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对局的最大特点就是无拘无束,不论你水平高低,有漂亮的构思就请尽情展示吧,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开心最好。下面我们来看网络中几盘有趣的对局,虽然不是多么完美,有些构思还是值得揣摩的,这期我们先看模仿棋。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7月     
《围棋天地》2005,(13):23-23
模仿棋 6月20日的第18届名人战八强赛中,王雷四段与俞斌九段弈出模仿棋,在近年的职业棋战中极为少见。执白的王雷从一开始模仿,直到第86手白棋开始变着,最后俞斌九段执黑以十子胜出。  相似文献   

3.
诠释     
十三 《围棋天地》2014,(1):M0001-M0001
本期的专栏当中,李豁提出了何为棋理的问题,指出了棋理的重要性,更指出”如何能把棋理更有效地抽象出来.这是职业棋手应当思考的问题“。他是试图在哲学的层面上,抽象的层面上诠释围棋。  相似文献   

4.
4 实战中的应用 联言推理的内容虽则简单,但在棋艺构思过程中是经常应用的。4.1 分析若干手棋之间的先后顺序、相互联系时,可用联言推理 棋艺构思过程是由若干手棋组成的,通过每一手棋才能把构思过程详尽地展现出来,同时,每手棋之间都有一定的先后顺序,而顺序的先后又体现构  相似文献   

5.
我想这样下     
王雷 《围棋天地》2005,(14):25-34
王雷四段很有才气,据说他6岁时就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7岁时了解大部分NBA球员;8岁时开始读金庸……如今,他已经是我国实力派年轻棋手的一员。不久前的名人战8强战,他引人注目地与俞斌九段下出一局模仿棋,尽管名人战好局甚多,但棋迷的目光却长久地停留在那局模仿棋上。模仿棋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应该如何破解?就让我们来听听王雷怎样说吧。  相似文献   

6.
误入泥泞流     
AI时代,不少人都在担心:职业高手在训练、比赛和研究中与AI日夜相伴,行棋愈发注重记忆和模仿,长此以往,会不会磨灭人的创造性。如果棋界再也无像六大超一流那样棋风各异、个性鲜明的棋手,而是满世界的数据“机器”,这样的围棋,未免让人感觉乏味。  相似文献   

7.
《围棋天地》2006,(2):37-37
模仿棋惊现江湖,双征子逶迤聚首。 名人战是中国棋界历史悠久的赛事,随着各类世界大赛相继创立,18年过去,其影响力用前名人马晓春九段的话说:“十三连霸时影响力就在减弱,离开名人位后,其影响更淡了。”  相似文献   

8.
有些棋友经常问:“怎样才能下好一局棋?”估计这也是包括“职业”在内的所有棋手们最关心的话题。对此,我的回答是要通过以下几步——首先是要有知识积累,对定式、死活等知识点要“知道”;当然只有知道还远远不够,学会计算才能真正体会到围棋的乐趣,所以第二步要“算到”;棋枰之上纵横交错,变化莫测,每步都算到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时棋感和构思就要发挥作用了,  相似文献   

9.
怪童丸木谷实虽然在棋盘上所向无敌,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在他头脑中还涌动着无法为广大世人和多数职业棋士所理解的思想,而以自己的思想和木谷实互相砥砺的就是已经在天元模仿棋中向他射出响箭的吴清源,这两位好友兼宿敌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就是改变了昭和棋界面貌和整个围棋史进程的新布局。  相似文献   

10.
段嵘 《围棋天地》2011,(20):71-75
你看见,或者看不见,棋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哎呦,这么简单的棋都没看见!”“哎,我如果这样下就赢了!”常听到业余棋友发出这样的感叹,可惜,等棋都下完了才发现“这里有棋”,晚了,只能懊悔当时没有发现。其实,职业棋手也经常如此,只是他们棋更熟练一点,看见的东西多一点。  相似文献   

