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三大理念”与大学体育大学体育是连接奥林匹克运动与教育的桥梁,北京奥运会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三大理念”拓宽了大学体育与人才教育的渠道。大学体育担负着培养全面发展和创新人才的重任,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体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相应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也随之发生变化。尤其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培养高素质的现代人──KA Q(知识、能力、素质)复合型人才放在首位,以适应国际人才竞争的需要。体育既然是一门学科,就应该发挥出它的教育功能,就应该…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生态体育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生态体育是在生态文明观的指引下,沿着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两个维度对现代体育进行全面反思和多:方面努力而形成的体育理念。生态体育强调体育主体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注重体育与环境的协调、互动、关怀、共生。生态体育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选择,北京奥运会极大地促进了生态体育的实现和完善,生态体育融合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将促使人类社会朝着无污染、和平、公正、科学、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体育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即大学竞技体育起始于1986年,对大学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与单纯的追求锦标主义,使其体现为社会本位的“工具化”与中国大学体育人文精神相悖,出现大学体育高水平运动队“竞技化”倾向,没有发挥大学体育培养健康与全面发展人才的现实功能。大学竞技体育目前缺乏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内核,它还需要历史的积淀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只有回归“人文性”,才能弥补大学体育在其发展中出现的“人文危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全面考察战后日本的体育方针及体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东京奥运会后日本的体育方针与体育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对北京奥运会后我国发展体育适宜采取的方针进行了探讨。东京奥运会后的日本体育发展表明,对于体育是外来文化的国家,奥运会后发展体育应当兼顾“普及”和“提高”,不可厚此薄彼。综观今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北京奥运会后适宜采取“普及为重点,各类体育协调发展”的方针发展体育。  相似文献   

5.
在十运会赛场上,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员取得了不菲的战绩,成为本届全运会的焦点,被称为“清华现象”。回顾历史,高校从来就是奥运会冠军的摇篮,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就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取得的。中国近代竞枝体育也始于高校。清华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的模式,标志着竞枝体育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由低文化层次向高文化层次转移。预示着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向真正的高学历转化。改培养运动员学生为培养学生运动员是清华人观念上的根本转变。高校将成为培养竞技精英的基地,成为带动中、小学体育的龙头、成为开展群众体育的沃土,带给中国竞枝体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6.
吴张锋 《新体育》2023,(8):86-89
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体系中一直推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尤其是新冠疫情发展以后“全民体育”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体育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视,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明显的弊端,教学模式单一、评价内容刻板等,导致学生的参与意识较差,降低了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必须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参与意识的提升,整体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水平,培养的体育素养。  相似文献   

7.
"丁俊晖模式"培养体育人才的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俊晖的成长之路,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分析“丁俊晖模式”的利弊,探索体育人才,尤其是非奥运项目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我国高校体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和标准。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建设四化合格人才的重要方面。本文根据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从体育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问题,探讨了体育与体育文化意义、体育文化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本质。认为体育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参与意识以及体育的拼搏精神、求新求全的机制已涌入大学学生生活,学习领域。促进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不断更新,使体育的各种教育功能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作为竞技体育基础的少年儿童体校也迎来了新的春天。为全面贯彻“奥运争光计划纲要”和“2008年奥运争光行动计划”,确保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体育总局新命名212所体育学校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我们在为这些我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建设进入新的征程感到无比兴奋的同时,对我国少年儿童体育学校在新时期培养学生成才中的问题进行研讨,希望能引起有关人士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清华现象——关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十运会赛场上,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员取得了不菲的战绩,成为本届全运会的焦点,被称为“清华现象”。回顾历史,高校从来就是奥运会冠军的摇篮,现代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就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学生取得的。中国近代竞技体育也始于高校。清华大学办高水平运动队成功的模式,标志着竞技体育由经验型向科技型转变,由低文化层次向高文化层次转移。预示着体育人才的知识结构向真正的高学历转化。改培养运动员学生为培养学生运动员是清华人观念上的根本转变。高校将成为培养竞技精英的基地,成为带动中、小学体育的龙头、成为开展群众体育的沃土,带给中国竞技体育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