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全运会成绩透视我国田径男子跳跃项目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法、统计法和比较法,对全运会田径男子跳跃项目成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系统分析了我国田径男子跳跃项目成绩"下滑"的原因,提出了振兴我国田径男子跳跃运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4个赛季国际滑冰联合会速度滑冰世界青年赛事成绩统计、分析,提出除男子500 m项目仍在国际上具备一定竞争力外,我国在青年女子成绩整体呈下滑趋势,已失去在500 m项目上的优势,男子中长距离项目成绩尚可,但上升空间不大。在与亚洲的日本、韩国的较量中已落于下风,而以荷兰、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传统强队在其各自的优势项目上仍延续着良好的势头。提出应正视我国速度滑冰在青年赛上出现成绩滑坡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中国速滑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3.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我国第13届运动会田径比赛的最好成绩与第12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的最好成绩分别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短跑项目男女的最好成绩都有小幅度提高,中长跑项目男女的最好成绩都呈现下滑态势,田赛项目女子有所进步,男子严重下滑,我国男子和女子的整体田径竞技水平都比较落后.建议制定有效的训练方针、加强对青少年的培养、巩固优势项目的优势,增加劣势项目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我国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运会田径比赛获得前三名的运动员成绩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10、11、12届全运会田径比赛男子项目总体成绩有所提高,具有很大的发展势头和空间,110米栏、400米栏项目成绩呈逐届下滑的趋势,且下滑较明显;女子项目总体成绩下降趋势,且成绩下滑较明显,只有200米、标枪项目呈逐届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领会教学法”的思路──球类运动项目教法新趋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领会教学法”的思路——球类运动项目教法新趋向●廖玉光杨静珍钱铭佳众所周知,球类运动是一种技术、战术结构精细复杂、活动环境变幻莫测、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许多资料表明,球类运动在整个中小学体育中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香港,约为全年...  相似文献   

6.
球类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分析与综述、逻辑类比等研究方法,对球类运动项目传入我国的基本途径及原因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球类运动传入中国是近代中西体育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产物,既有文化同化下的输入与移植,又存在有意识地寻求与主动地吸收的双向过程;古代中国的球类游戏与现代球类项目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为球类项目传入中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球类运动在中国的传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十分密切;由于球类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相似文献   

7.
文章文对我国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中属于优势竞技项目的短道速滑作为研究的重点,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第16-21届冬奥会上奖牌分布情况和国内短道速滑联赛各项目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总体上我国短道速滑女子项目优于男子项目,短距离项目优于中长距离项目,但与世界短道速滑优势国家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为正确认识我国短道速滑的竞技实力,对我国运动员历届冬奥会上竞技实力表现、国内联赛竞赛成绩和后备人才结构状况进行分析,进而透析我国短道速滑项目的竞技实力状况。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近20年我国女子田径耐力性项群竞技水平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20年来,我国女子耐力性项群竞技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突破,1993年的第7届全运会是我国耐力性项群最辉煌的时期;在经历了第7届全运会的鼎盛高峰期后,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逐渐衰退,且下滑的态势基本一致;女子耐力性的各个小项目的运动成绩几乎快要回落到20年前的运动水平,只有女子马拉松项目一直在稳步上升.造成女子耐力性项群竞技水平持续性下滑的至关重要原因在于思想开放不够、人才储备匮乏、缺乏科学训练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9.
第29届奥运会中、美、俄奖牌分布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中国、美国、俄罗斯3国运动员在第29届奥运会获得奖牌项目分布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竞技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奖牌数增加、奖牌项目分布更加广泛;传统优势项目获得39枚金牌,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潜优势项目为金牌总数提升做出了贡献.但我国金牌项目扎堆,金银铜比例呈现倒金字塔现象;游泳、田径项目奖牌严重歉收,特别是田径金银牌数为零.美国除了田径、游泳两个优势项目外,奖牌均匀分布在各大项中;美国获得金、银、铜牌比率比较均衡,实力不可小觑.俄罗斯成绩严重下滑,在多个项目上丢掉多个金牌和奖牌,金牌榜和奖牌榜上均排在第3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2007---2013年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男子甲组田赛前八名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学生多个田径项目的竞技水平表现出并不一样的变化态势:跳高项目水平较高且成绩稳定;跳远、三级跳远、铅球、标枪长期在一个较低水平徘徊且发展不均衡;铁饼竞技水平不断下滑,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11.
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阐述了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确立的理论基础,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的结构基础,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的价值基础,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确立的原则,并构建了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的指标体系,旨在为女子网球运动的训练及运动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武术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影响,并分析了太极拳与奥林匹克运动融合的有关问题及未来太极拳的征奥思路。在解析中国武术进奥运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对太极拳进入奥运会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促进武术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融合,加快武术进入奥运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唐代女子参与的主要体育活动(球类、百戏、户外休闲、游戏娱乐等)进行梳理,分析唐代女子体育多元化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唐代女子体育呈多元化兴起的局面,其所创造出的丰富体育文化硕果,是唐时期妇女长期从事体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对唐代女子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对于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振兴我国体育产业、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国内女子手球项目的制胜因素,特对2012年“华奕”杯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中的39项技术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女子手球项目制胜因素有3个方面:包括射门技术、突破技术以及门将技术。胜方8项射门技术指标、5项突破技术指标、9项门将技术指标优于负方,(2)在犯规技术上,胜负方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负方的警告、罚出场2min、红牌次数高于胜方,提示胜方在犯规技术上更加注意。  相似文献   

