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教材分析少年拳第一套由武术基本的冲拳、推掌以及弓、马步、虚步组成,全套共八个动作,是初级入门拳术。它属于闭合性运动项目,是一项发展学生上下肢协调性、爆发力和柔韧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作难度小,学生能较容易掌握。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包括弓步撩掌、虚步架打、跳步推掌、撩拳收抱等四个动作在内的少年拳第一套的5-8动,要求学生能将动作较高规格呈现,并且熟练掌握技术动作的路线、发力及攻防技击内涵。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武术运动员在进行武术对练时要了解武术对练的基本概念,这对于他们掌握武术的精髓、提高武术修养是十分有益的。武术对练是在各种武术单练的基础上组成的套路练习,它包括踢、打、摔、拿、击、刺、劈、撩、砍、点、蹦等技击方法,由2人或3人进行。武术对练的作用在于使练习者进一步体会和理解各种武术单练套路中的每个动作的技击意义,从而提高练习者对武  相似文献   

3.
内家拳以佛道两家理论渗透融合为基础,以丹道、经络、阴阳为本体,有着不同于其他拳术的特殊的训练理念、习练方法、技击技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深邃精微和独特性。但是在现有的武术竞技体制下日渐势微,逐步退化,挖掘、整理、继承、大力扶持和发展内家拳术已成为武术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广东洪拳为研究对象,以泉州太祖拳为比较对象,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广东洪拳和泉州太祖拳的历史渊源进行透析,对二者的技术特点、风格特点及技击原则进行对比研究,尝试揭秘广东洪拳之历史渊源。经研究得知广东洪拳与泉州太祖拳在历史渊源、技术、风格和技击原则等方面关系密切,同出于南少林武术流派。  相似文献   

5.
用联系的观点看武术中的“外家拳”与“内家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内外兼修、术道并重为鲜明特点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中国传统哲理之奥妙。在其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武术集技击之大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技术体系及丰富的内容体系,因此也就有了对武术内容分类的众多尝试。其中,“外家拳”和“内家拳”代表武术流派中两种不同的技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正> 少年拳(二)是中学体育课的武术基本教材,整套动作短小精悍,简单易学,具有刚柔相济,攻防并施、体用兼备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抓住“技击性”这一武术最本质的特点,让学生不仅掌握动作的准确做法(会打拳),又能懂得动作的技击涵义和特点(知拳理),这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帮助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技术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现根据本人多年钻研及教学体会,将少年拳(二)各个动作的攻防涵义及应  相似文献   

7.
武术运动是非周期运动项目,动作复杂多变;因此其教法,包括示范面和示范位置的选择,很值得探讨。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武术教材——“少年拳”第二套中几个典型动作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供中学体育教师参考。“少年拳”第二套中第一动作,“转臂砸拳”是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转臂砸拳”这一动作前后方位变换,同时,上肢有较复杂动作,因此教学中必须采用分解教  相似文献   

8.
王俊法 《中华武术》2003,(11):17-17
俗话说:“眼为心灵之窗”。戏剧界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一脸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 拳谚中有“手眼相随”“手到眼到”的说法。 武术运动中的“眼神”虽不像戏剧那样充分体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惊、恐等,却最能体现出武术本质的核心内容“技击”意识。大家知道,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9.
中学武术教材少年拳第二套,是以小学少年拳第一套为基础组成的套路动作,难度和强度都比第一套有所提高,并且选编了少量的擒拿动作。少年拳第二套共有十二个动作,其套路的动作包括:基本手型有拳、掌、勾;基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唐顺之所作《峨嵋道人拳歌》的武学分析,认为《拳歌》中蕴含和表露了峨眉武术:步伐灵活、动作敏捷、拳法多变,讲求技巧、力求实效、克敌制胜,以及刚之"崖石迸裂惊砂走",柔之"百折连腰尽无首"的刚柔相济和"一撒通身皆是手"的扒沾进身、挨肩靠背、撕打顶撞、擒拿锁拷的主要技击特点和艺术风格。体现了"调息"的武道追求。  相似文献   

