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殷铁军 《精武》2010,(7):50-50
吴海清先生,生于1918年正月初三,河北省清河县人氏。幼年习武,练八方捶等拳术,后与顾印珂(外号“顾半趟”)先生一块磕头拜武氏太极拳第一代传人葛福来先生为师,开始学习武氏太极拳。顾印珂是吴海清先生的亲姐夫,二人早起晚归勤学苦练,  相似文献   

2.
我练武术已有十几个春秋,在十几个严寒酷暑的磨炼中,我有了一定的成就,我也因练二指禅,有了一点点小名气。 妈妈告诉我,我自出生那天起就没有离开过药罐子。6岁那年,爸爸、妈妈送我到一位善武术的徐金胜老师家,让我拜他为师习武,当时目的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后来,我竟慢慢地喜欢上武术了。那潇洒的姿式,刚猛的击打,使我回味无穷。我一心投入了训练,不知  相似文献   

3.
万慕通 《精武》2004,(6):18-19
我从9岁起,就生活在我国著名武术家、自然门一代宗师、叔父万籁声身边,习武学医54个春秋,因此,万籁声亦是我的老师。万籁声老师文韬武略,功力深厚。我实是谈不上学成什么,发扬继承什么,只是自1979年始,在叔父万籁声的指导下,专心研究技击,下苦功研习自然门内功。万籁声老师百年诞辰已过,最好的缅怀莫  相似文献   

4.
一、我看出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忧与喜我作为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的专家评委,先后看了"五祖拳""梅花桩""八极拳"三个单拳种的擂台角逐以后,最突出的感受有两点:一是抢救中国传统武术的紧迫性,二是扶持中国传统武术的希望性。参加此次擂台赛的选手中不少是名师之后,且习武多年,拳械套路表演的水平也不错。但是一走上擂台就不  相似文献   

5.
李承祥老师是哈尔滨市呈祥武术俱乐部及哈尔滨报业大厦呈祥太极拳健身中心的理事长。李老师从事武术工作五十余载,儿时的愿望支撑他成就了一生的武术事业。李承祥老师在童年的时候,特别喜欢听大人们讲《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古典故事,羡慕书中那些精忠报国、除暴安良、忠贞义气的英雄好汉,于是立志习武,以求将来报效祖国。年少的李承祥就这样迈进了武术的大门。历经无数磨练和考验,终于圆了儿时的梦想,成为武术界的佼佼者。1954年,李老师在哈尔滨市第3武馆学习少林太祖拳(李老师现为少林太祖拳第6代传人)。习武是十分辛苦的,尤其是对于…  相似文献   

6.
五老图     
张凯 《武当》2006,(8):54-54
本片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袁敬泉师伯所赠于我留作纪念。今公开展示,是借此机会缅怀几位武术老前辈,并表示对先贤的敬佩之意。右一:袁敬泉老师(1899—2002)。袁敬泉,字文海,河北琢州人,幼年习武,拜大兴县第五国术社社长陈友清学习三皇炮捶拳械,尔后又从王芗斋学习大成拳  相似文献   

7.
小舟 《精武》2005,(9):10-10,9
为王庚魁“定位”是件很难的事情,真的很难。不夸张地说,从我见到他的那一刻起,我一直在思考。说他是武术家吧,他的名望不够;说他是武术爱好者吧,他痴迷武术的劲,一般武者又没法比。我想了想,还是叫他“痴武者”吧,虽然平淡,倒也贴切,而且有据可证。其一,王庚魁今年三十六岁,却习武三十一年,而且在“娘胎”里就“看着”父亲习武,可以说胎教以武术为主。其二,为习武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自愿在单位看收发,自愿“未老先衰”而赢得习武的时间和条件。其三,因沉迷武术,被人称为“武痴”。他苦读武术拳经,研习功力,对形意、一气、两仪、三体、四法、五纲、  相似文献   

