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女子柔道、举重和跆拳道专业运动员年训练周期中骨密度及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40 名女子柔道、举重和跆拳道运动员作为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8.4±3.2 岁。结合运动员一个年度训练周期,分别在训练周期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时检测BMD、HPO轴相关激素以及骨代谢生 化标志物(BGP、BAP 和TRACP- 5b)的变化。结果:女子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周期中,髋骨BMD 的3 次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女子柔道和跆拳道运动员 的检测结果(P<0.05);女运动员雌二醇和T/C 在3 次检测中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而血清孕酮水平则逐渐降低;女运动员训练期间TRACP- 5b 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特征,并显著高于训练周期的开始测定值(P<0.05)。结论:女子柔道、举重和跆拳道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中髋骨BMD无显著变化,女子举重运动员髋骨BMD 明显高于柔道及跆拳道运动员;血清雌二醇和T/C 在年训练周期中逐渐增加,而孕酮逐渐降低,骨代谢生化标志物 TRACP- 5b 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竞技举重是一项力量性极强的运动项目。自1986年国际举联将女子竞技举重列为世界锦标赛和洲际比赛的角逐项目后,女子举重运动在世界范围得到较广泛的开展。有资料证实,参加女子举重比赛的运动员越来越多,而一部分运动员将会在其特有的生理现象——经期中参赛。女运动员经期参赛,对运动成绩有何影响呢?目前国内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导和资料。为此,本文拟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女子举重队备战2008年奥运会期间,着重通过影响血液循环效率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因素入手,采用先进的HP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技术对23名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心率、血压、每搏心输出量、心输出量、心肌收缩性能、心脏形态结构等心血管机能参数及心电变化进行了密切监控,确保了国家女子举重运动员以良好的心血管机能状态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研究发现,女子举重运动员心血管系统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明显区别于耐力项目运动员,主要表现在:心率偏高,心率储备不高;心电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耐力项目,心律失常类型主要有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和心肌缺血,均为常见的运动性心律失常,不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心脏壁厚度和心腔大小均为正常水平,无心脏肥大形成.对运动员伤病的追踪调查发现,女子举重运动员伤病主要为肌肉损伤、腰椎间盘突出及左肩峰下滑囊炎,伤病部位主要为在腰和肩部.研究发现,女子举重运动员腰部、臀部及膝关节的发病率较以前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女子举重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近年来发展很快。尤其是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在几次国际人赛上部取得了优异成绩,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这项运动的不断普及,竞争将会更加激烈。笔者在担任国家女子举重集训队教练期间,有的放矢地观察了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发现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因抓举技术掌握不好,已经影响了比赛时正常水平的发挥。为此,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青少年女子举重现状进行研究.认为:目前山东省青年女子举重总体实力为国内第二集团,个别运动员具备较大发展潜力;少年女子举重运动整体基础有削弱趋势,个别地市已取消该队伍;现役运动员中有较多引进外省市运动员,但作用和效果还需进一步检验.对策:下一步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该项目的扶持力度,如在省市综合性运动会中加计奖牌和总分,对获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退役或大学毕业后给予择业优惠政策等;行业主管部门应和政府通力合作,再创山东省女子举重辉煌.  相似文献   

6.
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随着年龄和体重的增长,举重成绩将产生什么变化?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使我国女子举重运动员年龄、体重变化与举重成绩的关系调整好,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在备战2005年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利用肌酸激酶指标对山东省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进行了训练监控。结果发现,女子举重运动员在赛前控降体重情况下,大强度训练对血清CK活性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血清CK能比较灵敏地反映举重运动赛前训练的强度。大强度训练周血清CK总活性高于我国女运动员的参考范围,应注意监控及疲劳恢复,防止疲劳积累。  相似文献   

8.
G884.2 谈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的训练安排[刊,中,I]/于文娱 (大连女子举重队)∥辽宁体育科技.-2004,26(1).-95 -96表1(XH) 举重∥运动员∥女子∥经期∥训练  相似文献   

9.
女子拳击运动员赛前血清GSH-PX、SOD、MDA、ROS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运动训练对女子拳击运动员赛前机体的自由基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对参加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的24名运动员进行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的观察。结果提示:运动员在赛前体内血清GSH-PX和ROS的浓度呈上升趋势,MDA呈下降趋势;GSH-PX/MDA、SOD/MDA高于SOD/ROS、GSH-PX/ROS。  相似文献   

