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击自球过二门得分,自球停止时在距球门线1厘米处落位,续击时击球面未击到球打在球门柱上,该怎样判?答:根据《规则》规定:击球面击打球门、终点柱、地面而使球产生的移动,为间接移动球犯规。此例击球面只打在球门柱上,未造成球的移动,应属空打,不犯规。允许在10秒内重新击球。  相似文献   

2.
当击球员的槌头击球面与自球接触后,即为一次击球。击球结束后可能会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击球完毕,击球员退场;二是击球结束后还有续击权。笫一种情况一般为自球无过门,无撞柱, 球出界、满分或犯规时,当击球员击球结束时击球权也随之结束。第二种情况是自球有撞击、过门现象,或在闪击击球后,当击球员击球或闪击  相似文献   

3.
在某市一场比赛中,②球在二门后10厘米处,②球后一米处是④球。2号击球员进场,准备撞击④球。谁料球杆紧靠在球门横梁柱上,槌头瞄准放好后,击球面离自球只有0.5厘米了。后撤不得,向前挥杆因距离自球太近,极易造成推球犯规。这时2号击球员灵机一动,用脚尖轻踢球槌后端,击出自球,并撞击了④球。2号击球员这样的击球算不算犯规呢?  相似文献   

4.
关于闪击球的姿势与基本打法,不再赘述,本文重点谈闪击方式与应用技术。一、闪击方式1、正放正打:自球、他球球心连线与踩球脚垂直,槌头中心线与击球方向线重合,这是常用的闪击打法,如闪送球过门、闪带球、闪撞柱、闪送位等多数是用正放正打法。2、正放斜打:自他球中心连线与踩球脚垂直,槌头中心线明显与瞄准方向线有角度。这种方法多用于躲开障碍物(门柱、终点柱、他球),闪送己方球过门、撞柱或闪带对方边线球等,如在自球近处瞄准方向线上另一他球,用正打方法容易使槌头触及该球造成触球犯规,采用斜打较好,能避免触球犯规。只要将被闪击的…  相似文献   

5.
初学《2004规则》,我和有的同志一样,对规则中规定的“如果一个无效移动的球碰撞了有效移动的球,则该球移动有效”不甚理解。那么,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置,比赛双方才会都满意呢?通过试设各种处理方法,归纳、分析、比较,解开了心中疙瘩,感悟出规定的合理性。试想三种处置办法:其一、重新击打。就是如果一个无效移动的球碰撞了有效移动的球,则击球无效,重新击打。如果这样处置的话,就是否定了击球员的正当击球行为,那么规则必须增加大量的篇幅,对否定击球员正当击球行为的各种情况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处置。情况多多,操作复杂,因不常见的情况而人…  相似文献   

6.
问:界外球进场,击出自球后,自球在滚动中,击球员的脚或球槌触及了另一界外球,该怎么判?自他球如何处理?答:这其实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击球员击打界外球入场也好,击打界内球也好,只要球被正当击出后,就应该是有效移动,它所产生的结果也应该是有效的。而随后出现的犯规并不能影响前面有效移动形成的场上局面。所以说,遇到这样的问题,裁判应该把击球员触及的另一界外球恢复原位,而击球员前面击出的界外球进场后停止的位置有效。当然,若进场的界外球碰到了场内球,那就另当别论了,那是要把自球拿到界外的。  相似文献   

7.
《门球竞赛规则》规定“击球员必须在10秒内击球或闪击”,如果“击球员超过10秒没有击球或闪击”,就“判超时犯规”。这项超时犯规的规定十分明确。击球员要照办,加快击球动作,裁判员的判罚也不能太随意,太宽容,要认真执裁,维护《规则》的严肃性。  相似文献   

8.
一、新规则规定:教练员统领全队,并对全队的言行负责;教练员负责指定队长,申请替换队员,申请缺员比赛;当教练员不在场时,队长就代行其职。99 规则对教练员职责没有规定。二、新规则规定:击球员可以对是否过门、撞柱、成功撞击和撞击后球的接触情况进行确认。确认用时不算裁判用时。99规则中无此规定。三、新规则规定:击球员用脚踢槌柄或槌头、用  相似文献   

9.
问题:不少人认为击球员触及无效移动球不犯规,他们觉得既然球的移动无效,触及也是无效不犯规。那么究竟犯不犯规?让我们对无效移动的球作一下剖析,有助于弄清问题的实质。分析:仔细思索一下,其实我们可以将无效移动球可以划分为“无效移动的有效球”和“无效移动的无效球”。前  相似文献   

10.
门球是一项平缓却充满斗智斗勇的全身运动,既能休闲娱乐,又能健身强体。我参加门球活动已有数年。经反复磨炼,我渐渐感到力学知识在门球活动上可以得到很好运用。也就是说应用力学知识来指导击球,你的球会打的越来越准,越来越顺手。先从撞击说起。我们知道"撞击"是指击球员用球槌的击球面去击打自球,使其产生移动,并在移动中击中他球为撞击,而且自球、他球两球都停留在赛场内,这样才能获得"闪击"权和  相似文献   

