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姐李娜     
刘彤 《网球》2014,(3):38-43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李娜便习惯性的被媒体称为中国"一姐",当时这个称号更多的是突显她在中国女子网坛的地位。但是这几年,随着李娜成绩和影响力的不断攀升,"一姐"这两个字似乎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现在的李娜不再单纯的只是中国网球的开荒者,而是渐渐成长为中国体育在世界的代言人。在澳网勇夺个人第二个大满贯冠军之后,她的成就、影响力和商业价值都达到了一个中国运动员从未达到过的高度,她也被看作是"后姚明""后刘翔"时代中国又一个享誉世界的体育巨星。  相似文献   

2.
serra 《网球》2013,(4):54-55
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2011年的法网决赛之夜,1.16亿人的收视,让美国的超级碗橄榄球决赛也为之汗颜。那一夜是李娜的胜利之夜,更是拥有全世界最多人口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网球之夜,也许就在明年,中国将成为举办WTA赛事第二多的国家,在中国举办的国际职业体育赛事中,网球已经成为了数量最多的。在李娜之前,国人习惯于看到体育胜利被国家意志所主导,被集体力量所主导,而李娜背后的“单飞”,“个性”,不仅仅是为中国选手开启一种胜利模式,更为WTA搭建了沟通中国的桥梁,如果WTA期待一个飞速增长的市场,那就只可能在中国,这个市场的背景,也只可能是李娜。  相似文献   

3.
《网球天地》2012,(1):4-4
2011年的中国网球.在李娜法网夺冠的高潮中经历了最为昂扬的时刻.问鼎四大满贯单打桂冠.无疑是中国网球发展历史中重要的里程碑。大满贯是中国几代网球人的梦想.而中国乃至亚洲人第一次真正站在这个世界主流职业体育项目的核心地域,李娜的成功所引起的关注是空前的。更具重要意义的是.中国网球所迈出的探索的一步对于整个中国体育界未来的改革创新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茜 《网球》2011,(12):61-64,60
2011的中国网球承载了太多荣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因为李娜,中国网球第一次昂首站立于中国体育的顶端,正如WTA主席阿拉斯特所说的那样:李娜在法网成为首夺大满贯的亚洲人是2011年最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离娜近一点     
熊凌洁 《网球》2008,(9):44-48
李娜永远是中国网球最奇异的一道风景,你可以说那是好李娜,因为她总在中国网球不精神的时候突然给大家提一口气,你可以说那是坏李娜,因为她时不时地发点小脾气,但你就此认为李娜不可捉摸,那就错了,那只是因为你离她不够近,还差那么一点点。即使是在奥运会连克扬科维奇和大威打进四强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轻松活泼的李娜,她其实很会笑,特别是在远离球场的时候。都说当运动员压力大,但李娜总有自己的方式来化解,她有老公,有妈妈,有那么多喜欢她的人,还有数不清的在奥林匹克网球中心为她守候的球迷。  相似文献   

6.
明星效应     
童可欣 《网球天地》2012,(2):144-144
几天前参与了一个大话题讨论,大概是要每个人谈谈对中国网球在世界网坛到底能排第几位的看法.话题的引子是从李娜的2011年的法网冠军说起的。我个人认为.李娜作为中国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对中国网球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然而这一贡献还不至于大到一夜之间把中国带入网球大国、网球强国的行列那般夸张。  相似文献   

7.
擂台     
《网球》2012,(10):18-18
?换了新教练罗德里格斯的李娜,能否维持不错的状态,连续第二年闯进年终总决赛呢? 美网后,虽然李娜的积分保持在第八,但和紧跟的斯托瑟、巴托丽、沃兹尼亚奇的差距都不大。李娜一向在年末成绩都不理想,而东京和中网都是高手云集。特别是中网,她在备战之余,怕还需将部分的精力放在赞助商的活动,另外本土球迷巨大的关注也会给李娜产生不小压力。体能、年龄、技术对于李娜而言都不是关键,她最大的敌人一直都是她自己。若是想要保住第八的位置,李娜先要甩掉心理包袱,但这一切并不容易。在美网之后,以及日本公开赛和中网之间,李娜一直都在罗德里格斯八股的网球学校里训练。李娜的正手本就是她赖以成名的武器,虽然这一技术已基本定型,但在阿根廷人看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技术训练中,罗德里格斯着重改变李娜引拍时间长的打法,让她尽量在上升落点上展开攻击。这种打法相对可以提高效率,减少比赛时间,为老将节省体能。相信如果李娜能够吃透这一招,她会变得更有攻击性,想保住年终总决赛的席位,并不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8.
李娜是中国网球乃至中国体育的一个 异数。她曾退出过国家队,后来应领导之邀 再度出山。对于网球和国家队,李娜曾经说 过这样的话:"我打球是因为我喜欢,假如 有一天我失去兴趣,那我就不会再挥舞球 拍。网球不是生活的全部。"她甚至表示, "进国家队如果影响到我的学业,我宁愿不 进。"进退之间,本色不改。  相似文献   

