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邮政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集邮之基础,而忙碌的邮递员则是邮政形象的最佳代表。不少国家发行以可爱的"卡通动物邮递员"作主角的邮票,通过趣致的图案使孩子们从小了解邮政,进而吸引他们参与集邮活动。而对成年人来说,看  相似文献   

2.
邮政是人类文明之结晶,也是集邮之基础。不少国家发行"卡通"邮递员邮票,以有趣的图案使孩子们从小了解邮政,进而吸引他们参与集邮活动。有关做法值得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邮票与“邮票定律”“邮票”与“邮票定律”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邮票的定义是在邮政机构出现之后,由邮政机构发行的、代表邮递工人的劳动(服务)价值的、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使用的、预先印制的邮资凭证。邮票通常具有三个要素:邮政所属国家或发行机构标志,面值或相当邮资费效用的标志,图案。邮票的  相似文献   

4.
西班牙邮政于近期发行多套新邮,在此重点对部分邮票作一介绍(详见西班牙邮政官方网站www.filatelia.correos.es)。2022年1月3日发行了旨在宣传西班牙各主要省份的“12省-12枚邮票”系列的《庞特维德拉省》不干胶邮票1套1枚(图1),展现了美丽的图伊大教堂和其宏伟的回廊,还有代表该省名称的字母“PO”。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联合发行”4字频繁见诸集邮报刊,还赫然印上中外邮票。但在实质上,中国邮政与外国邮政至今并未“联合发行”邮票。 自1990年以来,我国邮电部已8次与外国邮政共同商定邮票主题、设计、图案、规格和发行日期,其中4  相似文献   

6.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印制邮票,邮票的知识性日益显现出来,于是就有了“邮票是国家的名片”这一名言,这是邮票的文化功能。集邮的日益发展终于使邮票发行部门尝到了甜头,印制成本极低的邮票到了,集邮者的邮册里安家落户,邮政部门不用担心为发行的邮票去付出邮政劳务。当今纪特邮票的第三功能即特殊商品功能,终于呈现出强大的经济作用,发行邮票已成为世界各国邮政财政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有人(邮政部门的员工占多数)把国家邮政发行的JT邮票(这里专指未使用过的新邮票)分为“集邮邮票”和“寄信邮票”。一些集邮者把自己从集邮公司预订或从邮市里购买的新邮票拿到邮政局寄发邮件时遭到拒收:理由是邮票必须在邮政窗口现买现用,必须是本窗口出售的标有特殊印记或符号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邮政”这一邮票铭记,对于喜爱收集中国邮票的集邮爱好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然而也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票发行历史上,最初的三套纪念邮票都是以“中华人民邮政”为铭记的。这一现象,反映了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邮政尚  相似文献   

9.
这套《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是1935年12月发行的,全套共四枚,1937年3月停用。由中华苏维埃西北办事处财政部印刷厂印制。也是解放区邮票中唯一的一套《中华苏维埃邮政邮票》。在解放区票发行史中,此前发行的区票为赤色邮政邮票和苏维埃邮政邮票,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根据地发行的邮票。以后的邮票则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解放区分别发行。这套邮票是中央红军从中央根据地转移到陕北后印制发行的,设计者是黄亚光。其设计风格与苏维埃邮政邮票很相似。  相似文献   

10.
笔者同意李明在《集邮》1994年12期上关于“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发行”并非邮票的本质属性一说。尽管国家邮政主管部门对所辖范围内拥有建立邮政机构和发行邮票的优先权,但总有力所不能及或疏漏之处,在这些疏忽之处,只  相似文献   

11.
曹骋 《集邮博览》2011,(10):76-77
格陵兰岛邮政于今年7月至10月间共发行四套新邮,该岛2011年的邮票发行将画上完美句号。 在今年第8期《集邮博览》杂志上,拙文曾介绍了格陵兰岛邮政在7月28日发行的“探险系列”(第9组)邮票,包含1枚邮票(图1)和1枚小型张。由于该枚邮票以曾横跨格陵兰岛3000公里冰盖的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己为主题且选择在“2011日本世界邮展”开幕首日发行,因此备受集邮者特别是日本集邮爱好者的瞩目。  相似文献   

