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家父影响,我12岁开始集邮,至今已50年了。漫漫人生路,有邮相伴其乐无穷。收集信销票之乐。开始集邮的30年是以收集信销票为主,通过来往信件、向亲友索要、与邮友交换等途径,按邮票志号一枚枚地收集。每增加一枚新的品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而配齐一套邮票更会兴奋不已。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集齐了绝大部分老纪特邮票、“文”字邮票、编号邮票及早期JT邮票的信销票。现在虽然没有专门去收集信销票,但对信销票仍有一份特别的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温浸泡、清洗、吸去水分、压平、分类插册信销票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笔者收藏有一枚黄军邮信销票(见图),可见大半个蓝色纪念邮戳:“开国四周年纪念/1953·10·1/合浦”。推测此戳未销在邮票上的部分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7个字。 合浦,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但在1953年时属广东省。这枚黄军邮信销票可以  相似文献   

3.
集邮九问     
李鸿远 《集邮博览》2008,(11):35-35
Q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钦佩的集邮家?1950年初,我的舅父从大西南的重庆市寄来一枚贴有"西南进军图加盖"票的实寄封,信是寄给我母亲的。当时我就对印有毛泽东和朱德像的"大进军图案"的邮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集邮,当然是以收集信销票为主。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家整理邮票,忽然,一枚信销票上的邮戳跃入我的眼帘:“1969.1.30/护驾垛(代)”,这不是我在农村插队时使用过的一枚邮票吗?于是用镊子夹起来反复把玩,许多往事也浮现在眼前,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一枚2000-6《木兰从军》邮票第3图的信销票上发现,横行齿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左右相差约0.5毫米,实属罕见(如图),可惜此票已在全张上撕下,没有观察到更多的足资研究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现在要集信销票已经较难了,真正的自然实寄封的信销票很少,只剩集邮爱好者互寄的“集邮实寄封”上的邮票和集邮爱好者购买的“商业实寄封”上的邮票(如邮票发行时的首日封、原地封等)。  相似文献   

7.
李毅民 《收藏》2009,(10):11-12
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在红旗下长大的。小学二年级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开始集邮,从收集信销票、盖销票起步,还自己动手制作集邮册.星期天常去西安钟楼旁市集邮公司门市部,买新邮票并与邮友交换邮票。  相似文献   

8.
左鹏 《集邮博览》2013,(2):55-56
笔者从事信销票收集已经有较长的年头了。近年来,对编年首日封"封洗"的现象感到担忧,希望能够引起业界同好的关注。目前,收集信销票的人员呈现出迅速萎缩的状态,其中编年信销票的收集现状是人数越来越少、难度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困扰编年信销票集邮爱好者的瓶颈,直接制约了编年信销票收集活动。但是,集邮者固有的求全心理,又使得一些坚持收集编年信销票的集邮爱  相似文献   

9.
在我厚厚的一本1974~1991年JT信销票集邮册中,静静地躺着一枚信销“金猴”。“金猴”是新中国生肖邮票的开始,它是邮电部于1980年2月1513发行的。俗称“庚申猴”。对于一名普通集邮者,我把拥有一枚“金猴”作为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想的实现整整花了20年。  相似文献   

10.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您最软佩的集邮家?中学时我是班里的宣传委员,为了给黑板报画插图,我收集了许多邮票(主要是信销票),还将邮票图案画在了黑板报上。从此,我开始了收集邮票之旅,一直走到了今天。最钦佩的集邮家是郭润康,老人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品格和笔耕不辍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  相似文献   

11.
郭润康 《上海集邮》2002,(12):33-34
水波纹销票日戳,可说是在邮件上经常会遇见的,反映了我国邮政设施机械化程度之与日俱增。作为一名收集,我却不太喜欢这类水波纹戳,主要原因是在邮票上大都只现出几条波纹,且多用红色(因规定用红色,也有用黑色),如油墨质量不佳,或加墨不及时,则线条若隐若现,对收集信销票缺乏邮政意义,因之不太感兴趣,每逢桌上堆放多时就与其它实寄封捆扎在一起,束之高阁。  相似文献   