8.
盛松芬 《精武》2009,(9):74-75
我自幼随父习武,后又拜在几位老师门下研习武术,断断续续已有四十多年的时间。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使我无论在拳术上、还是理论上,总感觉有学不完的知识。平时我喜欢记笔记、写感想、搜集有关武术方面的资料,如今我喜欢在博客中释放自己习武、教武的感悟。武术这一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一直让我对她“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9.
唐豪先生是我五十年前的老师。那时,我在南京中央国术馆学习武术,唐先生任国术馆编审处长。 唐先生原名唐范生,江苏武进县人。从小就喜爱武术,曾在上海从师习武,后来到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帝园大学法律系。中央国术馆成立不久,他即受聘来到这里。编审处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编审教材、整理资料、教授学生文化课程,同时还负责主办《国术周刊》等。  相似文献   

10.
程凤玲 《武当》2009,(1):54
我是吉林省延吉市省示范幼儿园(向阳幼儿园)的一名专职少林武术教练。本人出生于河南省嵩山少林寺孟州,自幼习武,1996年退休,1997年回到故乡河南省孟州武校任教。1998年又回到延吉市,在人民公园义务教授少林、太极、木兰拳扇剑,同年到上海又跟周香妙老师学习国家规定木兰拳扇剑。十年来,我习武不辍,酷爱木兰。  相似文献   

11.
张颖 《武当》2015,(2):64
我习武近二十年,我的师父习武五十多年,我身边的人习武也多在十年以上,习武数十年的人亦不在少数。我所在的河北保定是武术之乡,武术流派较多,习武之人颇多。但近十年来,我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对传统武术有兴趣的人不少,也不乏年轻人,但坚持下来的极少。有的师父教了不少人,但大多不过一两年,年轻人都不见了,剩下的多是五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不是说老年人不能有所成就,而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特性决定了,只有经过十年、二十年的系统训练后才能小有收获,而且训练强度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更何况五六十岁的长  相似文献   

12.
以往研究在评价清代禁止民间习武政策时,多因循“封建统治者惧怕颠覆政权——严禁民间习武——阻碍武术发展”的解释范式而予以批判,却忽视了禁武法令中“打降”二字所隐含的另一个武术世界。厘清“打降”二字背后的史实,是理解清代禁武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梳理清代禁武政策的基础上,从打降的产生、武艺及组织、社会危害、整肃治理等四个方面,深刻揭示清代禁止民间习武的原因。研究认为:(1)清代统治者正式干预民间习武始自雍正五年上谕的发布,此后历朝均沿袭该政策。该上谕原本无题名,其本意是“禁打降”,而非“禁武诏”或“禁武令”。“打降”最初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是对恃武为恶的打手组织的总称。(2)雍正只能算清代首位以国法形式禁武的统治者。从明末至清初,以海瑞、于成龙为代表的江南官员早已开始治理打降。但打降屡禁不止,清代中后期逐渐进化为秘密会党并蔓延至全国。(3)学界应摒弃“封建统治者惧怕颠覆政权——严禁民间习武——阻碍武术发展”这一解释范式,清代禁止民间习武是当时部分习武群体恃武为恶的行为与统治者维持社会治安的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集邮九问     
1.您是何时开始集邮的?我在中学时就开始收集邮票。集邮的目的是从邮票上学习一些知识。20世纪50年代,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姐夫在摆弄邮票,我凑了上去,看来看去就产生了兴趣。还记得  相似文献   

14.
昔日,巾帼女杰奥运争光今朝,武坛元老永葆青春无钱买药才练武我出生在河南省开封古城的一个贫民家庭里,从小体弱等病。当时开封练武术的人很多,父母因我身体不好,又没钱买药,就希望我能受益于武术锻炼,借以祛病。所以,我从小就开始学习武术了。我的老师白天劳动,晚上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来教我们。我是白天上学读书,晚上练拳习武。我学武术是有很多困难的,在封建思想束缚下,亲友、邻居们的闲言蜚语,就像初春时分开封常常刮起的风沙那样灌进父母耳朵里。有人说:“闺女家连脚也不裹,男男女女混在一起,蹦蹦跳跳真不像话,难道想…  相似文献   

