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安排运动训练过程的现代分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俄罗斯著名运动理论家л.п.马特维也夫教授生前与"板块系统"的确立者--俄罗斯学者ю.в.维尔赫尚斯基之间长期存在的学术分歧实质进行分析;叙述ю.в.维尔赫尚斯基对л.п.马特维也夫教授创立的运动由训练分期理论提出的批评意见,也叙述了其他学者针对ю.в.维尔赫尚斯基的批评提出的反批评意见;并对由于语言传播障碍的原因,造成广大读者"只闻其名,未知其实",文章力求客观准确地阐释"板块系统"的由来、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接着对于如何看待这场学术分歧,提出了基本态度,对"板块系统"的缺陷进行客观评论:对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的发展前景提出"合理制定运动员全年比赛日程"和"针对性安排运动训练过程"两大命题.  相似文献   

2.
马特维也夫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回顾了马特维也夫在创立运动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方面所作的贡献,评述了其学术思想的特点,尤其对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竞技状态,作了详细剖析,并对现代竞技运动中按照竞技状态发展的规定性安排运动训练过程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以俄罗斯维尔霍山斯基教授为代表的一些俄罗斯及前苏联地区的学者对世界著名运动训练理论家马特维耶夫的训练学理论提出了质疑 ,本文对维尔霍山斯基教授的训练学观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一、马特维也夫的理论及其剖析马特维也夫现任苏联莫斯科中央体育学院院长,是体育理论界成绩卓著的人。他在1982年举行的世界体育科学报告会上发表了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现代运动成绩的变化特点,并提出了运动成绩提高的逻辑曲线图(见图)。  相似文献   

5.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中安排全年训练过程问题始终占据了中心位置。六十年代的研究结果带来了一系列概括性阐述训练过程分期化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原理的著作,其中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分期化问题》(马特维也夫,1964年),《运动训练原理》(马特维也夫,1977);《现代运动训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马特维耶夫的学术研究历程。马特维耶夫是俄罗斯著名体育理论家,其体育思想对中国体育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在理论研究中,马特维耶夫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具有淳朴厚实和包容质疑的学术品质。其体育观念有:体育能够促进个人身心的协调发展;体育能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体育是幸福家庭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7.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9(1):F002-F002
姚颂平(1947- ),男,江苏常州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6年赴前苏联中央体育学院(莫斯科)攻读副博士学位,师从俄罗斯功勋科学活动家、著名体育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家马特维也夫教授。1990年获教育学副博士学位。1991年后,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体育理论权威人士马特维也夫教授认为:50年代前运动成绩提高缓慢,当时运动成绩的提高主要靠人的先天体能和素质;50、60年代运动成绩提高最快,这个时期主要靠科学的技术训练来发展人体的各种机能,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人的运动潜力;70年代至今,运动成绩增长幅度明显下降(见图1),这个时期主要靠运动训练的科学  相似文献   

9.
4训练分期理论   4.1训练结构、训练分期、训练周期与周期性训练   20世纪80年代前后部分学者对苏联学者JI.II.马特维也夫创立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质疑,引起了学术界多年的争论;但绝大多数学者和教练员仍认为:周期性训练过程的基本规律及相应的现代训练分期理论并没有过时,而是发展和更加丰富、完善了.   ……  相似文献   

10.
苏联体育理论家马特维也夫,于1989年11月16日起在北京体育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讲学。他的讲学受到了听课者的好评。本文摘编他讲学的部分内,供大家参改。此内容或是我国同行正在争论而尚未取得一致看法的问题,或是新观点,或是对体  相似文献   

11.
李涛  杜恺  蒋婧 《体育科研》2016,(6):75-78
针对体育视觉设计艺术的主题,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设计评委林家阳教授进行了访谈。受访者对中外体育视觉设计艺术的审美倾向、设计思路的异同进行了观念的阐述,并对体育视觉设计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要提高中国的体育视觉设计艺术,首先要提高领导者及管理者的艺术修养;要推进中国体育视觉设计艺术的发展,需营造社会文化和艺术教育环境,才能让孩子们从小在美学环境中健康成长,最终获得高层次的创新及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学科理论构建和运动实践的角度,探究运动训理论的练演进过程和前沿问题,重点围绕运动训练理论的研究热点、前沿关键词、核心作者、作者学术合作、热点文献、高被引文献以及核心机构和高被引期刊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田麦久、过家兴等构建的以竞技能力、训练观念等为基础的传统运动训练理论始终是研究热点;适应运动训练实践的需求,以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为主的跨学科实证性研究成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发展趋势;同时,在美国、德国等国外训练理论的影响下,以核心力量为主的训练理论成为焦点问题。在建立体育智库的背景下,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逐步走向国际训练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3.
家庭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家218课题组张耀辉教授设计的《家庭在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与局限》调查问卷,对浙江省西南地区287个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家庭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中的作用和局限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体育健康观念、家庭成员榜样示范作用、家庭成员接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经济收入水平、家庭成员与学校的沟通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根据他多年对人类潜能的研究,提出了智能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毫无疑问,它对我国英语教学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论述了"武术三观论"对武术发展和建立当代武术科学理论的重要意义,并认为在当时"武术三观论"的提出对武术基础研究具有前瞻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马格瑞教授的著作《体育全球化——身份,社会,文明》进行评述。马格瑞教授用形态社会学的理论解析体育全球化的发生发展,认为体育全球化具有多面性、多方向性,是各种力量冲突、融合的结果,在体育全球化过程中,现代体育文化从生活方式的层面对非西方国家的人们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费孝通教授的文化层次分法作为理论依据,确立了对本文展开论述的明暗两条线索:明线索--侠的实体是英雄与魔鬼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侠的精神则呈现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暗线索--侠与儒道德观的核心区别在于行为判断标准的确立.习武者在儒和侠的双重熏陶下必然形成异于常人的复杂性格和心理特征.重点从"信"、"义"、"勇"三个方面将侠与儒的道德理念进行比较分析,并从武德中验证侠的精神对习武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200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届体育大会武术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运动心理学家Martens(1990)编制,并由祝蓓里教授修订(1994)的“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简称为CSAI-2问卷)为测试工具。结果表明:在性别、年龄组双因素方差分析中,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在性别、年龄组上的主效应差异显著,性别×年龄组的交互作用差异也显著,运动员在状态自信心上,性别主效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和沈阳体育学院的120名学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验,并在实验前后运用北京师范大学运动与健康学院殷恒婵教授在2006年编制的《完整版大学生压力测量问卷》对学生的压力水平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三个月的网球训练后,网球运动组的样本压力水平要远远低于参与其他运动组和不参加运动组的样本的个人压力水平。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网球运动具有非常好的减压作用。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previous paper by Professors Hutton and Doolittle uses a rather controversial methodology for evaluating electromyography signals. Of course one of the purposes of “Research Notes” is to publish approaches that are non-traditional. However, I felt it was important to identify questions that might be raised about Hutton and Doolittle's methodology. Thus, I requested the following short response by Professor Yates and then a response by Hutton and Doolittle. I invite additional responses to either Hutton or Doolittle and Yates.

Jerry R. Thomas

Editor-in-Chie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