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美普通大学办高水平篮球队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淳 《体育科学》2002,22(1):48-50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访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美两国大学篮球运动员的选材、学业、训练与竞赛管理、待遇及其择业状况和教练员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差距,并借鉴美国对我国大学办高水平篮球队的成功经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测试法等方法对大学新生的体能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论述.针对大学新生的体能呈持续下降状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蓑。旨在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大学体育课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国家对体育认识上的升华与校园反应冷淡的矛盾、大学腰包充实与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矛盾、学生对课余体育活动积极参与与消极对待有组织的体育比赛的矛盾、大学体育的高投入与低产出的矛盾等,揭示了我国大学体育的现状,并逐一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对策探讨,对深化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宏 《体育世界》2009,(9):106-107
应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当前大学体育学分制及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大学体育推行完全学分制可行性,包括大学体育推行完全学分制的必要性;大学体育推行完全学分制的可行性。提出了大学体育推行完全学分制的对策,为大学体育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的目标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文章通过剖析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了我国大学体育课存在的危机,同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几方面提出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出路的设想。  相似文献   

6.
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平台,从全面开发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原则及大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旨在促进大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实际。就体育教师的个性等因素对培养学生的影响作粗浅的分析,并简述对大学体育教师素质、个性及风格塑造和培养的一些看法,力求从一个侧面为建立个性化性大学教法理论作点铺垫。  相似文献   

8.
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阶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近几年大学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研究和分析,指出:大学体育理论研究与课程实施对象不和谐,同时趋向以学生兴趣为主,忽视了课程的文化建设。结论认为:应加强大学体育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利用综合资源提升体育人文观,课程教学中强化其应有的调控力和约束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结合课程建设的实践,提出建设《大学体育》精品课程要结合实际突出课程特色、体现大学体育的育人功能、建立切实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加强。将《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成目标明确、框架清晰、课程内容特色鲜明、教学方法与手段新颖且切合实际的示范性课程。  相似文献   

10.
熊静梅  张亮 《体育世界》2010,(10):67-6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苗族鼓舞历史发展、价值进行分析。对进入吉首大学公体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探讨,认为代表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湘西苗族鼓舞应以一种成熟的姿态进入吉首大学公体课,让大学生们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与实地考察等方法,基于体教融合视角,研究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验,提出对我国的启示。美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验:整体化,NCAA竞赛体系的资源整合;专业化,专职教练员配置助力专业化发展;系统化,目标一致性的系统化管理;科学化,科学训练与备赛助力训练质量提升。对我国的启示:赛事整合,构建中国特色高校高水平体育赛事体系;专业提升,专职教练员团队促进运动队专业化建设;系统管理,竞技成绩目标驱动运动队系统化构建;科学训练,协调"学训"关系,提升训练质量。  相似文献   

12.
李成军 《体育与科学》2011,32(3):112-115
本文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体育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与评估。由于各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其体育管理高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也有很大的差异,美国的体育管理本科教育,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弹性及自由度的标准化课程与教学,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此基础上,中国应关注如何将标准化的课程与教学同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  相似文献   

13.
美国田径运动在历届奥运会上长期保持霸主的地位,在共举办的29届奥运会中取得了301枚田径项目金牌,是当今田坛的头号强国。分析美国田径运动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完善和典型的社会管理体制以及雄厚的运动人口数量储备;学校和社区具有完备的田径基础设施;限时高效率的训练、频繁的赛事经验积累、全面的教练员人才和完备的体育法规促进了体育发展的需求和体育市场的繁荣等。并讨论这些原因对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以中美两国体育经纪人立法管理比较为分析起点 ,以我国体育经纪人管理体制构建为研究主线 ,从管理学和行政法学的角度 ,分析评价了中美两国体育经纪人的立法管理体系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体育经纪人管理的立法体系构想和管理体系构想 ,即“国家统一法规 地方或行业配套法规”的立法体系和“政府委托的协会监督 行业自生的商会自律”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美国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经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高校学生运动员有着较高的学业成就和毕业就业率,凸显出其文化教育管理的良好成效。美国高校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经验主要包括系统的制度治理体系、严格的招生与毕业标准、竞争性的奖学金政策、强大的学术资源保障。对我国体教融合背景下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管理工作的启示:协同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多方主体合作共治;健全学生运动员培养目标体系,持续追踪提供支持;坚持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标准,杜绝毕业条件“放水”;优化学生运动员奖学金政策,奖助结合激励学习;加强学生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制定差异学习方案。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招生制度、教学制度、竞赛制度、训练制度、奖励制度以及规章制度等组成部分。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主要特征体现为以学校教育管理为主导、以球员全面发展为目标、以社会管理体制为背景、以政府教育扶持为基础、以法律制度规范为保障等方面。我国应当学习借鉴美国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积极有效争取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突出高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主体地位,健全完善高校培养篮球后备人才的制度规范,促进学生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雅典世界田径锦标赛表明,欧美和中国的田径训练基本上原地踏步,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田径后进国家迅速进步,遂使中国与奖牌无缘。中国田径必须大力进行训练改革和管理改革,其关键在于端正思路:克服线性思维、采纳辩证和系统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美高等学校体育师资管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比较法,对中、美两国高等学校体育师资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形式、特点、职称晋升、考核与聘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分析。结论认为:由于两国国情和教育、体育发展程度不同,管理形式和特点差异明显。美国大学体育师资要求高学历,聘任实行合同制,专职与兼职教师兼容,教师流动性较大;中国高校体育师资学历与美国比较相对较低,职称评定实行终身制,职称年龄结构偏向老化,流动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对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组织和运作机制,探讨了美国高校竞技体育的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高校竞技体育是美国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摇篮;高校竞技体育承担着传播体育文化的重任;高校竞技体育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先进、组织合理、运作规范,保障了高校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了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建议我国建立高校体育联盟,推动高校联赛的市场化,扩大高校竞技体育筹资渠道,完善高校竞技体育的师资聘用制度和学生运动员的招生制度。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compares East Germany's Cold War-era approach to doping to that of the USA's in terms of their respective impacts on medical risk. Although deserving of criticism on many levels, the GDR doping programme featured a number of safeguards designed to minimise medical dangers. Unlike their East German counterparts, American governmental units were not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performance-enhancing substances. The US approach to doping was not ideal in terms of medical risk, however. As a result of the country's regulatory approach to doping, the country's athletes frequently turned to black market sources for doping agents. It was also relatively common for American athletes to use performance-enhancing drugs without the benefit of medical supervision. The US approach to doping was in these ways inferior to that of East Germany's on the subject of medical ris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