11.
对手     
《围棋天地》2014,(12):17-17
不久前,一位职业高手在微博上分享自己正在打的棋谱——本因坊秀和、秀策师徒与“天保四杰”混搭的六人联棋。输棋之后,雄藏怒斥队友算知蠢笨,不懂得自己的巧妙构思,让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2.
江湖一声笑     
邹俊杰 《围棋天地》2013,(12):44-51
第10届倡棋杯本赛按照往常的惯例,在中国棋院拉开了战幕,30位中国棋界最优秀的职业高手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倡棋杯的赛制采用延时罚点制,一盘棋最长有可能会耗时10个小时,对于棋手来说,体力消耗相当大。不过,时间充裕对棋局的质量还是很有益处的,有多位棋手表示,相对于别的比赛,倡棋杯中关于技术的失误会相对少些。  相似文献   

13.
新型篇     
基本图一:至白6的布局非常流行,黑7低挂时白8下出了三间夹的手段。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个局面下黑白的行棋构思以及具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传统棋种象棋,十分古老,关于它的起源,虽然目前说法不一,还没有定论,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它充满了智慧的趣味,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要求弈棋者斗智斗巧.是一种模仿战争的游戏。  相似文献   

15.
实战官子     
吴新宇 《围棋天地》2003,(14):69-71
业余棋手往往过多注重布局的构思和中盘的拼杀,而忽视官子的收束。其实官子才是一局棋最终胜负的决定处。经过苦心的布局构思,激烈的中盘搏杀,辛辛苦苦取得的优势,却因官子的失误而功败垂成的惨痛教训实在是太多了。从本期开始,我们请吴新宇六段结合实战为我们讲解如何将优势转为胜利的收官技法。  相似文献   

16.
第一位九段和模仿棋 “模仿棋?”记得曾经有对围棋技术根本一窍不通的人宣称:让我执黑先行,只要不贴子,最后必定胜你一子。他的“绝招”就是第一步落于天元,然后白方走在哪里自己就走在棋盘对称之处,模仿到底,正好赢天元一子。  相似文献   

17.
江湖一秘笈     
张大勇 《围棋天地》2005,(14):35-37
长久以来,模仿棋一直被认为是棋盘边缘的趣向,加之对其创造性以及棋手“道德”的质疑,故一直游离于人们视野之外。棋界也鲜有能在理论与实战中的游刃有余者。但是,它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的战术,每隔几十年,总会重现棋界,惊扰江湖。第18届中国围棋名人战8强赛,王雷四段与俞斌九段的一盘棋,再次勾起人们对模仿棋往事的回忆。  相似文献   

18.
汉唐之间的弹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文史》1988年第5期刊有刘秉果《我国古代的弹》棋一文,对弹棋进行了难得的考证;其中关于弹棋起源和棋具的论述颇有见地:我认为不足的是,该文对弹棋步骤的考论稍显薄弱。对“长斜”等弹棋术语的解释也有欠妥之处,尤其是说弹棋“以攻门为胜”,显属附会。故而笔者后启论之:再蒐史料,以期对弹棋有更详尽  相似文献   

19.
诘棋的思考     
老周 《围棋天地》2011,(6):M0002-M0002
孙志刚三段的诘棋至今已经连载到第4期了。可是在刊登期间,作者本人便两次发现了创作时的疏忽之处,足可看出诘棋创作不仅需要充分的想象力,也需要缜密的构思。记得尹航四段曾经创作过不少题目.但中国棋手中以创作诘棋为乐趣的人似乎并不多。然而在日本.据说每年都有诘棋大赛。  相似文献   

20.
换个玩法     
职业棋手当然要钻研专业,而业余棋手更讲究对弈中的乐趣。于是棋友聚会,几盘对局大过棋痣后,各种各样的围棋新玩法便应运而生,很多既属于围棋的范畴,却又有别于传统围棋规则,我们暂且称之为趣味围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