12.
李军 《集邮博览》2011,(5):31-32
那是在初中毕业后,我刚刚开始接触到邮票,就被这花花绿绿的小画片所吸引,以后慢慢踏上了集邮之路,至今已有近60年来的历史。当初并不懂什么是集邮,无人指导,又受种种条件所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处于一种晾咙、盲目、无序的状态,时续时断地积攒一些信销票或购买几枚盖销票,可以说只是把玩而已,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集邮。  相似文献   

13.
集藏外邮,不可忽视维多利亚女王头像票,它是典型的传统邮票和经典邮票。1840年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问世以来,英国本土及其殖民地就多次大量发行维多利亚女王头像票,直至其1901年逝世。史学界称之为维多利亚时代中,该类邮票发行和使用时间跨度之长,空间跨度之广,发行量和使用消耗量之多,堪称世界之最。然而,今天我们很难找到一枚维多利亚女王新票,就是品相较好的信销票也不是很容易收集到的。毕竟年代  相似文献   

14.
正培养学生的集邮兴趣,让他们从接触信销票起步,这一观点很多邮友都十分赞成。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信销票收集难,见不到信销票。如今不少邮友提倡学生集邮从信销票起步,显然这种方式目前十分困难。20世纪,通信技术尚不发达,我们广泛运用通信交流,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信件,可以先把自己家里来往信件上的邮票收集起来,而后从左邻右舍、亲朋  相似文献   

15.
少年时,我曾经迷恋过一阵蝴蝶邮票,因为它们委实漂亮。50年代末60年代初,不知什么原因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发行蝴蝶图案的邮票,尤其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似乎在不约而同地发行蝴蝶邮票,而且各具特色。我记得大约是1959年,匈牙利首先发行了7枚蝴蝶邮票,色彩极其鲜丽,票幅也大,盖销票一套才3角多钱,我在东华门集邮公司门市部里买下它,平时欣赏它时,常为它的美丽所感叹。随后,罗马尼亚1960年发行了6枚蝴蝶邮票。其中有2枚是三角形的,1枚是正菱形的,也颇有过人之处,1961年捷克斯洛伐克发行9枚蝴蝶邮票,也给我留下极深印象。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叔叔阿姨:您好! 我们是浙江省桐乡市凤鸣小学503班的学生,我们都是邮迷。新的邮票爸爸妈妈会帮我们买,而早年的普、文、纪特和JT等票,爸爸妈妈不会帮助买,只能自己买。但早期邮票邮局没有卖,只有邮商有,可又怕被敲竹杠或买到假票,而且价格对我们小学生来说都很贵。我们想问一下,像信销票那样便宜一些的早期邮票哪儿可以买到?我们还想加入集邮协会,行吗?  相似文献   

17.
近年,集邮爱好者以购藏新邮票为快事,我却是在寻觅信销票中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平时我注意多方收集信销票,久而久之邮册便逐渐丰厚起来,有的邮票刚集到时,残破之相真是惨不忍睹,留之太寒酸,弃之又不忍,只得夹在一本小插页中,  相似文献   

18.
在集邮界,收集信销票的人不少。可是一枚枚信销票的背后,有更多的揭票实寄信封被遗弃,很少有人珍视它们,收集的人也不多。对于我来说,从来不收集实寄残封,因为那都是鸡肋—掉票、破损,观之无味,弃之可惜,件件看着都让人心疼。但有一件除外。  相似文献   

19.
李润 《集邮博览》2009,(10):63-63
国庆60周年前夕,我终于圆了收集齐"民族大团结"56枚信销票的心愿。我国拥有56个民族,我想对各个民族的民俗风情等情况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因而我特别留意收集相关资料,并且收集  相似文献   

20.
时间过得真快呀。从收集到第一枚信销票算起,我的集邮之路已逾40多个寒暑。40年来,无论衣食无院还是身处逆境,始终都难以割舍对集邮的挚爱,从一路风雨中走来,收获了—盼份甜蜜与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