15.
女性身体观是对女性身体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女性体育是以身体为作用对象,以身体活动为手段,以身体改造并进而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女性体育的发生、发展受思想观念的制约性影响.由于两者都作用于身体,所以女性体育受女性身体观的直接影响.研究认为女性身体观对女性体育起着导向、规范和动力的作用.女性体育在女性身体观规定的框架中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地与女性身体观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旨在探讨女子举重运动员初潮年龄、月经失调情况等特点,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月经周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运动员初潮年龄在正常范围内;运动员月经失调发病率较高。结论:举重运动训练对月经周期有一定影响,运动训练要根据月经周期安排。  相似文献   

17.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双向理论的导引下,球类领会教学法形成了项目导入、比赛赏识、战术理解、临场决断能力培养、技能执行和运动表现等单元构成的教学流程与模式.领会教学法学习效果的评量采用技能评量、认知评量、情感评量与社会行为评量等方法.领会教学法具有运动情境中的乐趣激发、学生技能战术的自主性提升、游戏比赛的系统设计、战术与技能的双向驱动和益于终身运动习惯养成等特色,对摆脱以运动技术传习为核心的旧观念、形成球类教学新思路具有典型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体育今日面临处境:走出奥运,走进生活。体育产业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最大亮点。由此体育要走出制造金牌"举国体制",进入举国玩体育,全民热爱运动的境界。以受欢迎程度,世界三大球类运动不是"足球、篮球、排球",而是"足球、板球、曲棍球"。让乒乓球、羽毛球运动成为中国的NBA。印度的板球运动是我们好榜样。中国体育运动的管理决策核心应该在教育部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子网球突破因素与持续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女子网球进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举国体制、科学训练、体育科研的协助、教练队伍水平的提高等都是我1114t-子网球突破的重要原因.根据目前运动训练学中较为热点的观点结合网球项目的规律,认为我国女子网球发展需要在后备人才的培养、训练细致性、竞赛体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ocuments how a unit of student-designed games can create a more meaningful vers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PE) for disengaged students, a version that enhances the educational legitimacy of the subject matter by affording it worth in and of itself rather than being justified for other, extrinsic or instrumental reasons. Furthermore, it seeks to develop new knowledge relating to the conduct of game instruction within PE, by using Suits' theory of games. Drawing on Suits' theory, we develop a conceptual model that is intended to represent the hierarchical processes that occur in gameplay through student-designed games. This model is then tested via examination of the experiences of a cohort of teachers and their year 10 students from a mixed secondary school in the greater London area. From our discussions with the students, it is argued that the key focus of the games that these students were used to playing was the need to ‘play the game well’. By contrast, we sugges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provide more meaningful experiences to students if a more philosophically driven and less efficiency-driven approach to games is taken, following Suits' lead more closely. By exploring the loop between and around lusory means, lusory goals and constitutive rules (the aspects of Suits' theory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represent student-designed games), students engage with a more meaningful games experience than simply playing the game well. This ‘new’ approach to games may offer counterbalance to the ideological tendencies now emphasized in countries and contexts that celebrate instrumental outcomes of performative PE and sport rather than affording worth in and of itself to the curriculum’s subject mat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