15.
引子人们都知道,浙江诸暨因有西施而显得人美,因有五_而显得景美。五泄是诸暨最有代表性的景区,它是一条起伏狭长的开阔盆地,三面环山,一面朝水,由低到高的五个大小不等的瀑布组成,它的出口被一汪碧清的水库堵住,凡到此一游者都得乘游船或快艇才能进入。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不仅使景区被群山绿树封闭,有点像世外桃源,而且特别宁静清新,非常适合习武养生。美籍华人陆天龙老师就把这里当作伊甸园,在此修炼。  相似文献   

16.
儿时起我就喜欢下水摸鱼,长大了又迷上了垂钓。而我的钓技是在姐夫的言传身教中得以提高的。40年前“深水潭边斗双雄”的一段往事,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七月流火,稻花飘香,盛夏时节,正值暑假,一天,冒着难耐的酷热,姐夫领着我和几个小钓友到拉法破子山下的大河去垂钓。玉带般的拉法河九曲回肠似的紧贴碰子流过,不知何时竟鬼斧神工般地把陡峭的山砬底部冲出个凹向碗体的深水潭。河水流到潭里几无流速,稳如死水。我们一行踩着河滩上被陀的鹅卵石来到了潭边,只见山碰上杂树丛生,潭子里风平浪静。姐夫说,鱼儿经不住炎炎烈日的晒烤,…  相似文献   

17.
金炼老师是北京市东城区小有名气的武术教练员,他在全校学生中普及武术教学,创编了基本功及套路,教授24式太极拳。武术队还练刀、剑、棍等,形成了全校师生人人习武的大好局面。可在1989年前,金老师却是一名对武术一窍不  相似文献   

18.
汤雪虎  金安 《武当》2013,(7):35-36
在苏州市人民路文庙广场前,每天都能看到一位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的老人,只见他舞动着一柄青龙偃月刀,一招一式都是大师风范。在他周围是一拨年轻人和小朋友,正在他的指导下练功习武。他就是我的恩师,武术界著名国术大师张子元老师。恩师今年九十七岁,苏州人氏,习武生涯八十余年,师承武术名家尤晋卿先生,先后又拜著名武术大师徐宝林先生和姜荣樵先生为师。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练就一身好武艺。"子元为人真诚,一身正气,习武刻苦,悟性很高,是块练武的好材料。"这是三位祖师对恩师的评价。师  相似文献   

19.
九问     
1、您是什么时候开始集邮的?您有怎样的集邮经历? 1933年,我出生在大连市郊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没有见过邮票。1945年日本投降,大连解放。1947年,我考入大连中学,在姐夫家看到他收集的日本、伪满及其他国家的邮票,很新奇。姐夫向我讲了邮票的用途。为什么收集它,怎样保存等,并送给我一些邮票。从此,我对邮票产生了兴趣,开始攒邮票,并成为一生的唯一爱好。  相似文献   

20.
学生时期的我就迷上了垂钓,可由于学业在身,平时无暇光顾钓场,因而每年的暑假便自然成了我的“垂钓节”。初中毕业那年,我刚参加完“中考”,就急不可待地坐上火车直奔姐姐家。姐姐家地处群山环抱、水网密布的蚊河,加上姐夫也是个垂钓迷,所以每年我都愿到姐姐家度过那令人陶醉的假期。到了姐姐家,我顾不上旅途的疲劳,整整忙活了一个下午,早早做好了外出垂钓的一切准备工作。正巧第二天是礼拜天,凌晨两点来钟我和姐夫就踏上了征途,到离市区四五里路的北大河去钓鱼。这北大河是松花湖的支流,河里鱼种繁多,是个十分理想的钓场。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