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体育学习目标是学生在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中为自己确定的方向或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学习目标的设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具有导向、动员、激励、发展和评价等功效。一、正确把握设置体育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与心理影响设置体育学习目标,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育能力,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所要达到的体育学习或体育锻炼的预期结果。因此通过对其概念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成功设置体育学习目标有三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1.依据自身的能力;2.给予一定的时间期限;3.希望达到的预期结果。切实可行、学生向往的学习目标,不仅具有鲜明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兴趣引导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教学中,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章从对体育考核成绩、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次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入手,论述了传统教学法与"兴趣教学法"的优劣.认为"兴趣引导法"能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 ,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章从对体育考核成绩、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次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入手 ,论述了传统教学法与“兴趣教学法”的优劣。认为 :“兴趣引导法”能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进行正确引导 ,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4.
设想和做法1978年正当粉碎“四人帮”以后,教育战线狠抓智育,努力提高知识质量,这也是理所当然。但从体育教师角度来看,如何把学校体育摆到一定的位置,积极开展群体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也是重要任务。舆论与压力,总认为搞了体育会纪律松懈,学生会散心,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当时我就设想搞一个班加强体育活动和增加体育课,一方面增强学生体质,另方面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来说明坚持正常的体育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1978年9月,我们从刚升入三年级三个班的学生挑选田径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46人,集中一个班学习,具体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同时把81届(甲班)体育加强班和  相似文献   

5.
在体育教学中,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章从对体育考核成绩、身体素质测试结果、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次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入手,论述了传统教学法与“兴趣教学法”的优劣。认为:“兴趣引导法”能对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进行正确引导,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6.
<正>体育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即:内容的多元、方法的多样、评价标准、评价主体的多元等是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的多元评价方式。它关系到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的"双边"效益,关系到学生体育学习的参与积极性和持续发展性。那么如何使学生学期体育学习评价的多元化,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单元学习评价、课内外体育锻炼评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评价和学期体育学习终结评价进行有效结合,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的体育学习。  相似文献   

7.
一、培养学生体育锻炼能力是终身体育的需要在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体力,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教学的中心。体育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自我锻炼能力,是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保障。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学生锻炼能力提高了,在校时,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  相似文献   

8.
快乐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乐于学,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以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文章阐述了快乐体育教学与多元智能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一、指导思想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锻炼,充分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合理地开发、创新、使用器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努力使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二、教材分析投掷是小学三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内容,包括滚、抛、推、投、掷等多  相似文献   

10.
1.前言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学习方法,是学生掌握“三基”,形成运动乐趣,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前提。但是,怎样有效地运用心理学规律来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是目前基础教育中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难得的机遇。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有了重要地位,但如何通过体育来强健学生体魄、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在现阶段首先还是要脚踏实地、真正地落实中小学生一天1小时体育锻炼。“真正落实”应该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一天1小时体育锻炼在数量上(时间上)是否能得到保证,是否落实到了每个学生,有无挤占,含不含“水分”;第二,  相似文献   

12.
浦北娟  张长青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4):453-455,450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如何将体育课内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自主体育锻炼、顶岗实习期间的体育指导等与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三年,持续、不间断的学习掌握体育基本知识与技能、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使学生能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并运用技能能力、身体能力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是需要体育工作者持续不断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是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小学水平三阶段实施体育选项教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实验尝试。结果表明: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丰富了小学高年级(水平三)体育教学内容。为新课程在小学高段的顺利实施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4.
为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材,合理考评学生体育成绩,特制定本办法。第一条凡身体正常(指能从事各项正常体育锻炼活动,发育健全,身体健康)的学生,应上好体育课,稠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达标”)的测验和课外体育活动,均须进行学年度和学段的体育合格标准考核(以下简称“考核”)。“考核”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发展性学生体育评价方法的实验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改革,是高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证明:普通高校学生体育课程学习采用发展性评价并辅之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本意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健康知识的教学,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提高体质。同时与体育技术、技能教学相结合,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中,对体育健康知识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笔者在参与《中国学校体育》BBS论坛第49期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两个阶段的体育隐蔽课程的实验教学,研究体育隐蔽课程对大学生体育参与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体育隐蔽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动机、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并有助于促进体育消费、延长课外体育锻炼时间,提高直接体育欣赏(现场观看)的时间与次数。  相似文献   

18.
<正> (一)体育锻炼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这是为科学和实践所验证了的道理,不容置疑的。但对体育锻炼能促进提高学习成绩、促进智力发展,却尚未有充分的科学论证,有的甚至还错误地认为体育会影响学习。三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中做了一项试验,即对两组同年龄的学生进行跟踪研究。试验的目的是想就这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尽管研究得十分粗浅,却有些收效,提出来请同行们指教。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选择要“五看”一要看是否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所选的学习内容应是被判断具有能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功能的那些内容,而且所选的内容应是健康的、有意义的、文明的和有身体锻炼价值的。二要看有没有健身效果和安全保证。所选的体育学习内容应是有利于学生身体锻炼和运动技能提高,有效地为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服务,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并在体育教学环境和条件下是安全的。三要看是否有可行性。所选的体育学习内容应该符合学校的物质条件、教师能力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四要看有没有趣味性。所选的体育教学内容应能被广大学…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身体素质有关,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其成绩的主要因素。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不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