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立法对体育赛事转播权未予以明确规定,学界对体育赛事转播权也存在误读,不利于认清这一权利的本来面目。从解释论角度而言,体育赛事转播权是体育赛事组织者享有的对体育赛事进行现场直播的权利,在本质上是侵权法上的利益。但从立法论角度而言,体育赛事转播权应是体育赛事组织者享有的排他性财产权,其所能控制的行为不仅应包括体育赛事的现场直播,还应包括一切以体育赛事为基础所形成的视听成果的传播。故应重构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制度,立法应明确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性质和权利内容,规定无论任何盗播行为,只要涉及以体育赛事组织者享有权利的体育赛事为基础所形成的视听成果,体育赛事组织者均有权以体育赛事转播权为依据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2.
我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的产生原因及其经济价值、我国开发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开发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提出对策建议。从而对我国开发电视转播权资产、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体育赛事的商业化,体育赛事转播权成为体育产业商业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国虽对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权利属性有所争议,但对体育赛事转播权作为一项待确定的权利或是一种反不正当竞争的权利应该受到保护则普遍认同。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法律视域探索世界各国在保护体育赛事转播权方面的经验,并对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主体认定、电视播放者的邻接权保护、对新型传播技术的规制及对赛事转播权合理使用的界限等法律问题进行探讨,希望为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赛事转播作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为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随着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的蓬勃发展,垄断早已潜滋暗长,这一问题将会影响我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了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交易模式与相关市场,分析了目前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垄断基本形态及其规制的必要性,其垄断的基本形态主要是行政性垄断行为和经营者集中行为,对其反垄断规制存在相关市场界定、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以及企业合并的事先审查等困境,以此提出了要建立健全体育赛事转播权反垄断法律法规体系、在行政性垄断的体育赛事转播权领域引入规制改革、在自然垄断的体育赛事转播权领域引入反垄断法理念、在垄断竞争的体育赛事转播权领域细化反垄断法规则、引入行业监督机构参与经营者集中的反垄断调查等五个方面的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市场反垄断规制策略。  相似文献   

5.
有关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有偿转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洪云 《湖北体育科技》2000,19(4):50-52,56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问题的分析,指出国内体育赛事电视转播的发展必须建立转播权法规,规范转播权问题上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确立了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有偿转让的制度,随着体育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加强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转让的立法与规范。而进行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转让的立法,必须考察其转让的法律关系,包括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转让的主体、客体以及内容。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转让的主体包括转让方与受让方,客体是具有表演权性质的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内容是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设置与安排。  相似文献   

7.
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产生、发展和营销模式。同时,运用产权经济学、产权特征理论对目前存在的体育赛事转播权的营销模式的产权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合同法可以对体育赛事转播权提供间接的民法保护,但合同法的保护方式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显得力不从心.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性质在法理上无法确定,它不能作为一项绝对权利被我国民法涵盖和吸收,故得不到直接的民法保护.体育赛事转播权作为一种正当的财产利益,已经获得了广泛地社会认同,具备了权利法律化的条件,我国《体育法》可以对体育赛事转播权做出明确的保护性规定,从而给予其周延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9.
美国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美国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开发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是最早通过电视转播职业体育赛事的国家,巨额电视转播收入成为美国职业体育赛事的重要基石。美国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开发可分为萌芽期、快速增长期、缓慢增长期、全面繁荣期等四个时期。美国职业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主要开发策略有:建立赛事竞争力平衡机制;电视转播权的整体出售;建立电视转播权联合购买机制;电视转播方式多样化等。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电视转播权价格、过度商业化、汇率、互联网、赛事播出时段等在电视转播权收入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源进行研究.电视转播权收入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要收入之一.为了降低电视转播权收入中存在的风险,增强体育赛事的抗风险能力,需要找到那些会造成电视转播权收入减少的风险源,并对其引发的电视转播权收入减少的过程进行分析,为赛事管理者监管这些风险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中学教师双休日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活动内容以健行或慢跑、羽毛球等休闲项目为首要的选择;活动的时段多选择在双休日的早晨和下午;活动的组织形式大部分为家庭、朋友;工作负担重,生活压力大,运动场地不足,组织形式单一是影响教师参加双休日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也论体育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是一个生产部门,属第三产业,也会生产出体育产品。目前,理论界对体育产品概念的认识,分歧显著,见诸书报杂志上的观点很多。为了明确什么是体育产品,划清体育产品与非体育产品的界限,需对体育产品的内涵和外延作出科学的明确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休闲运动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彭文革 《体育学刊》2001,8(5):121-122,125
对休闲与休闲运动的定义作了阐述;从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休闲运动的功能两方面,分析了休闲运动与体育教学结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如何深入体育教学改革,构建高校休闲运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体育思想对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发展影响的研究,认为体育思想的发展变化影响着我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经历的基本融合、断裂、协调等与体育思想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从文化学体系的制度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制度与阳光体育的实施制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民族传统体育的民俗节日、宗教祭祀、教育的传承机制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阳光体育机制的实施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带来了新的生机,本文从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外体育活动、体育运动竞赛等方面实现阳光体育机制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相衔接,旨对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和阳光体育实施提供裨益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武汉市社会体育人口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调查法、统计法,对武汉市城镇居民体育人口进行抽样抽查研究,并对城镇体育人口、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社会体育人口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众体育活动场地不足,宣传不够,缺乏有组织、有指导的体育活动。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体育赞助开发地区性学校体育赛事资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健  张国林 《体育学刊》2003,10(5):39-41
当前,职业体育的商业赞助经营活动已经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并使得体育活动与体育赞助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体育商业赞助市场的发展开创了十分宽阔的前景,同时为学校体育赛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对职业体育赞助的营销手段与学校体育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研究,结果证明,对学校体育赛事资源与体育赞助的互动开发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电视体育发展的动因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研究我国电视体育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我国电视体育发展历程的分析,得出我国电视体育取得飞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我国体育健儿参与国际赛事并有卓越表现、体育的产业化、电视媒体的产业化与集团化。还从体育频道的设置、体育节目的制作、播出和收视几方面概括了我国电视体育的现状,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联互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社区体育尚有很大的展开余地,学校体育改革存在很多问题。社区体育在体育认知、体育方法、体育场所、体育人口测试等方面需要来自学校体育的助力。学校体育需要在社区体育的镜面中对自身功能、技术学练、场所利用、赛事管理等方面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现有我国体育人力资源方面研究成果的分析,归纳了目前我国体育人力资源发展的研究现状及特征,展示了我国在体育人力资源理论现状及开发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了我国体育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上的不足,即有关社区体育人力资源以及开发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相对匮乏.尚未形成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体育人力资源理论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