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体育的起源以及体育与文化的融合过程,认识到体育的产生和发展是在主体与客体、自然与文化、这样一个不可分割的同一体中形成的。体育是人类认识自身、改造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体育以最集中、最强烈、最壮观的形式,体现着主体与客体这样一对哲学范畴,同时也反映着既是自然、又是文化这样一对哲学范畴。揭示出在当代,体育必将成为完善人类健全的体格、高尚的道德、博大的情怀、坚强的意志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苦难的反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追溯到希腊体育运动及其奥林匹克,探索了体育的哲学基础。认为体育的哲学基础源自人类由始以来存在着的感性与理性、肉体与精神的冲突与协调。在古希腊,体育和音乐一样是“酒神精神”的代表;到近代,体育同样扮演着张扬肉体活力、反抗理性束搏和文明压抑的角色。体育的哲学功能来自古希腊开始传至今日的“和谐原则”,即力求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精神与肉体的一致。因此体育在西方既有着古希腊时的辉煌,又有着今日的发达与中国等东方国家的传统体育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3.
体育哲学是深刻的、是伟大的、是本能的、是人类生存进化的历史总结,是一个需要寻找的难解秘密.黑格尔先生在<历史哲学>中隐约表露出他对于体育运动的钟爱,并遗留下了思想的线索.在历史语境中,体育运动与古希腊民族精神的结合,是实践积累后的思想总结,这种过程续写着体育运动与人类的历史情感,是体育运动哲学思想的历史升华.让我们进入<历史哲学>的世界中,寻找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主动感受体育运动带给人类的历史情感、思想关怀和哲学观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体育技术课程师资及其教学与体育哲学精神的关系,研究了在培养体育技术课程师资体育哲学精神的重要性.指出体育技术课程师资的体育哲学精神培养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5.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哲学视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旗 《体育与科学》2001,22(2):42-44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是人们在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运动规律时所应用的方式、方法及指导这些方式方法的基本原则所构成的理论体系.文章从研究方法论的释义出发,简述了现代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系统,并从哲学层面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论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聚焦于思维方式境迁,对当代中国“体育本质”重新发问。凝聚体育哲学学者在体育之所“是”与所“在”上的争议,彰显当代体育哲学论战背后的“分析式”与“存在式”2种思维方式的此消彼长。发现:左右体育哲学学者思考的是深匿于概念定义、理论阐释与争议中,以特定哲学理论为代表的思维方式,其间呈现一条从“西方逻辑”向“中国智慧”迁移与融汇的过程。古典时代的“符合论”、近现代康德之后的英美分析哲学、欧洲大陆哲学分别对古希腊竞技理念、当代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并产生西方逻辑下的体育哲学“分析主义—实用主义”“社会学—历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模式。随着西方逻辑的解释乏力与概念困境的出现,中国体育哲学汲取西方体育哲学理论成果并兼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初步形成“知行合一”特色体育哲学的“智慧式”思维方式,进一步促发了对体育学与哲学关系的反思,并形成新的体育哲学概念与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线索:从艺术哲学中对古希腊体育运动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与体育两种元素都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体育趋向于身体,艺术趋向于精神,但都是人类抵御衰败和虚弱的武器。在古希腊这两种元素有过冲突和融合,随着哲学思想的到来,艺术成为附庸,体育被抛弃。从艺术和哲学的线索出发,从中寻找本该属于体育的精神元素,体育是身体运动的哲学。  相似文献   

8.
本从哲学本体论出发,以对“体育是什么”的提问方式的反思为前提,认为在现代语境下,应当追问体育的化意义,而在现代性处境中又必须以身体的本体论为理论基石,“身体成为存在的确证”是对当代体育的化意义的尝试性的解答。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探究身体与体育之间的关系,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中西方的身体哲学,对身体修行进行探索和思考。研究认为:身体修行所表达的“身体”可被看作心——自我的实践场,它是自我道德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生命实践之本体,是人类将理想的自我建构为现实的自我的结果,更是人类反映自我精神诉求的一种方式。修行是一种实践,它是人类将想象的自我变为现实的自我的一个过程。在修行的过程中,人类对身体注入了其自身自我想象的因素,使其具有“超身体”的意义,其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使理想自我的现实建构服务,其内驱动力来自对理想自我的精神信仰。在当代社会,体育是最佳的身体修行,它使身体在外在磨砺和内在颐养的结合中实现自我提升,旨向的是“天人合一”的大美身体;中西方体育在身体修行形式、修行特征和修行重点上存在差异,可以预见的是中西方体育如果在未来实现和谐统一,将会使身体修行方式走向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内外兼并,并有助于实现人身与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奥林匹克哲学的困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奥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哲学的核心 ,人类有史以来所完成的任何竞技体育活动无不以“更快、更高、更强”为宗旨。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有差距的。在现代商业社会中 ,奥林匹克哲学和思想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差异 ,奥林匹克哲学显示了极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的所有精神元素中,只有体育运动始终伴随着身体的强健与衰弱,这一切的历史和文化线索都深深印刻在人类身体之中,身体铭刻下了体育运动的历史片段。转向于身体视野的人类应该首先关注和捕捉体育运动的历史路径,身体与体育运动的哲学关系就是主仆之间最为信赖和忠诚的情感联系和道德依附。体育运动对于身体的关注,转向于竞技身体、艺术身体视野之中,希望从身体哲学中寻找到体育运动的哲学线索。  相似文献   

