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国际摔跤联合会对古典式摔跤规则修改前的2008年奥运会和修改后的2009年全国运动会比较,结果:1)规则修改后,参赛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动作和得分能力有所下降,但使用动作的成功率有所提高;参赛运动员在90 s站立摔过程中比分取得优势后,30 s跪撑摔的积极性大大下降;2)规则修改后,参赛运动员站立动作使用的比例增加,逼迫对手出界成为站立主要得分手段;跪撑反抱技术动作的使用比例大大下降,抱腰滚桥成为最主要得分手段;3)规则修改后,站立逼迫对手出界和跪撑主动出界成为常用的空间战术;比赛攻防节奏有所下降,但攻防成功率有所提高。建议:我国古典跤运动员及时应对摔跤竞赛规则的变化,充分发展和提高逼迫对手出界和抱腰滚桥这两大关键技术,在比赛中达到技术与战术的一体性化,在重点级别形成高水平的竞争群体,才有可能在重大国际比赛中有更大作为和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前言:在古典式摔跤比赛中,运动员有机会通过提高跪撑摔技术将对方摔成双肩着地,或使用各种抓握或抱持方法得分。因此,我省运动员在迎接全国第七届运动会古典跤的训练和比赛进行准备时,改进跪撑摔技术更具有重要意义。古典式摔跤是由站立摔和跪撑摔两部分技术组成,如何安排这两种技术的训练比例,或者说在比赛的总得分中,使用这  相似文献   

3.
摔跤“环节”训练是摔跤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摔跤比赛不仅包括站立摔、跪撑摔,而且必须有站立到跪撑的“直接”摔。所以摔跤技术在比赛中是站立、跪撑摔法,各种进攻、防守反攻动作的综合运用。环节训练就是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缩短技术与技术之间的时间,选段配套技术之间的时间和幅度,从而适应现代摔跤比赛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亚洲锦标赛看我国自由式摔跤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999年亚洲自由式摔跤锦标赛中外运动员使用技术及得分情况的统计表明:当今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使用的站立技术主要是抱单腿摔、抱双腿摔和压颈转移,跪撑的主要技术是滚桥和骑缠接滚桥,其次是交叉握小腿。鉴于我国运动员被判消极和被警告次数过多,建议平时加大体能训练的力度,加大国内比赛裁判员执法的力度。  相似文献   

5.
对2006年全国古典式摔跤锦标赛跪撑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古典式摔跤跪撑技术的发展方向,结果显示:使用跪撑技术成功与否是获得古典摔跤比赛胜利的关键,而在跪撑技术的使用中又侧重于滚桥和提抱之两种跪撑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6.
一、古典式摔跤项目的特点及反抱躯干技术1、古典式摔跤项目特点古典式摔跤项目规则规定,在比赛中运动员只能使用上肢、躯干、头颈,不能使用髋关节以下动作。古典式摔跤比赛是由运动员进攻和防守组成的,攻、防是对立统一的,进攻是为了得分并战胜对手,防守是为了阻止和破坏对手技术动作而得分,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而在古典式摔跤  相似文献   

7.
古典式摔跤跪撑技术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强 《体育科技》2003,24(1):31-33
对 2 0 0 0年全国古典式摔跤锦标赛跪撑技术进行统计 ,分析古典式摔跤跪撑技术的发展趋向 ,结果显示 :使用跪撑技术成功与否是获得古典式摔跤比赛胜利的关键 ,而在跪撑技术的使用中又侧重于滚桥和提抱这两种跪撑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捧跤运动的不断发展.比赛规则不断改进,跪撑角斗技术的增多,对运动员跪撑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跪撑的实力和技术则成了比赛中决胜的关踺。而滚桥技术则是自由式摔跤比赛中最常见、得分最多的跪撑动作。本文通过对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赛场调查、收集资抖和技术统计进行研究分析。说明滚桥技术住自由式捧跤比赛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训练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试论古典式摔跤跪撑中抱腰滚桥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玛 《西藏体育》2003,(4):37-39
随着摔跤运动的不断发展,比赛规则不断改进,尤其是跪撑角斗时间的增多,对运动员跪撑能力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跪撑的实力和技术则成了比赛中决胜的关键和重要因素之一,而抱腰滚桥则是摔跤比赛中最常见、得分最多的跪撑动作。本文通过对摔跤运动员的赛场调查、收集资料和技术统计进行研究分析,说明抱腰滚桥技术在比赛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摔跤基础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一、古典式摔跤项目的特点及反抱躯干技术 1、古典式摔跤项目特点 古典式摔跤项目规则规定,在比赛中运动员只能使用上肢、躯干、头颈,不能使用髋关节以下动作。古典式摔跤比赛是由运动员进攻和防守组成的,攻、防是对立统一的,进攻是为了得分并战胜对手,防守是为了阻止和破坏对手技术动作而得分,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