12.
我国邮政部门于1964年发行了特63“殷代铜器”邮票;1982年发行了T75“西周青铜器”邮票;2003年又发行“东周青铜器”邮票。至此。可以为中国的青铜文化在方寸中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相似文献   

13.
2001年是香港邮政创办160周年,香港邮政除发行《香港邮政一百六十周年珍贵邮票小册子》以作纪念外,又举办香港邮政史展览,同时组织全港学生参加书信征文比赛,并将10月9日定为“免费寄信日”。“免费寄信日”并不是无条件免费寄信。香港邮政特印制了一款“邮资已付”邮筒,免费分发给部分在校学生,作为10月9日免费寄信之用。这枚邮简是香港邮政首次发行的免资邮简。  相似文献   

14.
清代邮票是我国邮票的“老祖宗”,指的是从1878年至1911年的34年中,分别由清代海关邮政和清代国家邮政发行的邮票。虽然清代邮票发行的时间占了三分之一个世纪,但品种并不多,普通邮票仅有大龙、小龙、万寿、红印花和蟠龙5个系列,但其涉及的邮政史、邮票发行史则不同凡响,几代人研究了近一个世  相似文献   

15.
在线邮票目录与网上邮政业务为交流与共享邮票信息资源,一些邮政主管部门将本国历年发行的邮票及其技术资料全部搬到网上,编成在线邮票目录,同时也通过网络及早预告新邮发行消息,提供在线订购邮票服务。因此,当今的新邮发行信息的传播速度真可以说“广为人知”了。  相似文献   

16.
漫话小本票     
罗琳 《上海集邮》2001,(5):30-31,24-25
小本票便于邮者随身携带,也为邮政提高了效率。如在人明密度低,邮政风点稀的地方,邮递员可把小本票带在身边,投递途中也可兼售邮票或揽收邮件贴票,这样小本票显示出其优越性了。印度中部的诸侯国巴瓦尼(Barwani)在1921-1948年期间独立发行的邮票,就为这个原因,全部采用小本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1888年,刘铭传任台湾省巡抚期间,改驿为邮,开办新式邮政。除发行、使用了“台湾官用邮票”与“台湾邮政商票”之外,还设计印制了一种与近代邮政相适应的新式邮票。邮票是直接通过淡水英国领事馆特向英国伦敦威金生公司订印,用雕刻凹版印制。  相似文献   

18.
丁丁 《上海集邮》2001,(6):22-23
邮票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存在供求关系。当新发行的邮票数量超过了正常的邮政用量和集邮爱好可以吸纳的数量之后,必然会形成供给过剩。现在,许多国家都大量发行邮票,用以取益,因为集邮大多收藏新票,不用于实寄,因此邮政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现在集邮圈子里,大量发行各种专题邮票的都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60至70年代,他们发行的各种专题邮票多如撒哈拉沙漠的沙子。这种邮票有一个外号:“墙纸邮票”。一些非洲国家更是被集邮界称之为“邮票共和国”。  相似文献   

19.
“文”字邮票从1967年4月20日发行文1《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邮票开始,票面上的邮政铭记开始从印刷字体改为毛泽东手书字体。但邮票上的“中国人民邮政”6个字.并不是毛泽东为发  相似文献   

20.
极限集邮,在台湾地区称之为“原图集邮”。“原图卡”一词始见于台湾省1972年3月20日发行《故宫清瓷邮票》时,正式附带发行原图卡(指贴相关邮票并销盖首日邮戳的原图明信片),邮政部门将“maximumcard”译为“原图卡”。其时发行之“原图卡”系列均以“邮票原图”为主题,更有台湾中区邮政管理局放在集邮台上之说明:“‘原图卡’:将邮票之图案放大成明信片之尺寸作为明信片之用,或供收藏者”,故此曾造成对集邮爱好者的误导,认为“原图卡”即“邮票原图放大”之明信片。且当时邮票贴在明信片图案的画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