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元欣  戎丽娟 《体育科研》2023,(1):55-62,76
奥运场馆作为举办奥运会的重要前提和物质基础,其赛后利用问题备受关注。国际奥委会于2022年初发布了《超过125年的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就奥运场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以该报告为依据,深入分析奥运场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发现充分利用已有场馆是过去百年来奥运场馆发展的重要经验,但20世纪后期,新建场馆在奥运场馆中的比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现在奥运场馆数量大幅增加,夏奥会场馆逐步以已有场馆和临时场馆为主,冬奥会场馆使用已有场馆呈现“U”型变化趋势,新建场馆比例开始骤降。奥运场馆未来将呈现以下特点:多个城市联合举办,充分改造利用已有场馆;注重场馆可持续性,改造建设绿色场馆;增强场馆设计韧性,鼓励共享使用场馆;场馆容量不再限制,满足使用需求即可;大量使用临时场馆,降低赛后运营压力;成为城市发展触媒,促进城市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近5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北京和伦敦)的奥运场馆赛后开发利用策略。研究发现:高度重视场馆科学设计与赛后规划,建立专业开发机构,积极引进职业体育赛事,注重发展多业态综合运营是近5届奥运会举办城市体育场馆开发的成功经验。建议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应科学规划场馆赛后运营,积极融入城市生活;夯实职业体育基础,加大无形资产开发力度;开发场馆多元价值,推动多业态综合运营;打造四季多元的大型活动,创立具有自主品牌特色的驻场演出;组建专业管理团队,加强中介机构合作,实现场馆运营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3.
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是新的奥运经济研究问题。本文选择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奥运场馆更重要的功能是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这个现点为主线。探讨近几届奥运会举办国赛后场馆服务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情况,在借鉴举办国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北京奥运场馆赛后服务于城市公共健身游憩空间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场馆展示出的关学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场馆设计理念、整体布局和赛后利用的和谐美;"中式"的风格美;空间的图案与造型美、力量美;色泽美.北京奥运场馆在历史纵向上承接传统,现实中连接着现代前沿艺术,确立了奥运场馆新的坐标,必将成为今后奥运场馆设计建造的重要参考.对奥运场馆美学特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于继承和发扬这种美学遗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叉.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挖掘温哥华、索契、平昌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与经验,以及对北京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启示。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温哥华冬奥会注重场馆与社区形成深度融合、索契冬奥会以赛事推动区域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平昌冬奥会以场馆集聚促进"首都圈"创新发展。冬奥会场馆赛后利用经验:场地功能转换,支撑公共体育服务;利用集聚效应,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平衡利益相关者诉求,提升经济效益;专业团队参与,满足复合性需求。启示:促进体育服务综合体转型,加速场馆与城市有效对接;强化场馆集聚效应形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突出场馆赛后利益相关者责任,完善规范性管理制度;寻求冬奥场馆多元化运营,打造专业赛后场馆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场馆投资及运营机制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存在着投资金额大、周期长和收益无法确定等特点,使得赛后场馆的运营风险防范措施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避免奥运场馆在赛后给政府财政或项目承担人带来过大的风险,赛前场馆建设投资体制和赛后场馆经营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对近几届奥运举办城市奥运场馆的投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近几届奥运举办城市场馆投融资的发展趋势为投资主体日益增多、融资模式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混合型投融资模式成为奥运场馆的主要投融资模式等。影响各奥运举办城市场馆投融资模式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奥运举办国的政策与态度、资本市场发达程度以及举办国的体育体制、奥运场馆的功能定位等。奥运场馆的投融资模式对其赛后运营有较大影响。改革体育场馆投融资体制,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严格控制新建场馆数量和投入、吸引私人机构参与体育场馆投资,便于场馆赛后运营。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场馆及其相关设施投资规模、建筑工艺水平乃至设备工艺水平都超过历届奥运会,而赛后利用与开发的难度也超过历届奥运会。北京奥运场馆后续利用既有自身的短板,也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优势,如旅游门票效益和多元开发的潜力。北京在后奥运探索中国式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的新模式,应该坚持自身的强项,完善自身的弱项并注重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北京奥运的四大财富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资超过200亿元的北京奥运场馆建设,除了提供庞大的建筑蛋糕外,更重要的是这些场馆从规划,设计开始,就着眼于场馆的“生钱功能”,从筹资和赛后利用的角度,充分考虑体育、文化、会展、商贸、旅游、健身、娱乐之间的功能转换,以及与交通、通信、安全设施的衔接贯通,为未来的商业利用提供尽可能大的调整余地和盈利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奥运场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  相似文献   

