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潘龙 《收藏界》2013,(12):93-93
这枚正面带有网状纹饰的行书“元祜通宝”折二钱(见图),直径30.1毫米,穿径7毫米,厚1.5毫米,重6克,锈包艳美,开门见山,系笔者在二十年前所得。  相似文献   

2.
明“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有小平、折二、折十等。“天启通宝”四字楷书,小平钱除光背外,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多种文字。笔者藏一枚“天启通宝”光背小平钱。钱径24毫米,穿面径4毫米、背径5.5毫米,厚2.5毫米,重6.7克。黄铜质地,钱体厚重,包浆自然,有流通磨损且边缘受重击变形之痕,是开门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3.
董良义 《收藏》2019,(1):47-47
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铸行的“元丰通宝”钱,有铜、铁两种材质。分小平、折二两种币值。铜钱铸造精整,有行、隶、篆三种书体,钱文书写遒劲有力,可以组成多种标准对钱。  相似文献   

4.
笔者所藏三枚北宋元丰异版钱,经查,有关北宋钱的著作中均无该三版钱的图录及记载,故应为谱外品。三枚钱均为行书体,其中一枚为小平钱,其余两枚为折二钱。笔者将版别分别定名为:北宋元丰小平行书异元版、北宋元丰折二行书异宝版和北宋元丰折二行书日宝版。  相似文献   

5.
邹桂山 《收藏界》2011,(6):84-85
北宋神宗朝铸造的"元丰通宝"年号钱特别多,据说每年铸造量达数百万贯。所以近千年来至今,古钱市场上元丰小平钱和折二钱几乎随处可见,比比皆是。在古钱市场刚开放时,有一次见到有称重量卖北宋古钱的,因此买了数斤回来,回家大概看了一下,发现里面竟有三分之一是"元丰通宝"大小钱。  相似文献   

6.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铸行“圣宋元宝”、“圣宋通宝”钱。通宝分为小平光背和小平型背“当伍”两种,居中国古钱珍品之列。笔者珍藏着一枚“圣宋通宝”钱,径24毫米,穿5.5毫米,厚1.5毫米,重4.2克。小平光背“圣宋通宝”在查阅过的钱谱里只发现三种版式。笔者所藏这枚钱,同《历代古钱图说》第95页1033号“圣宋通宝”拓片文字两相比较,字体、风格、气韵颇为相似。后者字迹清晰,毫  相似文献   

7.
张建功 《收藏》2013,(12):77-79
泉友姜峰先生藏有一枚珍稀的异年号合背新疆红钱.正面为“光绪通宝”。背面为“道光通宝”,直径26.2毫米,厚1.2毫米。  相似文献   

8.
延晶平  杨新秦 《收藏》2008,(8):145-145
2008年4月初,凤翔县一农民在挖地时刨出了16枚古钱币。其内涵有唐开元通宝2枚,北宋祥符元宝2枚,成平元宝1枚,元丰通G2CK,其中折二钱1枚,元符通宝1枚,圣宋元宝1枚,政和通宝1枚,大观通宝1枚,宣和通宝折二钱1枚,金正隆元宝3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发现了1枚极为少见的唐合背乾元重宝(见图)钱。这批钱币上限为唐开元通宝钱,下限为金正隆元宝钱。现就这枚合背乾元重宝钱进行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9.
刘红俊 《收藏》2006,(2):100-100
我的收藏是从古钱币开始的,其中不乏珍品,如包金贝、天启背二银钱等。一枚直径2.4厘米、穿径O.8厘米、厚仅0.5毫米、重2.1克的宋代元丰通宝小平钱(见图)也是我的珍爱。  相似文献   

10.
温苏 《收藏》2009,(5):119-119
笔者藏有一枚清代“道光通宝”钱,较为特殊。该钱直径27.5毫米,厚2毫米,重8.2克;面文“道光通宝”中的“通”字为双点通版,背文为满汉文“宝临”。其铜质精良,铸工尚可,包浆熟旧、自然,唯钱文稍显粗糙(见图)。  相似文献   

11.
叶伟奇 《收藏》2008,(12):123-123
数年前,笔者从福州市花鸟市场地摊上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其面文对读,背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见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淮在位期间(1875-1908年)铸造的年号钱。所见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唯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2.
许杰 《收藏界》2012,(10):85
"至正通宝"为元惠宗(顺帝)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8年)所铸,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当十等五大类。此五类钱皆铜优制精,品种繁多。背部有蒙汉文纪年、纪值、光背等不同版别。笔者收藏一枚"至正通宝"当十大钱。此钱为细字版(在华光谱著作中定为五级),直径4.64厘米,厚度为4.2毫米,重  相似文献   

13.
钟旭洲 《收藏》2010,(3):118-119
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1131~1162年)铸有“绍兴元、通宝”两种钱币,且有铜、铁质之分。在铜质行用钱中,“绍兴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其钱文旋读,书体篆、真成对,制作颇为精整。“绍兴通宝”亦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直读,书体则皆为真书。另外,谱录中又有“绍兴通宝”瘦金体旋读折五、折十型试样大钱存世。  相似文献   

14.
陈联廷 《收藏》2009,(11):121-121
笔者藏有一枚安南(今越南)所铸“明德通宝”花穿钱,背文为草书“万寿”二字。直径25毫米,重5.5克(见图)。生坑绿锈,令人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5.
许杰 《收藏界》2010,(7):84-84
“大中通宝”为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前称吴王时(公元1361-1367年)所铸。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及折十共五等。“大中通宝”四字楷书,直读。除光背者外背文有纪值、纪地、纪值兼纪地四类。“洪武通宝”为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所铸。形制同大中钱,也分为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面文“洪武通宝”楷书,直读。除光背者外背文也有纪值、纪地、纪值兼纪地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16.
苏定鸿 《收藏界》2010,(4):91-91
靖康钱无论何品种,都很珍贵,靖康对钱更为珍贵。笔者有幸藏有“靖康通宝”折三真、篆书对钱。  相似文献   

17.
笔者藏的这枚“天启通宝”是元末铸造,此泉是笔者集泉几十年中见到的元“天启”中最不易见到的大珍品。这枚“天启”钱,银质,径25.5毫米,厚1.4毫米,重3.7克,生坑,通体银锈,美品,唯在“启”字下有一小孔,余无他伤。元代来年红巾军领袖徐寿辉于天启元年(1358年)铸“天启通宝”,翌年改号“天  相似文献   

18.
我于2005年初,以五枚品相完美的"大观通宝"折十钱,从一位泉商手中换得这枚长捺大观(图1)。此枚钱币直径41.2毫米,穿径11.2毫米,厚3.1  相似文献   

19.
《收藏》2017,(1)
正近获一枚至正通宝折十大钱,甚是喜欢,欣赏之余也对它的历史背景产生了兴趣。至正通宝为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年)始铸,正面钱文楷书对读,端庄秀丽;背穿上则以蒙文纪年或记数,分别铸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等字样。是品至正通宝折十大钱(见图),直径45毫米,厚3豪米;背穿上以蒙文纪值。蒙古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后重视农业生产,使得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逐渐代替了畜牧生产。由于元朝的疆域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  相似文献   

20.
三体钱欣赏     
张业 《收藏》2006,(6):100-101
所谓三体钱,即一种铸币其钱文采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书体。比如,《南唐史》说:“元宗铸唐国通宝,有篆隶真三体。”又,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太宗即位……亲书淳化元宝三体字以铸钱。”《古化杂咏》:“北宋唯淳化与至道钱各三体文”,“元丰、元符、绍圣、圣宋诸钱……易真行草而为篆隶行或篆真行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