9.
朱茜  陈功 《网球》2011,(12):67-73
2011年,李娜为中国职业网球取得历史性突破,而业余网球的激情也被进一步点燃。  相似文献   

10.
在法国网球公开赛中,李娜充分施展了她的接发球战术,以克制对手的攻势,对其取得胜利有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对法国2011网球比赛和李娜的简介,分析李娜在法国2011年公开赛中球技表现,尤其对其发球、接发球战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炼其精髓以给网球爱好者或者专业网球人以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李娜,在职业道路上辉煌过、挣扎过。虽然同是在举国体制培养模式中成长起来的,可她总是感觉像“有人把她喂养长大,却无法得到想要的自由”。实际上,她自己得到过自由,但她最终还是回来了。其实,李娜的天赋险些献给羽毛球。由于父亲曾是一名羽球球员,5岁时,李娜被送去学打羽毛球。但一年之后,她被武汉市业余体校的网球教练夏溪瑶教练看中,才踏上了自己的网球之路。 1994年她参加了湖北网球队集训,两年后,李娜正式入选湖北省网球队,那年她刚满14岁。李娜曾说,从6岁开始打网球起“悲伤比快乐多,都是在为别人打球”。14岁之前,她为父亲的“全国冠  相似文献   

12.
《网球天地》2014,(12):30-31
李娜退役开办网球学校的消息,着实让人兴奋了一下。兴奋之余,情不自禁地开始为娜姐操上了心:中国已经有了好几家网球学校,“李娜网球学校”开在哪里?会是一所什么样的网球学校?如何才能办好这所学校?李娜与国际管理集团(IMG)合作,对这些问题肯定有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我们也不妨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进行一番推测。  相似文献   

13.
serra 《网球》2010,(12):28-29
在中国网球突破的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李娜在她的28岁继续生长.她实现了教练托马斯对她的所有预言:从年初的澳网四强到美网前的排名第九。这都是中国选手在单打中的历史最佳战绩.李娜完成了2010年她个人的完美风暴,也给了中国网球新的推动力。在前几年,这样的成绩还只能是一个疯狂的想象。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已经正式落下了帷幕。在连续14个比赛日中,收获惊喜最多的未免就是中国球迷。李娜历史性的杀入了大满贯单打决赛,书写了属于自己和中国网坛的历史;彭帅实现了个人突破闯入单打第三轮,2011年的表现值得期待;然而在金花大放异彩的同时,小花们却迟迟难以飞跃,着实让人感到着急;至于双打方面,中国选手已经没有了曾经的气焰。本届澳网是中国网坛值得铭记的一项比赛。李娜历史性杀入大满贯决赛,打破了大满贯134年历史没有亚洲人闯入决赛的尴尬,缔造了个人的辉煌时刻,书写了中国网球的历史,成为了亚洲体坛的骄傲!在本届澳网比赛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更成熟的李娜,看到了中国金花更凶狠而又准确的进攻,看到了她放松的心态,也看到了李娜可能会更辉煌的未来。澳网过后李娜的世界排名到了第7位,  相似文献   

15.
丁丁 《网球天地》2013,(12):64-67
告别了三亚,“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网球大奖赛在今年移师深圳。这项成功举办了七届的大赛已经成为了国内新星的最佳秀场,对于关注中国网球未来的人而言,还有什么能比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去见证网坛新势力更激动人心的?  相似文献   

16.
2011赛季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进行,与去年相比今年澳网的奖金有所增加,单打冠军奖金达到了220万美元,亚军奖金为110万美元。中国金花李娜自2005年起连续参加了四届澳网女单比赛,2009年因伤缺席。2010年李娜在澳网中连胜沃兹尼亚奇和大威两位TOP10,杀入四强,这也是她在澳网上的最佳战绩,虽然半决赛不敌小威,但其整体表现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2011年让我们期待李娜能够续写辉煌。  相似文献   

17.
《网球天地》2012,(4):8-8
李娜终于赢了郑洁——终于赢了一次,职业生涯第一次。不容易啊。但我更关心的是,在李娜还没有老到打不动球的时候,哪个中国年轻小将可以赢了她?  相似文献   

18.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中国选手李娜两盘完胜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成为中国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创造了中国网球的新历史。作为李娜的球拍赞助商,BABOLAT(法国·百保力)中国总代理——广州宝力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曾锦盛先生第一时间接受了我的专访。  相似文献   

19.
使命与超越     
张乐 《新体育》2012,(1):100-101
如果人生可以像西瓜一样劈为两半的话,李娜的一半是法网前,另一半是法网后。即便再过若干年。关于中国网球和李娜的故事仍是从2011年的法网断开的。  相似文献   

20.
李硕 《网球》2011,(3):60-61
在李娜之前,从没有一个中国选手在大满贯赛事中走得这么远。李娜在悉尼和墨尔本的成功让众多网球专家有理由对她期待更多。长期以来,李娜就是一名让人印象深刻的中国女子运动员,她强壮的双腿、扎实的底线技术可以让她能在赛场上击出又平又低的回球,当她可以自如面对比赛的巨大压力时,她的前进空间确实引人遐想。中国的女子选手已经获得了奥运会和大满贯的双打冠军,李娜在澳网上的突破会让中国的其他网球选手在巡回赛中找到更多的自信。——《纽约时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