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林 《武当》2008,(9):8-9
多年来一提到杨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人们看到的主要是均匀缓慢、松静自然、行云流水般的练法,而在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中,还有运动快捷且发力脆快的一些套路和练法,“杨少侯传小快式太极拳”,就是这样一种鲜为人知的套路。其练法既不同于常见的108式或85式传统套路,也不同于一般的杨式“太极拳小架”或“快拳”,他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据我师张文炳先生讲,这套小快式只在杨氏子弟和极少数入室弟子中传承。杨少侯先生得传其伯父班侯先生,我师张文炳直接得传于少侯先生。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2005年第1期《名家信箱》栏中刊登了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先生答新疆乌鲁木齐市李岐山的来信,称:“现在的杨式太极拳套路,都是杨澄甫先生最后定型传授的,也就是杨式太极拳大架。当年,杨澄甫先生在教拳的时候,传授了许多外姓弟子,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传’。由于当时杨澄甫的子女年龄太小,还没有从杨澄甫先生那里得到传授。所以,我认为杨式太极拳不存在‘内传’和‘外传’之说。”  相似文献   

3.
木子 《中华武术》2004,(3):27-27
我是马虹先生《陈氏太极拳体用图解》《陈氏太极拳技击法》《陈氏太极拳拳理阐微》这三本书的读者与后学者。我喜欢陈式太极拳表现的劲力和刚柔相济优美的拳架风格。因此,我研究了陈派太极拳的历史。陈式太极拳强调技击时既要用意,又要用劲或力,当然,强调的是用阴阳相济的巧力(没有拙力、笨力、蛮力、直力,而是松活弹抖的整体力),“用意”或  相似文献   

4.
林泉宝 《武当》2007,(11):30-31
李师融先生的《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台北逸文武学书馆2007年6月初版,简称《源流阐秘》)已在国内发行。师融先生在7月初即赠我一册,精读后,深感该书切合当前形势需要,尊重历史,为太极拳的正本清源,恢复明代太极拳史,重新奠定太极拳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深入揭穿“清初陈王廷首创太极拳”(简称“陈王廷创拳说”)的骗局,做出了积极努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长洪 《武当》2011,(9):23
1985年秋,我拜王海洲先生为师,走上了习练赵堡太极拳之路。恩师师承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张鸿道先生。是赵堡太极拳的十二代正宗传人。在二十余载赵堡太极拳修炼中,我时常为恩师探究太极拳真源的无畏精神所感动,被恩师纯正的太极拳功夫所折服。为恩师著书立说无私阐秘的大师风范而赞叹。这些年,王海洲老师先后被评  相似文献   

6.
严翰秀 《武当》2011,(11):25-28
2010年11月,我参加了台湾郑子太极拳研究会主办的第八届杨式太极拳第五代名家论坛暨郑曼青先生110岁诞辰纪念会,86岁的台湾郑子太极拳名家徐忆中是郑子太极拳研究会的多届老会长,也是这次大会的会长。会间,我对徐忆中会长进行了采访。徐忆中会长是郑曼青宗师的弟子,毕生热爱太极拳,学习太极拳,传播太极拳,把源于杨式太极拳的郑子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绝艺"继承和发扬光大。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为这次大会题词曰:"绝艺千秋,曼青先生一百一十岁冥诞纪念",客  相似文献   

7.
刘义军 《武当》2010,(4):23-24
近期,我反复研读严翰秀及王海洲先生的大作《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深为杜元化所著《太极拳正宗》一书的精妙理论所折服。同时,也深为严翰秀先生为考证而付出的大量心血,以及王海洲先生为推广赵堡太极而无私揭秘的坦诚而感动。  相似文献   

8.
十三妹 《武当》2009,(6):14-15
“继中二十一式养生太极拳”者是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继中先生创编。继中先生出身于太极世家,自幼随父修炼太极拳,后师从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际太极拳特级大师宋蕴华,至今已近六十个春秋。先生是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真诚为中老年朋友授拳,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被中老年朋友誉为“搭建健康平台的人”。  相似文献   

9.
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在陈式太极拳、赵堡太极拳的基础上,根据练功方面的感悟而创编的拳式小巧紧凑,集强身、防身、修身为一体,适合文人修炼的太极拳,后人称之为武式太极拳。武禹襄先生在对这套拳法身体力行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4,(4):14-15
开春以后,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先生越发地忙碌起来了。除了雷打不动的每周一、四晚上到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太极拳俱乐部教授太极拳,以及周六到中山公园太极拳辅导站课徒授业外,崔仲三先生还和北京电视台“京城健身潮”栏目合作,进行电视太极拳教学。这个电视太极拳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在摄影棚里录制节日,而是走人居民社区,进行现场教学,直接把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