10.
《体育科研》2007,28(6):80-80
2007年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近期在北京举行。本次推介会的主题为奥运商机与场馆赛后经营,旨在向全球宣传奥运商机,拓宽奥运场馆赛后的经营思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现状与制约因素.认为:场馆赛后运营需在规划阶段就予以考虑,场馆功能的综合化是发展趋势,赛后运营应多元化.提出对策:积极融入城市生活,以举行大型活动为主兼顾全民健身,与专业机构合作实现专业化运营,重视看台下空间及附属设施的利用,加强无形资产的开发与运营,适当缩减规模、明确定位、注重长效利用等.  相似文献   

12.
有效开发奥运会场馆,实现奥运会场馆赛后的可持续利用,是奥运会举办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国内外学者的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几届奥运会前后奥运会场馆建设和利用方面的特征.针对北京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本文以奥运周期理论、沉淀成本理论和地产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奥运会场馆的发展特点及国际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经验,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来自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来自外部的机会和挑战.结合北京奥运会场馆的特点,从保持场馆的公益性与盈利性相协调,优化奥运会场馆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多元化利用开发,以及充分发掘奥运会场馆无形资产方面,提出了对北京奥运会场馆赛后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从产权关系及运营管理视角对奥运场馆赛后运营模式进行研究,为国内大型体育场馆运营提供借鉴。汉城、悉尼、伦敦三届奥运会构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共性的经验有:发展定位是运营模式形成的基础,可持续经营策略是运营模式形成的核心,市场需求是运营模式不断完善的重要推力。对我国的启示:坚持公益属性,明确场馆发展定位;推动多元主体供给,激发场馆经营活力;组建专业管理团队,提高运营管理水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树立场馆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思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胡斌 《体育学刊》2005,12(5):26-28
根据亚运会对场馆的严格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认为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中要体现出人文亚运、科技亚运、绿色亚运的精神,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比赛和训练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关系、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注重场馆规划的远见性,场馆建设的先进性和科技性,以及赛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5.
全运会场馆投资规模大、社会影响广,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近3届全运会新建的综合场馆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学、市场营销学和管理学的角度对全运会场馆的建设与赛后运营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结论:在建设与融资方面,应多元融资拓展资金来源,协调体育场馆建设与城市总体规划、从建筑单体设计方面考虑体育场馆的赛后利用,灵活多变的体育场馆空间设施;在后期运营中,对公益事业政府给予政策性支持,场馆规划为赛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希望能为我国全运会的场馆建设及运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后奥运时代场馆的可持续利用是奥运改革的新规范,探究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自我推进机制在回应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破解治理主体主观动力不足和创新意愿不强等问题具有独特优势。在2022北京冬奥会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遵循自主发展—自我建构—自觉生成的学理基础,建构以目标—准则—方案为分析框架的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自我推进机制。研究认为,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自我推进机制应以可持续动议为启动目标、自适应规则为运行准则、结构化行为为行动方案,但存在潜在利益冲突所致的目标“偏利性”、现实制度环境所致的主体“懈怠性”、原有治理惯性所致的行为“依赖性”等自我推进困境。在结合实践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增强赛后利用目标公共性,强化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可持续共识;提升赛后利用准则创新性,营造主动创新为核心的自适应环境;加强赛后利用方案落实性,制定精准靶向为核心的结构化策略等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往往要新建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很多城市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就被闲置甚至废弃,新建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一直是困扰主办城市的一个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新建场馆赛后利用率低的原因,同时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新建场馆赛后利用率的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体育场馆—区域"的联动发展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基本功能与实现机制进行探索。研究认为"体育场馆-区域"联动发展模式是一种以大型赛事的举办契机、大型综合性场馆建设为根本,综合考虑赛后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大型赛事召开期间建设的道路、交通、环境、公共设施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借助体育馆的升级形成产业链并服务于区域经济的一套针对赛后场馆的发展思路。其主要功能有竞赛健身、休闲生活、旅游观光、娱乐文化等功能。主要利用场馆前期规划与区域发展目标相结合;配套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完整便利的交通体系等机制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给城市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但也会引发一些负面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实地考察法,把大型体育赛事产生的负面问题归为场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赛事举办期间带来的噪声、水以及空气污染问题,以及赛后场馆闲置造成的浪费问题,这些负面问题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连锁性的特点.应以制定赛事环保规划、合理规划建设场馆、充分利用环保节能技术、加强举办地环境治理和提高赛后场馆利用率等作为消解手段.  相似文献   

20.
奥运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模式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奥运会场馆经过初始、发展和变革的历史变迁,形成了投资规模逐渐增大,场馆规模膨胀,赛后场馆维护费用较高,融资模式多元化,临时场馆增加的特点;场馆赛后运营多采用政府和私人企业相结合、与职业体育赛事相融合、组织大型活动、赛后改造的管理方式。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应采取实施多功能化设计,通过投融资管理创新吸引私营资本参与,承办职业体育赛事,进行专业化经营管理措施,将场馆建在高校,提高场馆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