11.
从"暴力美学"视域审视武术技击美的心理归因及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暴力美学"的全新视角,对武术进行客观审视.武术的攻防技击美是武术之美的核心,踢、打、摔、拿、击、刺、劈、砍等组成武术攻防的基本要素是原始暴力元素的体现,对人性攻击本能的崇尚和人们的英雄情结是武术彰显攻防技击之美的心理归因;武术技击是"暴力美学"时代武打影视的核心素材;通过对武德的强化、武技的规范、规则的制约、美感的提升等,最大化弱化和消解武术中的"暴力元素",使武术呈现出适度体现"暴力元素"又巧妙消解暴力的二律背反态势;弱化和消解暴力是武术技击美的特质,也是"和谐社会"理念下武术的生存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少年拳套路短小精悍、连接紧密,以武术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单个定势动作为主,难度适中,便于教学和普及。套路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腿部动作以武术中最常见的弓步、马步为主。两套中共出现弓步9次、马步3次,学练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下肢力量,上肢以拳法、掌法为主,简单易学。二、整套动作具有较强的攻防含义,实用性强,如架冲拳、横拳、蹬踢腿、侧踹等。充分体现了武术特有的技击性和技巧性,非常适合少年儿童的兴趣需要和心理特征。三、套路动作均是在上、下肢及身体各部位同时运动中完成的,能有效提高人体神经中枢系统的调节性和身…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探索武术教学的方法。通过对初级拳第二路动作的技击用法分析进行教学。并采用分组比较的方法,理论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得出:运用对动作技击分析法教学比传统讲解、领做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这种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胡家戳脚拳     
单汝柏  马世良  孙劲 《精武》2010,(12):38-39
戳脚拳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不可缺少的一枝奇葩,因为各门各拳种在技击对抗中,都强调“拳是两扇门,专凭脚打人”,或是“拳打三分,脚打七”、“拳是两扇门,无腿不打人”,从这些名句中不难看出,在武术技击中缺少腿功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5.
力与速度在散打技术中的体现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武术运动形式之一的散打运动,主要体现了武术运动的本质特性——技击性,它主要通过远踢、近打、贴身摔来完成技术动作,是一项具有极强对抗性的运动项目,在“争斗”和“击打”的过程中,力和速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力和速度在散打中的体现和应用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为使武术的原生态文化在当代社会更好地呈现出来,重点从拳理、技术、具体练习等3个方面研究了武术传统中的自然生态。首先重点以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为例,剖析了武术拳理是揭示自然现象的中国哲学思想在武术中的具体反映。其次,从4个方面研究了武术使人体回归自然协调的本能状态的具体途径:即:模仿动物、象形取意;注重成套动作练习;采用松沉、轻柔、徐缓的练习;进行以意想假借为特点的站桩练习。最后,简要说明了武术界提倡到大自然中行拳走势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燕明剑 《灌篮》2021,(2):53-54
象形拳是中华武术文化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渗透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许多基本理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表现形式。本文概述了象形拳的发展源流和技术特点,以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作者认为,象形拳教学的关键,在于实现外形夸张的象形动作、攻防兼顾的技击意识和扎实稳健的武术功法的有机结合。为达到形神兼备、攻防兼顾,演练者的细致观察、形象思维和刻苦训练是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的吐纳功法入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武当》2005,(12):22-22
太极拳的“吐纳”属于武术门类,也渗透着中医学的内容,但不包含硬气功。太极拳的“吐纳”称为内功,是构成太极拳的三大要素之一(另两个要素为技击、导引),是“内家拳”的由来。“敷者,运气于己身……。盖  相似文献   

19.
武兵 《武当》2004,(9):36-39
少林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点明显,体系完整,既有拳术、器械、对练,又有实战散打、技击功法等内容,其中少林拳又被誉为中国武坛四大名拳之一,而少林五花连环拳便是少林拳种的优秀代表。  相似文献   

20.
太极拳是以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太极理论来阐释拳理并为之命名的传统武术套路.太极拳的动作看起来柔和缓慢,每个动作之间势势相连,招式绵绵不断,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健身效果.古老的太极拳有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和练习方法,在几百年的传习演练过程中拳师们总结出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也形成了一套较固定的、适合该拳的传统教学步骤.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步骤运用在高校武术教学中时,就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文章通过对太极拳传承发展的意义及教学法的改进阐述了“慢拳快教”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