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道琼 《武当》2013,(6):32-33
在中国,源自武当山张三丰的"杨式太极拳",从乡村带到京城而彰显于世的第一人是杨露禅。其孙杨澄甫"大器晚成",40岁后尽得真谛,被称为近代"中国太极第一人"。澄甫高徒傅钟文于1963年著《杨氏太极拳》,1989年著《杨氏太极拳教法练法》,他不仅将杨式太极拳套路定型,而且提出练法要领240多条、练法要求230余条、易犯毛病及纠正方法220余条、技术分析110多条,成为杨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钟文之子傅声远,9岁自河北永年到上海随父习  相似文献   

2.
《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是大众习练和式太极拳,考取国家武术段位的规定考试用书,该书依照和式太极拳技术特点、围绕和式太极拳段位技术考评内容和标准编写而成。段位制套路在编排过程中,依据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将"既可单练、又可对打、还能实战"的武术演练形式,确立为技术内容的结构标准。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对《和式太极拳段位制教程》的相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和式太极拳和武术段位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体用全书》是杨澄甫太极拳最终定型稿,是杨澄甫最终亲自核定的著作。自从李雅轩先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的例言前,眉批说有误之后,也有人提出《太极拳体用全书》多处有误,直至今日(还有拳友提出质疑)尤有如是说。诚然,《太极拳体用全书》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当时历史条件所限,人工检字排版,拍照筹划不易,遗留下某些历史性误植和错误,但我们不能否定《太极拳体用全书》的整体准确性,作为杨式太极拳的圭臬,它是当之无愧的,是杨澄甫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拳术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王宗岳《太极拳论》研究成果中涉及的王宗岳其人、《太极拳论》的作者、出处、流传和《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进行综述。研究发现:对王宗岳其人是否存在及其生存年代问题依旧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研究成果;对《太极拳论》作者的研究则多以现有部分史料记载进行归纳总结、简单逻辑分析而得出结论,研究成果显然不够全面;对《太极拳论》出处及流传的问题则伴随其作者的研究归属的不同而不同;对《太极拳论》本身进行的研究成果则多偏重在文化层面和较为浅显的理论如何指导实践的解释性研究当中,研究思路不够全面,且缺乏全面性的学术研究成果,研究思路、研究深度及研究广度仍有待深入进行。  相似文献   

5.
张宝银 《武当》2007,(8):21-22
2007年《武当》1期刊发笔者拙作《太极拳修炼理艺"戏说"》,2007年《武当》5期刊出马原年老师大作《太极拳理"戏说"不得》。对于马原年老师大作,笔者认真拜读内容以后,认为,在太极拳学问研究中,由于"趣舍万殊,躁静不同","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原本十分正常。原想保持沉默,是耶?非耶?让读者去默识之、揣摩之、品味之、取舍之。但马原年老师的大作,一开始  相似文献   

6.
李锦藩  孙建国 《武当》2004,(5):24-26
河北永年是杨、武氏太极拳故乡,也是中国太极拳中兴发祥地之一,中国六大门派就有四大门派繁衍于此。武式太极拳第四代正宗嫡系传人李锦藩(1920-1991)恩师,系李亦畲之侄曾孙,深得其家传,不仅继承了武氏太极拳家传系列十八种套路,还掌握了“廉让堂太极拳”大部分资料和手稿,并著作四部“拳谱”:《旧谱再缮》、《掘遗缀初》、《诲艺精言》上下册等等;《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是恩师在世前整理的手稿:为免于流失,经与广大太极同道商榷核实,借《武当》杂志一角,公布于世,敬请同道友人参阅。  相似文献   

7.
司马平 《精武》2007,(12):8-9
胡朴安简介胡朴安(1878~1947年)原名韫玉,字朴安,安徽泾县人,国学大师。精研文字训诂之学,学宗戴宗、包世臣,尤长于《易》、《诗》、《说文》。胡氏一生著述颇丰,著有《易经学》、《易序卦说》、《诗经》、《中国训诂学史》等著作六十三种。辛亥革命前夕抵沪参加《民立报》等工作,并在国学保存会掌管藏书。加入南社,与诗人柳亚子、弘一法师等创办"文美会"。曾先后执教于上海大学、持志大学、国民大学和群治大学等。胡朴安的太极拳得于陈微明,曾经是民国"六运会"的武术裁判。这篇文字是胡氏对太极拳的独特体悟,其中诠释太极拳命名之义,论述太极拳之技击价值、医疗价值、体育价值,尤为独到,是太极拳界一百年内一篇罕见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8.
《中华武术》2005年第1期《名家信箱》栏中刊登了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先生答新疆乌鲁木齐市李岐山的来信,称:“现在的杨式太极拳套路,都是杨澄甫先生最后定型传授的,也就是杨式太极拳大架。当年,杨澄甫先生在教拳的时候,传授了许多外姓弟子,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传’。由于当时杨澄甫的子女年龄太小,还没有从杨澄甫先生那里得到传授。所以,我认为杨式太极拳不存在‘内传’和‘外传’之说。”  相似文献   

9.
路迪民 《武当》2005,(5):28-29
什么叫"传人"?太极拳的"第几代传人"怎么划分?这是一些传统太极拳习练者所关心的问题,历来看法不尽一致。笔者在筹备西安"2005年杨式太极拳名家座谈会" 的过程中,也遇到此类问题。本文以杨式太极拳为例谈谈拙见,也涉及了对某些杨式传人之称谓的些许看法。《辞海》"传人"条,有二义:①指道德学问等能传于后世的人。②继承某门学术使之流传的人。按第一义及第二义的"使之流传"而论, 可把"传人"笼统定义为"传授  相似文献   

10.
武当纵横     
《武当》2013,(9):64-65
武当山发现最早铅印太极拳秘籍近日从武当山特区文物部门获悉,武当山特区发现了两本民国时期出版的太极拳秘籍。两本太极拳秘籍分别为《武当拳术秘诀》和《武当真传太极拳》,均为中华书局铅印出版,不仅图文并茂,且全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铅印太极拳秘籍。《武当拳术秘诀》为铅印32开本白话文,完整无缺,作者金一明,1928年出版。正文88页,共分17篇和17幅太极拳经脉穴道图,首篇记述《武当之发源》,第六篇记述《武当派之源流》,其余15篇记述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