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考察击剑运动员后腿膝、踝关节在向前弓步刺中的关节力矩、角度和角速度生物力学参数表现,寻找影响弓步速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通过对12名击剑运动员后腿在测力台上进行原地向前弓步刺动作的三维捕捉,运用VISUAL 3D分析软件计算运动员动作过程中重心最大水平速度,后腿膝、踝关节峰值力矩及最大关节角速度,动作启动时的后腿膝、踝关节角度,并对影响重心最大水平速度的各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各个因素对运动员向前弓步刺重心最大水平速度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踝峰值力矩>膝角>膝峰值力矩>踝角>踝角速度>膝角速度.结论:在后腿的训练中优先发展肌肉力量对于提高击剑运动员弓步速度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时训练时要加强击剑运动员后腿股四头肌群力量、趾屈肌向心收缩力量、踝关节肌肉快速力量训练以及在实战中基本姿势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运动学因素是影响击剑弓步动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明确运动学因素对弓步动作的影响将有助于运动员提高弓步技术。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对击剑弓步动作中环节运动时序性、摆动腿膝关节运动方式、准备姿势中后脚位置以及躯干前倾程度等运动学因素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对击剑弓步动作质量产生影响的运动学因素,为专业击剑运动员弓步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影像测量数据在击剑弓步技术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影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佩剑运动员弓步技术特征点数据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利用人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速度与位移曲线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清楚地反映并较准确地划分弓步技术动作阶段,获得相关数据,掌握运动员各阶段的人体重心变化情况;利用前脚重心点位移与速度特征指标,可以分析"摆"、"伸"步法技术各个环节的问题;通过膝关节角度指标,能对运动员站位高低,人体重心偏移进行诊断,并利用膝关节角度值变化,分析脚步摆动腿幅度,支撑腿用力等情况,判断弓步结束姿势的稳定性.应用影像测量数据简单易行,有助于对击剑运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解决技术诊断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运动员在落地后即刻启动完成侧切变向(LSC)动作的下肢踝、膝和髋三关节矢状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并与平地跑动侧切变向(SC)对比分析、探讨这些差异对下肢关节造成的影响。方法:以14名高水平足球运动员为背景的大学生完成落地侧切和平跑侧切动作时的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结果:LSC动作的踝、膝关节ROM和关节角速度显著增加,髋关节ROM则呈相反趋势(P<0.05或P<0.01);LSC的踝、膝和髋关节力矩峰值,踝、髋关节功率峰值呈现显著大于SC(P<0.01),膝关节功率峰值小于SC(P<0.05);LSC在水平向后、垂直向上地反峰值及峰值加载率有明显的增加(P<0.01),水平向右地反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SC虽然略降低了膝关节功率峰值,但其余所有运动学、动力学及GRF都预示其下肢关节所承受的损伤风险更高,尤其是踝关节和膝关节。踝关节的高功率和跖屈肌的持续紧张、伸膝力矩和三维地反的显著升高,使得该动作比公认高损伤风险的平跑侧切损伤风险几率更大。  相似文献   

5.
重剑运动员弓步刺动作协调性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视频动作解析法,研究重剑运动员在不同速度、不同情境下弓步刺动作肘膝关节角度变化的运动学特征.结果显示:不同速度要求下,重剑运动员弓步刺动作协调性存在非线性动力学特征;不同情境下,重剑运动员弓步刺动作协调性可能存在非线性动力学特征;高、低水平重剑运动员在平时训练时的弓步刺动作协调模式相似;比赛情境时,高水平重剑运动员的弓步刺动作协调性显著好于低水平重剑运动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动作下肢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性。方法:采用Vicon三维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Deado电子护具计分系统,采集13名跆拳道运动员前横踢动作下有效得分时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使用Visual3D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逆向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并对结果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1)进攻腿:髋关节屈曲力矩峰值、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5),膝关节屈曲最大角度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1),髋关节伸展力矩峰值、外展最大角度非优势侧大于优势侧(p<0.01)。(2)支撑腿:髋关节屈曲幅度、屈曲功率峰值、外展功率峰值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5),髋关节外展力矩峰值、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优势侧大于非优势侧(p<0.01),髋关节伸展角速度峰值、踝关节跖屈力矩峰值非优势侧大于优势侧(p<0.05),髋关节外展角速度峰值、膝关节屈曲力矩峰值、踝关节旋外角速度峰值非优势侧大于优势侧(p<0.01)。(3)进攻腿击打力度值及进攻腿和支撑腿垂直...  相似文献   

