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棋天地》2010,(2):83-84
死活题的解题思路一般有两种,一种从外面压缩眼位,另一种是钻入对方的肚子直接杀,两种方法要互相揣摩,灵活掌握。这道题的创作是个偶然,是我不经意间摆的图形,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10,(21):90-91
这道题对实战形的改动确实是相当大的,不过有些时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当你去精简的时候,形成了一个比较像死活的形状的时候,整体的思路再想往回改就很难了,我想善于创作死活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虽然说和实战形并不相似,不过从题目质量的角度来说,我还是非常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这道题的创作很是意外。可以说是很无意中摆出来的棋形,但是这道题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从定式的基础上创作死活。虽然说这道题的难度并不是很高,但是对我来说它的意义是重大的。这是一种全新的创作方式,也可以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相似文献   

4.
赵客 《围棋天地》2006,(16):69-72
我有点钻牛角尖的劲头。中学时就做过《吴清源死活》(初级篇),以及《下一手》系列小册子。做得有了点信心,就自不量力地打算自己编一些死活题了。开始编的那些题,现在看来实在拿不出手,但这个兴趣一直延续到研究生毕业,随着棋力的逐渐增长,编的题也逐渐有点像模像样了。现在总结一下,居然已经积累了十几道自己还算满意的题,算是一个小型的、业余级的“官子谱”吧。我又仿照“玄玄棋经”,为每道题取了一个名字。  相似文献   

5.
《围棋天地》2010,(16):80-81
本题非常的经典,是我创作死活至今唯一一道在实战中自然成形的题目,连一个子都未精简,这种概率似乎连百分之一都不到。这取自两个孩子的实战,当时我看到以后先是觉得棋形非常非常有意思,然后就把棋形摆出来想精简一下,形成一道死活,最后的结果是,我发现不需要精简了……这道死活其实不应该说是我的创作,应该说是两位对局者孙权和张琪所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一个错觉     
江宏 《围棋天地》2010,(5):21-21
天地每期的死活题虽然篇幅不大,但是却拥有一群非常忠实的读者,这些读者的钻研精神,老编小编们也是钦佩不已。最近,编辑部接到了很多电话和邮件,询问的都是同一道题,原来,这道题颇有迷惑性,众多的读者都产生了一个同样的错觉,相信和他们有一样错觉的读者还有不少,在此专门说明一下。  相似文献   

7.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1):94-94
这道题是早期模仿韩国死活题的时候创作的题目,当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再于一·一这种奇怪的地方放棋子了。做死活题最基本、也是多数人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说来无非是为了实战中的计算力提高和培养对棋形的感觉;而像这样的题目更多的应该说是少数人的消遣罢,实战中的借鉴价值几乎为零。仅作消遣^_^  相似文献   

8.
袁斯童 《围棋天地》2011,(3):182-187
这些绝对称得上专业水平的死活题,作者却不是专业棋手,而是南京的业余高手袁斯童5段。据我们所知,业余棋界的死活题达人还有不少,其实这原本也不是职业棋手的专利,比如日本公认的诘棋大家中,就有一位业余棋手琢本惠一。当然,我们的业高们在这方面距离琢本还有相当的差距,正如我们的死活题还无法上升到诘棋文化的高度,但是正因如此,才需要更多人的更多努力,更多参与。  相似文献   

9.
《围棋天地》2010,(3):180-183
如果问,什么是我最耗尽心智之作?当属本题。创作的时间是三天,而前后检验的时间可说难以估算。我记得有两个礼拜,我的脑子只要一有空闲,就会想起这道题,不由自主地计算起来。后来我拿这道题给“聂道场”教练组拆解时,他们大呼:“兴华大哥你太‘躁进’了吧!这题能让人做得‘走火入魔’!”……因为题的空间过大,当天我们讨论了很长时间也没得出个结论。  相似文献   

10.
《围棋天地》2010,(18):77-78
这道题的灵感来自于几年前李世石和崔哲瀚的一盘对局。本来是想精简一下,做一个类似实战棋形的形状,不过后面改得却是越来越夸张了……最终形成了一个和实战棋形基本没什么关联的死活。  相似文献   

11.
围棋情书     
阡陌行 《围棋天地》2006,(11):69-70
(一) 他总是坐着1路公交车去上班,寒暑不变。同样不变的是公文包里总是放着本棋书。因为他喜欢围棋,常常在车上翻阅着。他的住所到公司有段距离,在中途还要经过一所大学校园,所以在车上的时间里他通常能做出几道死活题,或者是背会一两个复杂的定式。  相似文献   

12.
大猪嘴     
《围棋天地》2004,(4):72-72
图一(基本图)这是大猪嘴的基本形,大猪嘴是初学者掌握死活要领的经典死活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23):80-80
对于创作死活题的棋手来说,撞题是难以避免的事情,今天的这道题就是如此。本题“原创”于2005年,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知孙远老师在2000年就已经出过一道一模一样的题目,此外在韩国的某本死活题书上面(应该晚于《鬼手魔手》),我也见到过手法一样的相似题目。所以说,为了题目的创作,需要尽可能地多做题,才能避免这种略显尴尬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围棋天地》2004,(23):38-39
估计相当一部分棋友都看过围棋经典死活题集《围棋发阳论》,那些引人入胜的趣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毕竟它们都是人为的排局,如果能够在实战中下出那该多么令人振奋呀!  相似文献   

15.
我的尝试     
作为死活题的一种,我对于对杀题的创作确实并不太擅长。本题也是出自我的实战。当然,每个人在创作死活题的时候各有所长。比如就我来说,也许更擅长于封闭型的死活题。换句话来解释的话,就是先将一块棋完全(或几乎完全)围住这样一种类型的死活题。对于出题人而言,特点是相对于验算来说,以先期的计算为主。  相似文献   

16.
赵客 《围棋天地》2006,(18):66-68
修修改改 我编死活题时,经常出现漏算——修改——再漏算——再修改的过程,一半题目都返过工,包括前面提到的“云鬓钗横势”,其中,有的题目甚至是完成十多年后才发现错误。漏算和修改在我这个“业余官子谱”的压轴作品“寒潭月影势”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我后面会专门介绍。在这里则讲另外两道题目。  相似文献   

17.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1,(20):87-87
作为老生常谈的话题,角的特殊性是死活题当中永远也绕不开的常青树。由于角部易想到、不易想到的变化众多,无论是死活题创作还是在实战当中,经常会在角部有出彩的表演。用一句话概括,角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防守方容易做眼、攻击方容易弃子后成杀、气的计算上会与常识发生出入等方面吧。  相似文献   

18.
要是有人问我如何才能长棋,我总是指出如下两点:一,把自己下过的棋重新摆出来研究。二,基本的东西要掌握,特别是多做死活题练习。要想切实地长棋,这两点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19.
我的尝试     
尹航 《围棋天地》2010,(11):94-94
印象中这是我两年多前创作状态不佳时作为调剂而出的小作品。像这种角上硬生生加上好几个不可能正常出现的棋子的题目,我还是不喜欢的。个人认为做死活题就是为了练习实战中出现死活问题时的棋感,而像这种棋型,虽然也可以说有“棋感”存在,终究属于另类的感觉,无法从中借鉴而在实战中加以运用吧。  相似文献   

20.
张星洁 《围棋天地》2010,(23):107-107
最近研究死活题,朋友心有灵犀,正好送来一套日版的《天龙图》,于是跟俺的台版对比了一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