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1)采用递增工作强度以简便方法寻找个体无氧阈最大速度(VIATmax),并测试其可靠性和准确性;(2)找出能有效评定和监督VIATmax的生理指标;(3)研究受试者主观寻找并控制VIATmax的可能性。研究发现:(1)一次性递增强度跑台运动产生的乳酸阈和通气阈双重拐点结合,可作为判断VIATmax的简便可靠方法;(2)VO_2max速度和伴有较低心率的VO_2max相对值是评定VIATmax的有效指标;(3)VIATmax可以被受试者或运动员感知,并能在运动中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体育活动对情绪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陈大为 《体育与科学》2002,23(2):46-47,36
有关体育活动对人的情绪的影响的研究成为当今体育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的热点课题。本文介绍了有关参加体育活动对个体情绪健康的积极作用,很多对照研究结果都表明,参加一定强度的体育锻炼能够使个体保持良好的心境,可以减轻个体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阳光体育语境下,福州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多样。在活动项目的选择,活动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活动的场所及形式上,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呈现出积极、健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运动传感器(SWA)在测量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水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运动传感器SWA测量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了解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状况,探讨SWA在体力活动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上海市30名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男女各半.受试者佩带SWA,固定于优势侧上臂肱三头肌处,每天早晨起床后戴上,一直到晚上睡觉前摘下,连续佩戴7 d,记录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和活动时间.结果:男生1周总能量消耗和平均每天进行的中等强度、大强度体力活动能量消耗和时间高于女生(P<0.01);在平均每天的能量消耗构成比中,男生从事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能耗为10%,中等强度的能耗为14%,女生从事大强度的体力活动能耗为4%,中等强度的能耗为12%.个体间体力活动能耗为10.44%-46.03%.结论:目前青少年的体力活动水平参差不齐,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活动水平下降.SWA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美国学校体育活动案例进行解读与分析,在借鉴美国学校体育活动相关措施的基础上,为我国学校体育工作稳步发展以及学生体育健康促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2)积极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学生体育活动项目;(3)完善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保障残疾学生体育活动;(4)推进体育课堂翻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员体力活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江苏省机关公务员的体力活动水平和不同种类体力活动的分布情况。方法: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长卷来评价机关公务员的体力活动情况。共1224名机关公务员参加测试。结果;调查的机关公务员中有62.1%的人体力活动充足;女性体力活动充足的人(69.0%)明显高于男性(58.5%),差异有显著性(P<0.05)。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是机关公务员体力活动的最主要形式,其次是闲暇时间体力活动。女性在交通和家务体力活动强度显著高于男性(P<0.01)。只有交通行程的体力活动随着年龄的增大,其活动强度在下降(P<0.01)。结论:调查的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页人群中有37.9%的人体力活动不足;交通行程体力活动是公务员主要的体力活动形式;女性体力活动充足的比率和强度都比男性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的"从无活动到保持活动的4步骤模型"(Four Steps from In-activity to Activity;FIT模型),以3 8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学生身体活动阶段变化与健康状况变量(身体体质、主观良好感、健康满意度和不适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处于活动阶段的个体,其健康状况水平均好于处于不活动阶段的个体;在3个活动阶段上,处于保持期(即长期保持规律性身体活动)的个体,其健康状况水平均好于处于探索期和波动期的个体;人口统计学变量和健康状况变量共同解释了17.6%的阶段方差变异(F=108.48,P<0.05)。验证了FIT模型中大学生身体活动阶段变化与健康状况之间的相关关系,为今后运用FIT模型诊断大学生身体活动变化阶段及其相应健康状况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小运动量的身体锻炼对应激状态下大鼠NK和IL—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运动量的身体锻炼作为一种有效降低心理应激反应的应付方式 ,通过提高个体抗心理应激能力 ,降低个体心理应激反应强度 ,从而维持个体的免疫功能的稳定。采用免疫学手段 ,通过对NK细胞和IL - 2的检测 ,从免疫学角度来探讨这种有益心身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发现 :(1)冷刺激引起大鼠较强心理应激反应 ,并极强地抑制了大鼠的免疫 ;(2 )小运动量身体锻炼的抗应激作用是积极的 ;(3)中等运动量的身体锻炼比小运动量的更能提高大鼠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标定向是描述一个人在体育活动中采用何种动机模式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将个体的目标定向分为两种,即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目标定向的不同主要依赖于个体对能力来源的认识不同,任务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后天的,而自我定向的个体主要认为运动能力是先天的.不同目标定向的个体在参与体育活动的目的认识上有很大不同.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体育活动目的认识上的差异,以及目标定向与体育活动目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Actigraph GT3X传感器测量青少年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水平,探讨Actigraph GT3X传感器在青少年体力活动测试中的应用。方法:以10~17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超声骨龄片和青春期发育量表问卷筛查青春发育分期(青春前期、青春中期、青春后期3个组)基础上,基于随机分层抽样的原则,每组抽取男、女生各50人,共计300人,受试者佩带Actigraph GT3X传感器。结果:青春前、中、后期受试者每天体力活动能量消耗无明显差异,中、大强度体力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男生的体力活动较女生活跃。结论:除青春前期受试者中、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接近国际推荐标准外,中期和后期受试者均低于国际推荐标准。建议采取措施增加青少年中等强度和大强度的体力活动,以增强其体质。  相似文献   

11.
