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中药的筛选与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古今文献中消除运动性疲劳的183首方剂进行了系统研究,从中筛选出常用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中药15味,并对其药物功用及消除疲劳的机理进行归纳分析,以期对运动性疲劳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为消除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思想,对优秀冰雪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症候进行调查、分析,制订出一套“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方法,并提出各型疲劳症候的诊断标准,以及“运动性疲劳”、“虚劳”与“脏腑虚劳”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刘昕昱 《冰雪运动》2007,29(6):63-65
我国短道项目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的中医性诊断还处于空白阶段,运用祖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与方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对促进我国短道速滑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和疲劳症候分型的理论,结合短道项目训练实践,提出我国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中医疲劳分型、常见的疲劳症和诊断标准,揭示了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理和运动性疲劳辨证施治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与诊断研究   总被引:72,自引:5,他引:67  
在查阅中医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对169名国家及省级优秀运动员出现的运动性疲劳证候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研究,总结出5种常见的运动性疲劳证候:筋肉疲劳酸痛证、运动性失眠证、运动性脾胃功能失调证、肾气不足证及月经失常证,并结合运动性疲劳证候的生理性特卢、,制订出诊断标准。作者认为运动性疲劳证与内伤虚劳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本质主要与脾、肾根本机能变化或受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运动性疲劳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疲劳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1.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认识100多年来,西医从不同的角度对运动性疲劳进行了大量研究。但这些研究,均难以满意地解释各类运动性疲劳的所有特征。中医学对疲劳的认识是在“整体观念”和“阴阳、藏象、经络、营卫气血”等基础理论指导下,较深刻揭示了疲劳的机理和本质,并对不…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中医对运动疲劳的认识、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如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立运动性疲劳中医"证"的动物模型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和梳理,旨在进一步加深中医对运动疲劳本质的认识,提高中医药抗疲劳针对性和效果,促进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近年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回顾与总结,作者认为在进行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中,必需充分发挥祖国传统医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点并使之与现代医学有机结合,同时应加大力量对中医基础理论与古医籍的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发挥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独特优势和潜力,采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学认识、中药恢复运动性疲劳的应用方法、中药在运动性疲劳相关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表明,中药对于运动性疲劳相关的免疫能力、运动性贫血、抗氧化能力、中枢神经疲劳、运动性损伤等问题具有明显的疗效,在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使用中药应密切结合不同运动项目的疲劳辨证论治,加强中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应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多种中医疗法恢复措施的综合应用,以提高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时效性;谨惕中药的违禁成分,确保使用中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运动性疲劳的深入研究,中医传统理论在此领域中已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证实,中药和各种传统中医手法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效果显著,进一步开展中医传统理论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应用研究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运动性疲劳中医理论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十余年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与中医脏腑、气血津液的关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国内学者对疲劳本质及疲劳恢复机理的认识。概述了中药对疲劳恢复作用。这对解决运动性疲劳这一当今难题提供了有效途径。对于揭示冰雪项目运动性疲劳发生机理,科学指导运动员使用中药消除疲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以机体长期不能缓解的疲劳导致的严重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目前从西医角度认为该病与病毒感染、神经内分泌异常、免疫功能下降、遗传因素、营养代谢异常等有关。本文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进行简单扼要论述,为合理科学制定运动处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雪凯 《体育科技》2014,(1):123-126
采用问卷调查法,判定浙江省1702名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并对九种类型中医体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九种中医体质大学生的锻炼项目、锻炼频率、锻炼时数、锻炼强度、锻炼形式、锻炼时间具有不同的表现行为特征。建议:充分认识大学生中医体质的体质特征,深入了解不同中医体质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表现出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体育评价等方面以人为本,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3.
14.
15.
速滑运动员比赛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   总被引:9,自引:9,他引:0  
速滑运动员进入赛季后,身体和精神都会长期处于应激作战状态,很容易产生运动性疲劳。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理性思辨,针对处于赛季中的速滑运动员特点,提出了速滑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种类,并根据速滑运动员疲劳类型提出了利用抗疲劳物质、物理疗法、补充营养品及水、负离子法、睡眠等方法进行生物性恢复;利用音乐、赏识和催眠等方法进行心理性恢复。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体育教师的人格特征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教师的人格特征及人格魅力入手,着重了解体育教师突出的人格特征,分析了体育教师人格特征及人格魅力对学生的价值影响,以促进体育教师自我意识的形成及人格的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究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身体出现不同量度的运动性疲劳时,横踢技术动作特征出现的差异及其对击打速度产生的影响程度。对20名跆拳道运动员采用Excalibur Sport cycle ergometer功率自行车进行诱导疲劳和YSI 1500 SPORT乳酸测试仪测定疲劳程度并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量度;运用VICON Nexus三维系统捕捉横踢技术的运动轨迹,运用VICON Polygon软件将运动轨迹划分为启动、击打、回收三个时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启动时段三种疲劳的动作时间为:轻度疲劳0.25 s < 中度疲劳0.27 s < 重度疲劳0.29 s;击打时段的动作速度为:轻度疲劳12.20 m/s > 中度疲劳11.75 m/s > 重度疲劳10.64 m/s;横踢技术在回收时段的启动和加速过程中,三种类型之间的动作特征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存在显著性(p<.05)。运动性疲劳的量度对横踢技术动作特征及其击打速度的影响较为显著。运动性疲劳的量度越大,技术动作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鞭打动作形式也相对较差,对动作特征和击打速度的影响程度也越大;运动性疲劳的量度随着体内乳酸含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乳酸峰值出现的时间节点是反映身体重度疲劳的时间节点,同时也是教练员合理调整技战术,通过消除疲劳的方式,减小对技术动作影响的重要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简要总结了运动导致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图特征,介绍了表面肌电图主要测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对指标的特异性做了小结:MPF对于反映肌肉疲劳较MF更具敏感性;MPF在反映肌肉功能水平差异方面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IEMG则是反映肌肉随时间而延长出现疲劳的1个良好指标。并对可能导致表面肌电图特征改变的机制作了探讨,最后对其应用在肌肉疲劳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