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师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在对高师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活动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问卷调查法、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师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在对高师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活动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意识与行为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问卷调查法对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的认知意识、行为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师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在对运动健身的项目选择呈多样化,学生自己参与健身的独立性较差,运动健身时的强度和量把握得不好,并且在锻炼方法上相对单一,学生从主观上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欲望意识距我们所要求的标准还有距离。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对高师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和加强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健身街舞和篮球对女大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将80名在校女大学生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60min的健身街舞和篮球训练,训练前后分别测定受试者皮脂厚度、肺活量和身体协调能力,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试者的心理状态。结果表明,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健身街舞运动对女大学生皮脂厚度、身体协调能力、除身体状况外的身体自尊各维度的指标和身体自我效能的影响均大于篮球运动。大学体育课程女生项目设置可适当增加健身街舞运动。为优化女大学生运动健身方案的制定和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9):24+39-24,39
文章通过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干预,以探讨健身街舞对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及身体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效果。实验结果发现健身街舞对改善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和身体自我效能非常有效。这就为优化大学体育课程及女大学生运动健身的项目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南省女大学生体育健身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洪家云 《福建体育科技》2003,22(2):36-37,41
通过对海南省 5所大学的女大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现状进行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参与态度及限制因素等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所高校目前选修健美操课程的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果表明:健美操运动不但可调节女大学生的情绪,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健美操运动促进女大学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分析与研究选修健美操课程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差异问题,编排强度适中,适合时代发展的时尚健美操套路在课堂教学,可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为今后高校实施必修健美操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对黑龙江大学200名学生用随机抽样和分散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了解到健美操在黑龙江大学是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但是健美操课的内容不够丰富,老师应该在完成教学计划之外多教授一些与之有关的健身项目。在对开展健身健美操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体改革方案,为健身健美操在高校更好地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针对女大学生运动内衣的消费行为的现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对女大学生运动内衣的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揭示当代女大学对运动内衣的偏好、选择运动内衣的消费价值取向与购买的主要影响因素.剖析女大学生体育消费文化的行为方式、特点,归纳总结当代大学生体育消费文化的特征.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文化特征呈现为:体现对身体的认同性、体育消费文化的审美性、体育消费文化的传承性、体育消费文化的整体性、体育消费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张馨 《精武》2012,(17):31-32
为研究有氧健身操和瑜伽结合练习对女大学生健身效果的影响,本文以新疆医科大学07级的1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分组试验,对其灵敏性、平衡能力和心肺功能进行测试与量表评定,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分析,探讨三种运动形式对受试女大学生健身效果影响的差异性。为高校健美操课程的优化改革得到更好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研究表明有氧操和瑜伽的结合练习对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健身效果,较单纯有氡撩效果更全面、更显著,是一种对于提高女大学生平衡能力、灵敏性、心肺功能更加有效的健身方法,有较强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天津93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男生体育行为、运动自我概念和运动自我效能总体均高于女生;四年级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明显低于其它年级;女生的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通过交互作用影响体育锻炼行为,而男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主要受运动自我效能影响;性别、运动自我概念与运动自我效能是预测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运用绘画投射技术对在校女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图型是女大学生潜意识中具有代表性的运动意象,投射出女大学生充满朝气、崇尚力量、自由自主的体育运动精神。三种类型的"太阳"图纹投射出各自不同的运动心理特征,对女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行为意向有宽泛的辐射。女大学生对运动环境有较高的心理感受性,对竞技性小、娱乐休闲类的运动情感认可度较高,对体育运动的价值、功能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自我认知度较高。大部分的女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具有较高的心理活跃性和自我效能感,追求时尚和高品质运动。绘画投射技术能够反映健康人群的体育运动心理特征,尤其适合对个案体育运动的内部心理现实和主体经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辽宁部分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辽宁省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的原因主要受我国现行的体育教育制度、办学条件、经济环境、社会对人才需要及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健美的价值认同较高;绝大多数女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具有心理调节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教育,培养积极的体育意识及持久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习惯,对实现提高高职院校女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芜湖市普通高等院校的6所大学在校的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调查问卷600份,通过对体育人口、体育价值观、体育态度、体育参与动机、体育行为等几方面的调查分析,得出现代女大学生体育现状存在的问题指出:芜湖市普通高校女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态度较积极,参与活动有较高动机水平,对现代体育价值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去改善。  相似文献   

15.
通过随机抽取1 10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学习项目兴趣和选择意向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学习项目兴趣与选择意向相关;女大学生身体自尊及各个下维维度是引起某些学习项目兴趣和选择意向不一致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相应身体自尊的干预措施,引导女大学生正确地进行选课。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阳光体育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阳光体育的内容取决于不同的运动对象。本研究通过对女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健美操对女大学生参加阳光体育的锻炼价值,从而为调动女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持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锻炼导向。  相似文献   

17.
运用社会性别学分析方法剖析影响大学女生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推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传统主流文化对身体锻炼的忽视和对性别狭隘认知的遗留痕迹、正被父权制下社会所异化的大众媒体和大学女生体育需求的无法满足,遏制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推广效果。提议采取引导女生树立正确健康理念、加强其体育自主实践能力培养和统筹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管理模式等措施,强化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推广作用,并为推动大学女生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深圳市部分小学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男女生在生理、心理发育方面虽然有了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仅处于生物取向阶段,未对男女生的体育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小学男女生的体育动机和体育行为总体上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体育行为方面所出现的一些差异已明显带有性别角色差异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每天能够坚持锻炼,在此前提要求下,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正是从初期培养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并养成自我锻炼的内部约束机制的最佳时机,为其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终身受益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0名大学一年级男生与女生体育锻炼价值认识、坚持性意志品质的自我认识、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需从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培养、课内体育锻炼技能培养、课外体育活动兴趣激发、加强女生锻炼的组织引导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体育行为方式及手段的选择取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笔者根据女大学生在校期间体育兴趣的时相特征 ,对体育教育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取向进行了研究分析 ,提出高校的体育教学应依据女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时相特征 ,调整、修改教材内容 ,改变女生课男生化的现状 ;在三、四年级开设体育课 ,开拓课外体育生活空间 ,以培养女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