锻炼类型和竞技类体育活动的心境效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国外锻炼心理学领域有关心境的理论构想、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研究前景及锻炼类型和竞技类体育活动对个体良好身心状态的效益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不同运动强度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PE生成方案调节强度,36名大学生以小、中、大3强度分别运动10min,检验不同强度运动前后心境状态的变化,以及对经常与不经常锻炼者心境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强度运动有利于心境改善;中等强度运动对心境改善效果不明显;大强度运动对心境没有产生影响。中等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自尊的提高更有效,低强度运动对不经常锻炼者混乱的降低更显著。建议根据个体锻炼经历不同施以不同运动强度,从而获得心境改善的最大效果。  相似文献   

13.
黄柳倩  黄翔 《体育科技》2006,27(3):46-47
运用文献资料法,结合自己对《体育颂》的理解,论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体育锻炼不但能够增强体质,还能调节、甚至消除紧张、不安、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达到“身心合一”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层抽样法调查了我国上海市、天津市、成都市、武汉市和福州市5城市的2187名18~69岁的居民,主要调查了他们的运动愉快感产生情况,以及居民运动愉快感的产生与他们的体育锻炼方式和运动量的关系,并研究了有、无运动愉快感居民的心境状态、健康状况的区别。结果表明:有63.74%的居民体验到了运动愉快感,这部分居民大多是2人或2人以上结伴或集体进行体育锻炼,而且他们的运动量显著大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有、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其心境状态和健康状况也有差异,有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其心境状态显著性地好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并且他们的总体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也显著性地好于无运动愉快感的居民,说明运动愉快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达到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的中间变量。因此,建议我国城市居民通过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适宜的运动量,并采取结伴锻炼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5.
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太极拳的锻炼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研究法、归纳法、分析法和逻辑法,对太极拳的健身价值、竞技价值、技击价值、教育价值进行梳理,探讨了人们对太极拳锻炼价值的需要,提出了坚持以“以人为本”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在研究和弘扬太极拳锻炼价值时,既注意到太极拳锻炼价值的全面性,又注意突出锻炼者在太极拳价值观方面的个性差异。认为以“以人为本”发挥太极拳锻炼价值的关键在于以锻炼者的需求确定价值取向、以价值取向引导太极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理论层面对运动训练理论中“运动负律”的定义进行了探析,提出“运动负荷是运动应激强度”的观点,旨在深化训练理论对运动负荷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两种常见运动方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患者内脏脂肪、肝功能与脂代谢治疗效果对比,为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集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文献质量,Review Manager 5.3软件meta分析。结果:1)内脏脂肪与脂代谢方面,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之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肝功能方面,肝功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氨酰转移酶(GGT)在两种运动间的疗效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对AST在“年龄<52岁”、“BMI≥28”、“干预频次为3次/周”、“干预周期≤12周”亚组中改善效果比抗阻运动好;对ALT的改善在“BMI≥28”、“干预频次为3次/周”亚组中效果更佳。结论: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比,对NAFLD患者内脏脂肪、肝功能与脂代谢治疗效果均无差异,两种运动方式的干预效果相近;但不同亚组仍表现出差异,有氧运动组AST在低龄、高BMI、短干预周期和短干预频次组改善效果更佳,ALT在低龄、短干预周期组具有更好效果。提示患者应根据自身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及自身运动情况等,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进行,而当患者需要改善AST与ALT时,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大众体育锻炼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国杰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27-29,98
对大众体育锻炼行为的研究进行综述和讨论,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研究努力的方向:①尽量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和交叉作用对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②依托“计划行为理论”对锻炼行为进行实证研究;③完善测量工具和规范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动处方在高校公体速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王洪友 《冰雪运动》2008,30(3):73-76
在高校公体速度滑冰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身体条件等个体差异将学生进行分组,按照培养目标和适应对象采用“每组一方”的授课形式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教学实践表明:进行运动处方式教学可以更加明确和细化体育课堂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康复运动处方在高校健康弱势群体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追溯运动处方发展历史的基础上,首先从理论上剖析了运动处方概念。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华东地区36所高校就康复性运动处方的运用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对开设此类课程的意向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高校体质弱势群体对此持积极态度。文章还从高校实施康复运动处方的政策环境、软硬件条件、内容范围、实施的技术问题以及实施后的预期结果作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