10.
广西重竞技小级别优秀运动员体成份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黄立新  曾伟  蒋琳 《体育科技》2006,27(4):56-58
对广西重竞技小级别5个项目48名运动员进行体成份分析,结果发现:男子项目中,举重运动员的BMI、体脂百分比及腰臀比均明显高于古典跤、自由跤和拳击,差异有显著性(P<0.05);女子项目中,BMI和腰臀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举重运动员应加强体成份控制,同时,有必要建立不同运动项目体成份的参照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2008年残奥会备战期间国家残疾举重队部分血液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跟踪2008年残奥会赛前国家残疾举重队(男子12名,女子14名)8周备战集训期.集训按训练强度大致划分为准备期、基础训练期、大强度训练期、高强度期和比赛前期五个阶段.结果:(1)自基础训练期,男、女举重队血红蛋白(Hb)、血清睾酮(T)含量及血清睾酮/皮质醇(T/C)比值开始较准备期逐渐降低,并持续进行性下降至高强度训练期,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及血清皮质醇(C)含量呈现相反趋势;(2)比赛前期男,女举重队Hb、血清T含量及T/C比值较高强度训练期显著提高,血清CK活性及血清C含量则呈现相反趋势;(3)男、女举重队血清尿素(BUN)含量在整个备战周期中无显著性波动.结论:随集训强度的阶段改变,国家残疾男、女举重队Hb含量、血清CK活性、血清T、C含量及T/C比值均呈现较为一致的周期性对应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体育运动影响健康性别角色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明生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47-48,51
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问卷(BSRI)对专业运动员与普通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运动员与男大学生在各种性别角色类型均无显著差异,男运动员具有男性特征人数与男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女运动员双性化人数与女大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男运动员恰当定型的人数要明显多于女运动员,而女运动员双性化人数则显著多于男运动员.性别角色类型在不同运动等级条件下无显著差异.说明体育运动可以改善人们的性别角色,有利于健康性别角色的形成;更有利于女性形成健康的性别角色;体育运动水平对健康性别角色的形成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研究运动员训练中慢速减体重、赛前快速降体重和赛前体能恢复的营养学干预方法与手段对血液指标的影响,促进减体重后体能的快速恢复。研究方法:女子举重队的12名运动员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人。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进行统一的运动训练并采用等同能量的饮食方案,所不同是实验组运动员在减重期间服用减重棒、维生素和电解质的运动营养食品,在减重后的恢复期服用快速的能量补充制剂和维生素电解质强化运动营养食品,而对照组运动员服用相应的安慰剂。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分别在减重前后进行血液指标的测试。研究结果:在快减后恢复阶段实验组的肌酸激酶和血尿素显著低于对照组,血红蛋白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血清睾酮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在快减和恢复阶段,实验组的血清钾、钠、钙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减控体重期间,实验组运动员的饥饿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科学的营养干预措施可保证按既定的目标减轻体重,并维持良好的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血清肌酸激醇和血尿素的水平;合理的补充营养强化剂可维持血清无机离子的水平,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早衰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寿命比世界选手平均少5.5岁,明显存在早衰现象。从训练学因素研究表明,导致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早衰的原因是:运动负荷过大,基础阶段训练手段单一,大力量练习过多,运动年限较短,过于专项成绩,运动员损伤严重等  相似文献   

15.
在2012年伦敦残疾人奥运会前,与国家残疾乒乓球队的心理教练合作,采用《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量表》对我国即将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残疾乒乓球队员的意志品质进行测查。对数据进行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男残疾乒乓球运动员除坚韧性略高于女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外,其余4项均略低于女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冠军运动员自觉性、果断性、主动性意志品质平均水平略高于非冠军运动员,而自制性、坚韧性却略低于非冠军运动员;年龄、训练年限、残疾类别、组别、是否冠军等特征对残疾乒乓球运动员在意志品质各维度的相关均无显著性,而性别特征与坚韧性相关显著;长期从事大强度训练的运动员高于短期从事专业训练运动员的意志水平,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further the use of standardization procedures to determine training effects on cardiac dimension and function,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analysed noninvasively. A control group of sedentary men (n = 7)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of weight lifters (n = 12) volunteered for a standard M-mode echocardiographic assessment. Indices of cardiac function as well as absolute left ventricular dimensions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were similar between the groups. Standardizing for body surface area and body weight separated the groups. The weight lifters were shown to have a more muscular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e weight lifters also demonstrated a dilated left ventricle when indexing for body surface area. All other dimensional and volumetric indices were non-significant.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underlines the need for matching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to biometric variables in order to avoid misinterpreting cardiac enlargement. There is evidence for a true relative hypertrophy in weight lifters as indicated by similar absolute cardiac dimensions and similar biometric variables. Therefore, when evaluating athletes engaged in a chronic pressure overload, cardiac hypertrophy indices should consider body surface area (BSA), body weight and lean body weight (LBW). Future work in this field should incorporate rigorous controls on all biometric variables for better interpretation of hypertrophy in relative or absolute terms.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 method of plyometrics (exercises that cause a rapid lengthening of a muscle prior to contraction) called depth jumping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training routine of many athletes. Two experiments are described in whic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xercises is examined. In Experiment 1,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beginning weight training classes trained with three different jumping programs: (1) maximum vertical jumps, (2) 0.3 m depth jumps, and (3) 0.75 m and 1.10 m depth jumps. In addition, all groups also lifted weights. In Experiment 2, a weight training class and the volleyball team at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Hawaii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lifted weights and performed 0.75 and 1.10 m depth jumps. The other group only lifted weights. In Experiment 1, the three training programs resulted in increases in one repetition maximum (1 RM) squat strength, isometric knee extension strength, and in vertical jump; however,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reatments. In Experiment 2, all groups made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vertical jump, except the group of weight lifters, who did no jumping. It was concluded that depth jumps are effective but not more effective than a regular jumping routine.  相似文献   

18.
郭洪海  耿丽  李欣  陈蕤 《冰雪运动》2011,33(3):48-54
在训练过程中,营养与训练方法的有机结合是控制运动员体重行之有效的手段,对提高运动员雄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体脂含量的评价、合理的膳食营养安排和运动营养食品补充等营养学方法监控体脂含量,在训练中确立理想体重的标准、调整运动负荷等手段控制体脂含量。在合理控制体重的过程中应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合理的营养结构,把握控制体重与正常的训练计划相结合的尺度,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运动潜能、提高比赛成绩建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备战2007年世界蹼泳锦标赛的四名优秀蹼泳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在赛前六周测试四名参赛的蹼泳女运动员的Hb、RBC、WBC、CK、BUN以及T值,探讨赛前集训对我国优秀蹼泳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初步确定蹼泳运动训练的部分敏感生化指标。研究发现,RBC、Hb与CK可以作为蹼泳运动训练机能测试比较敏感的指标,建议结合训练监控进行长期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