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的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青少年尤其是初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养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性格决定良好的行为,而一个人性格的养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因素占比较大。由于青少年群体在学校度过的时间最多,所以说学校的教育引导尤其是体育锻炼为代表的素质教育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引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行为理论(TPB)的基础上,引入身体活动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构建扩展TPB(METPB)模型,检验该模型对9~19岁青少年群体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适用性,探讨该模型对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青少年MVPA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度可以接受,纳入习惯行为与执行意向后,METPB显著地提高了其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态度和感知行为控制对MVPA行为意向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31.4%的行为意向方差;行为意向和习惯行为对MVPA行为有显著性影响,解释了18.7%的行为方差;执行意向加强了行为意向朝实际行为的转换。METPB模型对于不同学习阶段青少年MVPA意向及行为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主观规范对小学生与初中生MVPA意向产生了显著性影响,而对高中生的MVPA意向并无显著性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对3个阶段学生的MVPA意向产生的影响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不断增强。建议:在对于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干预中,政府、家庭、学校应重视培养学生对于身体活动参与的正确态度,提高其参与身体活动的意愿,培养其参与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且在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干预时考虑学习阶段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王彬  陈声 《精武》2012,(2):86-87
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将来人力资源的大幅度发展。然而青少年体质的持续下降,敲响了中国发展的红色警铃。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背后隐藏了更多严峻的问题:①社会就业压力的上升,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②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学生的生活愈来愈趋向于"静态化";③体育教学越来越被漠视造成了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边陲化等。作为新时代的教育者和管理者,根据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发展趋势,本文拟从对科学体育的维度进行分析,总结出科学体育是具有健康化、娱乐化、合理化、持续化维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城区初中生主要静态行为现状及其与BMI的关系,为初中生防控超重、肥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日常体力活动调查问卷(CLASS-C)对广州市铁一中学在校的且参加2016年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的7、8年级共496名学生(男251名、女24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影响广州市初中生出现超重、肥胖的主要因素是休息日闲暇时的静态行为时间。在休息日闲暇时静态行为时间≥2h的学生中,不同性别的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均高于闲暇时静态行为时间<2h的学生。静态行为活动时间最长的是上网、看电视和玩游戏,最少的是乘车上、下学时间。结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控制广州市城区初中生在休息日闲暇时的屏前静态行为时间,时间总量不超过2h/day,为今后防控超重、肥胖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家庭结构对于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梅  温煦  吕燕  刘阳 《体育科学》2012,32(5):34-41
探索不同家庭结构对我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以5 876名北京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学生的家庭情况、青少年健康行为、身体活动水平等指标。研究发现,青少年总体的身体活动水平偏低,静坐少动行为的问题较为突出。双亲抚养的青少年的健康行为总体状况略优于单亲抚养和双亲祖辈共同抚养的青少年。单亲抚养的青少年比双亲抚养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不健康饮食、体育锻炼不足等不健康行为。在单亲家庭中,子女与父母的交流更困难、父母对子女的管理更松散、家庭的集体活动也更少。祖辈参与青少年的抚养,未对青少年的饮食行为产生明显影响,祖辈家长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习惯和静坐少动行为的教育和管理上有所欠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电子设备的普及,青少年日常活动已经被各种网络游戏所占据,休闲活动主要以电子游戏为主,缺少体育锻炼,最终导致青少年群体中出现肥胖、近视几率的增加,身体素质严重不达标者多,更遑论"体能"与"体育技能"。当然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是多元的,但是面对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本文研究中结合实践提出在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体能的方法,推动青少年群体身体素质的发展。同时提出一些正确训练模式,减少训练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谈青少年不健康心理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谈青少年不健康心理及其教育对策●戚文科青少年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深入地了解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因材施教,维护每一个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一般地说,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他们朝气蓬勃、乐观开朗、聪明智慧、...  相似文献   

8.
陶磊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2):125-126,128
探讨了影响青少年运动队训练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即群体凝聚力、运动员对项目的热爱及对目标的追求、运动队内外环境与精神文化生活、教练员的行为与情感、成绩奖励,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有效地调动青少年运动队训练积极性的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比较分析中美两种文化传统和各自所处的社会发展位置对青少年运动行为的影响.在文化传统方面,中国的相对静态社会特征约束了青少年的运动思想和行为,而美国粗犷的个人主义思想和物质价值观使全社会都推崇体育运动.在体育现代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体育文化影响着我国的传统体育价值观,推动了我国青少年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国在体育文化扩张的过程中激发了美国青少年对运动的热爱和对职业体育的向往.建议鼓励青少年体育兴趣的个体表达,推动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初步分析了青少年运动队中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因素、特征、功能,以及解决的途径。揭示了在青少年运动队中开展小群体的研究,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运动队的领导、教练,应对自己所带领的运动队的社会心理气氛有高度的敏感性,正确认识和认真对待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激发每个运动员的内在动力,把全队的行为统一到共同的组织目标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