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7 毫秒
1.
为推动我国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化,规划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全新布局,构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发展体系,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辈出的发展目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协同理论与体教融合之间的契合性;解读了协同理论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内涵,以此为依据对体教融合的基础框架进行设计。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实际以及发展特征提出发展对策:夯实学校体育发展基础,践行“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核心,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强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仍出现了许多问题,认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本属性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是实施“体教结合”办训的典型案例。剖析“体教结合”模式的优势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属性实现方式,探讨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与杨泰实验学校“体教结合”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Ⅱ),对1992-2011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关键词和作者共现图谱,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不同项目或地域后备人才培养是研究热点;除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保持"热度"外,其他热点研究均呈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的内涵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看似相同,其实内涵截然不同,它们决定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两种机制。当前推行的“教体结合”是在“体教结合”未能实现其既定目标的情形下提出来的,“教体结合”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引导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传统的“教体分离”模式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培养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5.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女足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我国的女足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后备人才数量萎缩。结合发达国家青少年运动员的校园体育培养模式,认为校园足球应该成为我国女足青少年运动员培养最重要的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教育和体育部门联手发展校园足球活动,教育部门更应该成为主导单位;应准确找到体育和教育的结合点;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应该注意性别的平等;尽快完善各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重视其与专业体制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多元化体系。总体看,可以分为体育系统培养、教育系统培养、体教结合培养和社会力量培养等四种模式或基本体系。即:①体育系统的“金字塔型”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②教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一条龙式”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③中学一大学体育的“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经历了全运会选拔模式、政府主导型培养模式、举国体制下的三级训练网模式、“体教结合”和“教体结合”模式之后,还处于实变阶段,并没有达到质变的高度;通过对“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的理解和二者存在根本分歧的认识,在思考原有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以及从“体教结合”与“教体结合”模式得到的启示,提出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必将向完全依托教育系统的全新机制转变。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结合”模式发展现存的问题.认为:现阶段中国“体教结合”模式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学校申请培养基地的准入门槛限制、专业师资人才缺口、经费难以保障等问题相对突出.并提出了科学调控、优化学校参与竞技体育人才培训制度;完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全方位提高“体教结合”教练员水平;驱动校、企多方合作筹集经费等较为具体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主题。通过对国内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我国现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弊端的分析,认为“体教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大力推动发展足球运动之际,校园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成为关键一环,而足球运动训练中的体能训练将决定青少年成才的高度与远度。本文通过整合归纳文献资料,结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和运动能力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足球运动的运动方式、竞赛方式和竞技表现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出校园足球背景下体能训练的科学方法与指导理念,从而用于指导青少年足球的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我们发展体育事业的关键,只有重视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才能实现我们振兴足球事业的宏愿。文章通过对山西省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研究,从对足球运动的认识、从事足球运动的青少年数量、科学的训练手段和训教结合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我们的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从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现阶段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提出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实施"3+1"教育模式,以优化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加强社会体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增强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竞争力,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效性,满足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足球运动中下肢运动损伤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球运动是一项主要以脚为支配对抗性非常激烈的运动项目,在快速的对抗当中难免发生损伤,其中以下肢损伤多见。足球运动损伤在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和课外活动中时有发生,并不同程度地影响队员的学习、生活与训练。因此,在参与足球运动的同时应该注意运动损伤的预防,以免发生各类伤害事故。大学生作为参加足球运动最广泛的人群,其运动损伤最为全面并具有代表性。因此有关学生足球运动损伤的研究也就相对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9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这是我国校园足球发展的进一步向下延伸。足球人才的培养,要抓住3-6岁幼儿的运动兴趣、习惯、认知和技能产生发展的关键期,尊重规律,以兴趣为主,引导各类幼儿园广泛开展幼儿足球活动。目前甘肃省青少年足球的启蒙教育绝大多数都是从小学7岁之后开始,而针对3-6岁阶段的幼儿,不论是足球训练的教材、场地及器材,还是足球师资及训练课程等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体系和标准。因此,充分利用社会青少年足球培训机构的场地设施、师资等资源,建立幼儿园与社会培训机构合作模式,或将成为甘肃省幼儿足球普及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道裕  周奕君  陈显健 《体育科学》2006,26(1):82-85,95
通过对浙江省“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培养高水平后备人才学校的调查与分析,探讨“教体结合”的特点,认为当前“教体结合”存在着输送人才渠道比较单一、读与训的矛盾中训练时间得不到保证、评估工作不够系统、教练员队伍亟待改善、场地器材和经费不尽人意等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元训练理论应用于篮球、足球训练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篮球、足球项目的本质是“对抗,”我国男子篮球、足球运动员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大强度“对抗”比赛中投篮、射门命中率下降,这是在“先体能后技术”二元训练理论指导下造成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元训练理论认为,篮球、足球是“对抗”性强的技术项目,为保证运动员在“对抗”比赛中运用技术的能力,必须打造“强壮体魄,”教练员应遵守从幼年到成人学习技术的“有序状态,”重视技术学习“初始作用”和充分利用运动生涯的“可生长期”。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总结了当前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在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武汉市城市经济和文化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结合江汉大学办学优势和人才培养特点,提出了本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特色化定位。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Despite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 of knee injuries over the last decade, several challenges related to the subject “return to sport” remain largely unknown. For example, how should “return to sport” be defined precisely? What is the optimal timing and progression to enable a return to sport? Which criteria should be used during this process? What type of training is indicated? Which measurements can support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How do we optimally prepare athletes for competition without risking re-injury?

This paper critically addresses these questions, and proposes a return to play model to prepare football players to compete after major knee surgery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 cartilage repair). The goal is to re-integrate the player gradually into the game, taking into account hi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Several evidence-based and empirical criteria are needed to plan and monitor the efficient return to competitive football. Injury-preven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part of this process to maximise the chance of a durable career and decrease the risk of re-injury.

However, because of the paucity of research on “return to sport”, further research is more than warranted.  相似文献   

20.
培养目标是一个国家培养人才的总体规范,具有权威性和导向性.培养目标与一个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密切联系.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但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方向,而且对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的实施和安排,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需求导向是我国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基本原则,带来的是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做出调整.体育人才培养一般性目标应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合作竞争意识、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学校应面向所在区域体育、文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建立自己学校特色的多元化体育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