11.
超时判罚在《99规则》及《2004规则》中都有规定,但却有所不同。《99规则》中有超时判罚的规定,而在裁判法中又规定“到8秒时可用温和而清晰的语气向击球员报8秒,如击球员还不击球超过10秒即判逾时犯规。因裁判遗忘而未报8秒但已造成超过10秒的事实时,裁判员可直接宣判”。由于措词不严格等原因,在实施中往往只是喊8秒提示击球员快击球,很少判10秒超时犯规。有时喊8秒后都超过几个8秒了,击球员还不击球,仍不判罚。个别的干脆连8秒也不喊。因此,实际上这一条规定形同虚设。《2004规则》与《99规则》相比,对裁判员和击球员的要求都更严格了。…  相似文献   

12.
静贴腕击球法是集静棒、贴脚、腕力这三种击球法的优点于一体的击球法。静棒击球是槌头前端面直接向前击打自球击点,没有后拉动作,它减少了槌头先后拉、再前冲容易出现的摆动。贴脚击球是击球员左脚前伸,使槌头外侧微贴左脚内侧前部凸出部位,并使槌头前、后端面准确地放在四点一线的瞄准线上,形成正确的击球轨道,这样有助于防止击偏的问题。腕力击球是击球员的两个大臂夹紧胳肢身躯,小臂贴紧前腹部,使大臂固定不动,小臂相对固定,只用手腕力量击球,以减少槌头前冲时的晃动,提高击球精度。将静棒、贴脚和腕力三种击球法的长处合而为一地加以熟练掌握,是对原有击球法的改进和完善,击球效果会明显提高。在掌握这一击球法时要注意三点:  相似文献   

13.
静棒击球法     
“静棒击球法”顾名思意,就是槌头在击球时没有后拉动作,是直接向前击打自球的一种击球方法。这样减少了槌头在击球时的后拉前击摆动,所以一旦熟练掌握它,击球的撞击或过门或撞柱率都非常高。“静棒击球法”的站位、瞄准、击球和其他打法基本相同。根据我们的实践,它的击球顺序是:测好距、瞄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新规则过程中,不少人对规则中的“闪击后,被闪击的球碰上球门或终点柱,弹回静止后与自球接触”为闪击犯规,处理时“自球与被闪击的他球位置不变”,与在裁判法中的“若闪击的他球碰到球门或终点柱弹回, 停止时与自球密贴,为闪击犯规,自球放到界外,他球仍放在原位”二者处理的不一致提出质疑。首先指出,这是—个在新旧规则中  相似文献   

15.
怎样理解被撞击的球直接移动了自球和其他他球新规则在闪击犯规规定的第一条写到“击球员捡起被撞击的球进行闪击以前,被撞击的球直接移动了自球或其他他球”为闪击犯规。这句活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撞击后自他球均停稳时,即进入了闪击过程。既然我们现在讲的是闪击犯规,就首先明确了自他球均已经停稳。这时候击球员捡起被撞击的他球后,不慎球脱手,掉下来碰到了自球或其他球。或者是在捡起他球时,不慎他球碰到了附近没有密贴的静止球。就属于“击球员捡起被撞击的球进行闪击以前,被撞击的球直接移动了自球或其他他球”犯规。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它与以下两种情况的区别。一是,当撞击后两球或多球密贴时,击球员因捡拾他球而造成的自、他球移动;二是,在闪击过程中捡起被撞击的  相似文献   

16.
浅谈膝部以下部位触球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周明华1994年排球规则作了新的修改: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分,取消触及膝关节以下为犯规的规定。这一规则的修定,宣告了排球运动限制身体某些部位不能触球历史的结束,为身体的全面触球开辟了广泛的应用前景。1994年11...  相似文献   

17.
击球员在场上,哪些动作直接或间接地触及了场内的球不为犯规?哪些动作直接或间接触及了场内的球判犯规?哪些球移动有效?哪些球移动无效?应该拿出界的球,没有拿出界,不应该拿出界的球,拿出去了……有时这些在球场上的问题分不太清楚,容易造成裁判错判、漏判。关于裁判员在执裁中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下面谈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每题2分,并16分)1、击球员击出的球无过门、无撞击、球出界、满分或犯规时击球权即告结束。2、比赛中,5号出现缺员比赛,该号球应该留在原位,场上形成的局面不变。3、撞击后自球与两个他球接触时,裁判员在击球员提出申请移开后,要问移开哪一个。  相似文献   

19.
问:④球撞击⑦球,⑦球在滚动中碰撞⑧球,使⑧球移位。待这三个球均静止后,形成④⑦球相距12厘米,且距压线的⑥球1米成眼镜双杆态势。此时4号击球员未捡拾⑦球,而拿起⑧球,裁判员判4号队员触静止球犯规,将⑧球放回原位后又将④球拿出界。白方队长提出:"④球不应拿出界。"裁判员答:"4号队员故意触球犯规,是投机取巧行为,当按妨碍比赛判罚。"根据《规则》"不应妨碍比赛的实施而获取利益"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目舀三、主裁与副裁基本程序1违3、不变4、过一门(1)主裁和副裁在开球时应注意的要点:A.在场地上,击球员将球放在开球区外击球为犯规。(第12条第2.1款)三、主裁与副裁基本程序1至3、不变4、过一门(1)主裁和副裁在开球时应注意的要点:A.击球员将球放在开球区外击球为犯规。(第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