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体育涉及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人类活动的广泛领域,经常决定着体育行为和体育项目的结果。法律确保体育组织顺利且有秩序组织体育行为和体育赛事,确保自然人和法人公平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文章从侵权对责任的区别、体育中的侵权行为等视角对希腊体育法规制下的体育责任和体育行为兴奋进行阐述,认为在发生体育活动侵权、追究责任时应当考虑在保护运动理念、运动原则及运动一般方面存在疏忽或故意。在体育活动中追究责任,应当先考虑行为违法的环境因素、条件和原因。  相似文献   

2.
体育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育法学与体育法体育法学是一门研究对体育活动实行法律调节的科学。它是法学的分支,因此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体育法规。体育法规是国家组织、管理、调节体育活动的法律手段。最早的体育活动,只是一种私人的活动,根本没有法律的制约和干预。随着国家的产生,统治阶级为了使体育为其阶级利益服务,才逐渐产生了国家对体育活动的干预,并逐渐发展成为系统化、规范化的干预。统治阶级为了适应本阶级的利益,不断对体育活动进行调节,从而规定了调节的准则,这就是体育法规的产生。因此体育法规是在体育发展的基础上同时又由于国家对体育活动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干预才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认为:竞技体育公共服务给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竞技体育产品和活动,极大提高了青少年公共服务的质量。竞技体育公共服务在运动项目的选择、课内外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等方面对学校体育的发展产生影响。同时竞技体育公共服务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在更大程度地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也会在社会中产生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体育俱乐部在中学体育活动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活动课是学校体育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通过对体育活动课中体育俱乐部这一概念进行操作性界定,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体育活动课中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社会交往等的影响,对于丰富体育活动课的组织开展形式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行为 :社会行为的一种。为追求体育目标而进行与他人有交互关系的行为。可分为三类 :(1)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交互行为 ;(2 )人与人结合而共同作出的集体行为 ;(3)以整体为行动单位而表现出的团体行为。在体育活动中 ,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 ,会根据条件限制而采取一定的行为。其中 ,作为社会条件的社会关系对体育行为有很大影响。此外 ,体育规则、规范 ,与同伴或对手的关系等都对体育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意识 :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价值观念及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维活动等思想观念的体系。在体育实践中 ,人们对各种…  相似文献   

6.
康乐体育     
康乐体育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快乐”的体育活动思想,简称“康乐体育”。康乐体育思想是在我县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提出的,这一思想包括三种涵义:体育活动必须增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活动必须使学生得到成功快乐的体验;体育活动必须处进学生社会适应的能力(与社会和谐共处,与学校和谐共处,与家庭和谐共处,与同学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7.
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并运用民俗学、民族学、逻辑学等理论对民俗体育与民间体育概念进行辨析.主要结果与结论:民间体育在空间上比民俗体育宽泛得多,其内容包括民俗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甚至外来体育,即指那些非官方的、除统治集团机构之外在民众中开展的体育活动;而民俗体育是民间体育和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与民间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岁时、宗教信仰和禁忌仪式等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体育情感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的内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民俗体育、社区体育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构建民俗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互动模型,结合互动实践法探索民俗体育教学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互动机制,以促进体育教学教改、探索相关策略和应对方案。最后根据综合分析和专家访谈相结合法,分析民俗体育教学实践与社区体育活动互动绩效,以期为高校民俗体育教改提供理论与方法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文化 :广义指为丰富人类生活 ,满足生存需求 ,以身体为媒介 ,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 ,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它包括精神文化 (体育观念、意识、思想、言论等 )、行为文化 (体育行为、技术、规则、规范等 )、物质文化 (体育设施、用具、服装等 )。狭义指体育是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将产生于社会生活的体育作为有价值的活动加以肯定 ,并赋予一定的意义 ,从而使体育由自然活动变成文化活动。它包括与艺术、宗教、学术、文化娱乐以及传媒等有关的体育活动和体育作品 ,如体育舞蹈、艺术体操…  相似文献   

11.
李龙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7):639-641
以大体育课程观为视角,通过对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问题的分析,指出应对策略。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内容不丰富、体育活动管理不规范、体育锻炼空间受限制等问题制约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引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衔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班级体育活动是指在学校体育课以外开展的,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班级体育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文章从班级体育活动教育性的内涵、班级体育活动教育性的表现、班级体育活动教育性的特点三个方面来论述班级体育活动的教育性。  相似文献   

13.
体育行为 :社会行为的一种。为追求体育目标而进行与他人有交互关系的行为。可分为三类 :(1 )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作用而产生的交互行为 ;(2 )人与人结合而共同作出的集体行为 ;(3 )以整体为行动单位而表现出的团体行为。在体育活动中 ,人们为达到一定目标 ,会根据条件限制而采限一定的行为。其中 ,作为社会条件的社会关系对体育行为有很大影响。此外 ,体育规则、规范 ,与同伴或对手的关系等都对体育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意识 :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价值观念及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维活动等思想观念的体系。在体育实践中 ,人们对各种情况 (信息 )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 ,从而逐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把握事物 (发展 )的规律性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增进青少年体质而开展的一系列阳光体育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良好效果。这些进展和效果表现在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阳光体育活动产品,比如冬季长跑活动,校园集体舞、“30人31足”绑腿跑、浙江省的“万班千校篮球赛”、还有山东省的“阳光体育大擂台”等等。以至于各地出现许多优秀学校体育活动种类时,教师、家长很容易反应到是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于是很积极、很投入地参与了进去。阳光体育品牌效应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5.
对近年来兴起的漂流、徒步、自驾车越野、滑雪等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兴活动形式进行了是旅游还是体育的辨析,发现在其交叉领域中有一部分活动应看作体育活动,无法用体育旅游概念统称这一现象。由此提出应相对独立存在一个旅游体育的领域并应强化其概念,进而对旅游体育的定义、分类、意义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查阅和走访相关专家等方法,对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现有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及其组织形式进行调查,分析了普通高校体育专业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形式对体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影响,就实施体育专业课外体育活动的创新,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怎样促进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体育专业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为构建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林琦 《体育科学研究》2010,14(4):107-111
为了更好地鼓励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学科类别、体育运动兴趣和体育运动计划性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有显著的影响;年级、经济条件、参与体育活动年限、体育设施满意度、体育工作重视度、平时体育活动人数对学生体育运动强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第十条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社会体育活动应当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遵循因地制宜和科学文明的原则。第十一条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体育锻炼标准,进行体质监测。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社会体育活动进行指导。第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支持、扶助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涉及到课外体育活动这个课题中,有人提出开发体育“第二课堂”的问题,认为体育“第二课堂”是广义“第二课堂”的纵向分支,是指“体育课教学以外,有组织、有目的地发展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并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体育的态度的课外体育活动。”认为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体育“第二课堂”的提出毫无意义,掩盖了课内课外的差别,混淆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不同目的、任务和特点。那么,如何来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本文拟就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重要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政府提供青少年体育服务的重要阵地。本文从运营管理模式、开放时间、信息咨询服务、管理服务人员、场地器材设施等角度,对福州市11所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优化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