7.
《体育与科学》2017,(6):110-117
目的:探究不同助跑速度下45°变向动作中男、女运动员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三维红外高速摄像机和测力台对26名篮球运动员在不同助跑速度下45°变向动作中下肢生物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信号进行采集。运用Visual-3D分析软件对采集的信号进行处理并计算相关生物力学参数。结果:男、女运动员在快速助跑下足与地面接触时刻的膝关节外展角显著大于低速助跑(p<0.05)。快速助跑下男子运动员的最大膝关节外展角显著增加(p<0.05)。助跑速度显著影响男、女运动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膝关节屈力矩和外展力矩参数(p<0.05)。女子运动员在膝关节屈角和最大膝关节外展角参数方面与男子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快速助跑时女子运动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和膝关节屈力矩峰值均显著高于男子运动员(p<0.05)。中速助跑时,女子运动员的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参数显著大于男子运动员(p<0.05)。结论:不同助跑速度对45°变向动作中男、女运动员部分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具有显著性影响。另外,同一助跑速度下部分下肢生物力学负荷参数也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不同拖拉阻力负荷下,短跑途中跑下肢髋膝踝三关节的动力学变化,探讨拖拉阻力训练对发展关节肌群力量的生物力学机制,从而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高速摄像与测力台同步的方法,记录8名短跑运动员在0 N、50 N、80 N和110 N4种阻力条件下途中跑阶段的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结果施加拖拉阻力与不施加拖拉阻力相比,支撑阶段人体重心最大水平速度、步长、着地躯干角、髋角与膝角均呈显著性下降,步频与着地踝角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施加拖拉阻力后,下肢各关节力矩与功率指标峰值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结论拖拉阻力跑时,运动员途中跑阶段下肢各关节的力矩及功率输出明显降低,这与阻力条件下重心水平速度的下降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优秀速滑运动员弯道蹬冰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对世界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弯道蹬冰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结果认为:优秀速滑运动员运用Clap式冰刀时的展膝程度并非传统认识上的充分伸直,而与采用传统冰刀时的展膝程度相似。蹬冰结束瞬间膝角在149.9°±6.63°~158.4°±4.83°之间。由此推测,Clap式冰刀与传统冰刀在下肢蹬伸技术动作上的差异并不是由膝关节所引起,可能与踝关节和髋关节蹬伸技术动作的改变有更大的关联性;提供了用起蹬条件作为判断和评价运动员蹬冰初始条件的方法,依此推测了下肢关节的有效蹬伸范围。  相似文献   

10.
男子排球上步扣球起跳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起跳动作的运动特征及影响运动员起跳效果的相关因素,采用三维录像方法对男子排球运动员四号位上步扣球起跳技术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上步扣球起跳动作可分为缓冲、等长制动和蹬伸三个阶段,各阶段时间占总起跳时间的比重是影响扣球起跳效果的关键因素;缓冲阶段人体重心的水平速度损失,蹬伸阶段的垂直位移是影响重心腾起高度的重要因素;在蹬伸时表现出以大关节带动小关节,髋、膝、踝三关节依次加速蹬伸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10m跳台男子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役国家队4名10 m跳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选取相对峰值力矩为评定指标,通过运用MERAC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速度分别是60°/s和240°/s,对跳水运动员下肢髋、膝和踝关节主动肌群(伸肌群)的肌力特征进行综合研究,探讨高水平跳水运动员下肢主动肌群的特征.结果显示,下肢关节相对肌力矩水平高是完成高难跳台技术的基础之一;下肢各关节屈伸比值低,伸肌群力量明显大于屈肌群;动员髋关节快速屈伸的肌群的比例相对较高,而膝和踝关节快速屈伸时动员的肌群相对较少;膝关节左、右侧伸肌群力量接近,髋关节左侧大于右侧;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髋关节在下肢总力矩的百分比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试不同负重超等长训练髋、膝、踝关节角冲量及做功,分析负重对下肢各关节角冲量及关节做功贡献度的影响。方法:对16名健康男性篮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负重下肢超等长训练,采用VICON和三维测力台采集每个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经逆向动力学方法计算下肢净关节力矩,并由此推导下肢各关节角冲量及做功。结果:离心阶段下肢各关节角冲量与负重均呈正相关;向心阶段髋关节角冲量与负重正相关,膝、踝关节角冲量与负重不相关。无负重及小强度负重超等长训练动作膝关节贡献度最大;大强度负重时髋关节贡献度最大。结论:下肢三个关节中髋关节肌受负重影响最大,是大强度超等长训练的主要目标肌。膝关节肌是无负重及小强度超等长训练的主要目标肌。实践中应根据下肢各关节贡献度确定目标肌,采取相应强度的超等长训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两关节之间连续相对相位作为评价协调性特征的指标,并通过对比运动员和普通人在常速跑和最大速度跑时协调性特征的差异,明确下肢关节协调性特征在不同跑速之间的变化,并确定运动水平对协调性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32名男性大学生(运动员和普通人各16名)为受试者。使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分别采集受试者在3 m/s,5 m/s和最大速度跑时的运动学数据,计算每名受试者在跑步支撑期同侧关节相对相位和双侧关节相对相位,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方法确定不同运动水平和速度跑步时协调性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跑速增加,同侧关节和双侧关节的相对相位均发生改变,同侧膝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髋膝关节相对相位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变化;双侧髋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膝关节相对相位增加,而踝关节相对相位减小。运动水平对下肢关节相对相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最大速度跑,对常速跑的影响不大。结论:随着跑速的增加,动作控制策略表现为远端关节相对相位减小,提示在维持步态稳定性方面有重要作用,而近端环节则主要与动作速度增加有关。运动员在常速运动中的动作控制策略与普通人一致,但是在需要发挥最大能力的运动中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下肢各关节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髋、膝、踝关节平均净关节力矩,比较下肢各关节的贡献度,探讨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对下肢各关节肌肉力量和爆发力的影响;方法:对16名篮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负重的下肢超等长练习,采用VICON和三维测力台采集不同负重超等长练习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并经标准逆向动力学计算下肢净关节力矩;结果:无负重超等长练习膝关节贡献度最大,加裁不同负重后的超等长练习髋关节贡献度明显增加.关节贡献度的升高与负重的增加并无线性关系;结论:无负重超等长练习优先发展膝关节肌快速力量;低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和爆发力;较大负重超等长练习主要发展髋关节肌肉绝对力量.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对跳深动作结构影响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三维测力平台、Panasonic摄像机和MONARK 834E型功率自行车对20名男学生疲劳前后跳深动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运动性疲劳引起跳深动作结构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表现为重心速度的下降、腾起距离减少,以及与地接触时间显著性增加等特点;膝关节功能不断下降,膝关节角度变化范围明显增大,膝关节峰值功率显著性降低,最大横向和纵向的冲击力明显增大,垂直蹬伸力显著性降低.这些生物力学参数的改变,不但大幅降低了跳深训练的效果,同时增大了关节和肌肉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文章探讨了后蹬腿动作的力学原理,就如何提高后蹬腿速度进行了分析。结论是:各关节曲线中,髋关节速度较小且变化不大;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速度曲线变化明显;膝关节较早达到速度峰值,然后减速,接着在踢中目标瞬间膝和脚几乎同时达到速度最大值。  相似文献   

