中医针药与内家拳三大部分。一、三元丹法三元丹法,即天元、地元、人元三品丹法的合称。天元丹法,一般是指“清静派”的大丹功夫。这种功夫没有流弊,能够自己作主去修炼,而不必一定借助于外物。做这种功夫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执著于在肉体腔子  相似文献   

3.
胡孚琛 《武当》2001,(5):45-46
自近半个世纪以来,内丹学已成绝学,世上稍知一鳞半爪者已不多见,能得一宗一派全诀者更是屈指可数。但在内丹学的科学研究上,必须总揽全局,不能拘于一偏之见。张竹铭先生在陈撄宁传记的序言中声称陈撄宁曾得南宗阴阳派丹法之传,却对学生各自仅讲部分内容,从未向任何一个学生教授过双修丹法全诀。陈撄宁自己在《论白虎首经》一文中叙述他那个时代南宗用鼎一派丹法的情况云:“余根据四十年之阅历,耳闻目见,各省学道诸君,用五千四八采大药者,结果总归失败。北京二人、南京一人、苏州一人、上海一人、成都一人、武昌一人,前后共计七人。  相似文献   

4.
谢怀宇  谢怀召 《武当》2006,(12):39-40
金丹大道有两家三元之分。两家者,内丹与外丹;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所谓内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内的丹田玄窍之中,无质生质,成就阳神。外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外的金鼎神室之内,无质生质,成就神丹。内丹者,在人身之“中”的神室内结丹。外丹者,在身外之神器内成丹。二者理法相同  相似文献   

5.
汪登伟 《武当》2015,(1):50-53
笔者以为,张三丰最重要的著作《金丹直指》与《金丹秘旨》保存在《金丹破疑直指》(《登天指迷说》、《服食大丹说》)和《玄谭》(《返还证验说》、《一粒黍米说》)中。这几篇文献内容前后照应,自成一系统。虽然用了采补、双修的术语,却另有含义。如果张三丰真传下了丹诀,与其相信前面所说的三种,还不如相信这"抉破虚空内外两个真消息"的龙虎大丹法。因为,作为一代大师,在丹道的继承传播中,必定会有自己独特的、难以被常人超越的、对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东西,"抉破虚空内外两个真消息"所述丹理  相似文献   

6.
云烟散人 《武当》2001,(5):13-15
金丹一法乃是修炼诸法中最为精良者,雨武当派在金丹(包括内外二丹、玄门大小丹)方面独步天下。著名气功权威理论家龙门派传人,已故的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文献委员会副主任王松龄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气功的史&;#183;理&;#183;法》(华夏出版社)中言:“据道家内部传说,武当一派在丹药方面是有其独到之处的。”此处所说的丹药,不仅仅是治病之丹药.还包括了“地元丹法”之“丹砂点化法”和“天元丹法”中的“服食法”。  相似文献   

7.
胡孚琛 《武当》2010,(6):45-47
内丹学源于先民的氏族原始宗教巫史文化,是神仙家将自古流传的王子乔、赤松子的行气术,彭祖、容成公、玄女、素女的房中术,羡门高、安期生的服食术相互融汇升华而成的。《楚辞·远游篇》可以看作早期的内丹学文献,其中透漏了王乔功法可以激发人体先天真气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胡孚琛 《武当》2010,(7):48-49
一、取坎填离术。内丹学认为,后天的坎离二卦是由先天的乾坤二卦中间的阴阳两爻互换位置造成的。《渔庄录》云:“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因男女交媾之后,乾体破而为离,坤体实而为坎。故后天八卦,谓离南坎北,盖以离代乾,坎代坤也。”内丹学要从后天返回先天,变离为乾,变坎为坤。丹功修炼则要求将坎卦中的阳爻再抽回来,填入离卦中阴爻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9.
论元神     
林书立 《武当》2010,(7):45-47
元神是道家气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道家内丹修炼尤重元神,《金丹四百字序》说:“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元神的内涵呢?本文拟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对它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王春华 《武当》2009,(1):44-45
仙学(包括内丹学)的修炼过程,始终是以元神的提炼、净化和升华为其宗旨。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不断消除自我阴质的基础上,使自我纯阳化。因此,有必要对“神”(阴神和阳神)的概念与实质,有个比较全面而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