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玉玺 《收藏界》2010,(4):41-41
带钩,用于勾束腰带的器物,通常由钩首、钩身、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向上弯曲成钩状,用于勾连。钩身正面为钩面,多有纹饰。钩身底部有钮,起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梦卿 《收藏》2007,(2):130-130
笔者收藏一只葫芦烟壶(图1、2)。壶呈紫红色,长典颈、圆腹、下嵌一石小座。通高13厘米,腹径5.5厘米。壶身浅刻丰羽双翼,颈部满刻羽纹。口塞为玉石鸟首形。壶像一只大鸟引项观天,悠然自得,栩栩如生。鸟腹部阴刻诗文:“至鸟有仙骨,蕊华无俗胎。”  相似文献   

3.
谁的纹身酷     
没有纸张的年代,人们寻找一切能记录自 己思想的东西。龟甲、兽骨和竹筒,人们用刀镌 刻;布匹、绢帛、丝绸,人们用笔涂抹。还有那听 起来让人有些不寒而栗的“人的皮肤”。 用针在皮肤刺出小孔,将颜料注人,小孔连 成不同的形状、图案。这就是纹身,也叫刺青。古 来有之。一次次地忍受着深入皮肤、肌肉的痛 苦,但肉体的痛苦带来的却是精神上的愉快与 寄托。纹身成了强壮、勇敢、励志的代言人。虽然 这种做法显得过于偏激。“九纹龙”史进身纹九 条龙显示自己的凶猛骠悍。岳母刺字“精忠报 国”以激励岳飞壮志。而丧心病狂的纳粹,则将 …  相似文献   

4.
尚立和 《钓鱼》2010,(23):22-23
同样道理,沉底的爆炸钩钓组中的每个钩饵也有盲区。 以前还有一种钧坠台二为一的“朝天钩”,就是把铅焊在钩柄处,这样的钓钩,挂饵沉底后,钩柄在下,钩尖朝上,故名“朝天钩”。  相似文献   

5.
黄文林 《垂钓》2005,5(3):10-10
偶然发现一种爆炸钩和串钩的保存方式很实用,理介绍如下:去“2元店”买一个光盘包(通常里面有10格)每个格里放几张吸水性能好的纸以起到防潮作用,然后把你所使用的爆炸钩或者串钩直接被到每个格里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6.
护手钩又名虎头钩,在我国武术器械中,它属于一种短兵器,其造型奇特,钩身似剑,前端有钩,称为钩头;后部如戟,尾同剑尖,称作钩尖;双护手似镰(与钩同侧),称为钩月。钩体之长短因人而异。即手握钩把,竖钩于体侧,钩头顶部不得低于耳之上端为标准,钩月与钩尖的长度通常为20公分左右。整个钩体除把手外,四面均有锋刃,因此它对身体的锻炼与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钓鱼》2008,(4):24-25
钩饵为什么会存在盲区,尚钓友的解释是:“当铅坠或一颗钩饵在某一时刻能使钓组处于平衡时,鱼摄食另一颗钩饵在一定水域中游动,不会对已平衡的钓组产生影响,这一水域称鱼摄食钩饵的盲区。”尚钓友还举例说:“一触一拖状态的长子线钩饵,钓组平衡时,他就处在自身的盲区之中,在这个时刻,鱼吸它入口或口含钩饵在盲区中游动,漂尖没有反应。”  相似文献   

8.
张炎冰 《钓鱼》2004,(19):32-32
我们把坠带着钩落在水底的钓组称为“坠钩平底”,因坠离开水底而称“悬坠”。然而称坠钩平底为“传统”,却不肯将对应的悬坠叫“现代”,究其原因是“传统”也能使坠悬起来,悬坠能不能代表现代还难下结论。然而,把过去的坠离开水底和现在的悬坠钓组作一比较,我们会发现,两者因鱼漂不同而在鱼讯表现形式上的差别是不能用同一个概念去解释的。  相似文献   

9.
许向英  江用虎 《收藏》2009,(6):75-75
琮式瓷瓶始见于宋代,明清时期多有烧造。清代乾隆以后,琮式瓶作为传统器型,器身装饰演变为多种形式。1981年春,文物部门在安徽省怀宁县进行文物普查时,于该县村民家发现了一件底书红彩“乾隆御制”款的白釉刻瓷粉彩琮式瓶。  相似文献   

10.
妙钓高眼鲽     
海猫  张勇 《垂钓》2001,(11):48-50
高眼鲽中钩后有一“习性”——先将身体反弓,极力后摆。以形成前阻水流,通过身畔水流的变化,而增加钓手收线的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