17.
运用高速摄影对8名优秀散打运动员后鞭腿动作进行解析分析。研究表明:各关节曲线中,髋关节速度较小且变化不大;膝关节、踝关节和脚尖的速度曲线变化明显;膝关节较早达到速度峰值,然后减速,接着在踢中目标瞬间踝和脚尖几乎同时达到速度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佩戴2种膝关节护具对羽毛球运动员完成蹬跨步动作时髌股关节载荷的影响。方法 选取12名羽毛球高水平运动员佩戴无护具、佩戴髌骨带和佩戴护膝模拟,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使用4块Kistler三维测力台、8台Qualisys红外高速摄像头同步采集受试者右侧下肢动力学与运动学数据,以对比佩戴膝关节护具前后跨步足落地阶段股髌关节力、关节应力、关节力矩和关节角度等参数。结果 与无膝关节护具相比,佩戴护膝能够显著减少正手蹬跨步、正手被动蹬跨步动作落地阶段的膝关节峰值屈曲角度(p<0.05)、显著减少膝关节峰值伸膝力矩(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力(p<0.05)、显著减少髌股关节峰值应力(p<0.05)。结论羽毛球运动员佩戴护膝完成蹬跨步动作时,均有较低的股髌关节峰值应力、股髌关节峰值力及股四头肌峰值力,同时发现佩戴护膝可以缓冲膝关节压力,对髌骨以及膝关节韧带等组织起到保护作用。鉴于此,运动员佩戴护膝能够减少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稳定性、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以预防股髌关节疼痛综合症。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篮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早期下肢关节在完成急停起跳动作时的动力学特征,将男子篮球专项大学生40名,根据膝关节损伤的筛查结果,分成对照组、单侧损伤组和双侧损伤组。运用Motion Analysis数字影像捕捉分析系统和Kistler三维测力台,采集与分析受试者完成急停起跳动作全过程中的各项运动学与动力学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组各项数据指标之间的差异水平。结果表明:在落地缓冲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时刻,损伤组骨盆后倾与对照组前倾方向相反,双侧损伤组后倾明显大于单侧损伤组;损伤组髋关节内收、内旋的角度和力矩均呈现显著性的变化;双侧损伤组伸膝和外展力矩变化显著;损伤组踝关节外展角度增大。结论:膝关节损伤早期所表现出的动力学特征较为明显,通过改变骨盆、髋、踝关节的角度来调整身体姿势,通过代偿性改变髋、膝、踝关节的力矩来完成动作。  相似文献   

20.
使用Kistler三维测力平台、TM-6710CL高速摄像机和MONARK829型功率自行车在正常状态和相对疲劳状态下对从不同下落高度跳深的12名男性二级运动员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之间髋关节的角度变化最小,膝关节次之,踝关节的角度变化幅度最大;正常状态下,运动员在各下落高度跳深时,其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上是踝-膝-髋,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膝-踝;相对疲劳状态下,运动员跳深时,下肢髋、膝、踝关节在缓冲期的动作顺序是踝-髋-膝,在蹬伸期的动作顺序是髋-踝-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