12.
时间是人类存在最为基本的形式之一,对时间意识的思考始终被认为是古老的哲学难题.本文从体育文化的特殊性出发,描述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时间意识的嬗变,及其对体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体育中的时间进行现象学的还原,以求揭示其特有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深层生态体育观的哲学思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深层生态体育观是在吸收浅层生态体育观思想和深层生态学主要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体育发展的新观念.深层生态学赋予了深层生态体育思考的哲学前提,鲜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主要表现在:(1)弱化人类中心主义是深层生态体育观的哲学前提;(2)世界是整体和联系的观点是深层生态体育的世界观;(3)深层生态学所推崇的人与自然的共荣共生的价值论,为生态体育文明确立其"和谐"的价值观作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4.
体育不仅是一种运动与娱乐,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视角看,它是一种可以阅读的“文本”。它作为人类创造性的社会活动,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与人们社会心理、整体社会结构发生关系。通过对体育领域内各种符号、行为、制度安排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发现其既满足了人们要求娱乐,追求非理性的一面,即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气质,又理性的将它整合进社会系统中,保证了社会的和谐,表现了“日神”精神气质。前者通过平等代替科层等级化,自由宣泄代替自我约束,不确定性代替确定性等手段来完成,后者通过体育的商品化、民族化与国家化,体育地点的区隔化等途径来完成。这些途径具有现代社会的独特性质,它们又加深了体育自身理性与非理性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5.
竞技体育领域内的科技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而是有相应的限度.科技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僭越促使高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研发和应用,也造成体育科技主体的价值断裂,威胁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从哲学的视角审视竞技体育中高科技运用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主张在充分倡导科技自由的同时,应赋予积极价值导向,对策为:倡导以人为本的体育科技观;明确体育科技主体的道德责任;建立体育道德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加强体育科技立法和执法.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人类社会中最古老的文化形态,游戏的文化形态中具有运动竞赛的性质,游戏活动和体育运动的交融早在文明初期就开始了.原初性质的乐趣直接指向心灵,游戏无法拒绝;间接传达心灵,体育成为拒绝的对象.体育运动借助游戏的力量在古希腊进入到神圣节庆的仪式中,并体现着人类精神中的自由意志.竞赛获胜观念出现,使得规则划定出特定的运行空间,商业活动却导致违规事件的发生.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着异化的现象.游戏意义上的体育就是人类寻找幸福的过程,并表现出人类生命活动中最高级的自由.借助胡伊青加文化游戏论的视角,对体育与游戏之间的哲学联系,提出自己的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7.
擅于逻辑思辨的体育哲学研究与擅于以史为鉴的体育史研究既不应也不能区隔而作,思想史的梳理就是兼取两者的一种研究路径。挪威体育学院Gunnar Breivik教授在2018年国际体育哲学年会中所做的主题报告《从“体育哲学”到“体育的哲学”:体育哲学的历史、身份与多样性》(刊于2019年9月出版的《国际体育哲学》),以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推陈出新地启发新时期体育哲学的思考与论证方式。体育哲学是一种学科;“体育哲学”(Philosophy of Sport)是一种抽象式的体育哲学思维方式;“体育的哲学”(Philosophies of Sports),以复数形式表达意指在不同的体育场境下形成的人类思维。  相似文献   

18.
求真、向善和审美是体育课程的本体论追求.在真善美的哲学语境中"怎样都行"的体育课程观模糊了体育课程的"真义"所在,极易导致课程"万能论"和"无用论"的价值境地;其次,体育课程弱化了对学生合作、自制、责任感、正义与诚信等人性"向善"的教育,导致了课程社会属性的缺失;第三,体育课程缺乏对身体美的发现和表达,课程缺乏风格.通过以上体育课程本体论危机症结的分析,从哲学角度提出了课程"求真"必须遵循内在的生命逻辑,课程"向善"必须重视社会规范和道德教化,课程"审美"必须注重体魄铸造,凝炼精神之美,三者只有相互融通从而更好地担负起体育课程的教育使命和社会使命.  相似文献   

19.
邬凤 《体育世界》2014,(9):39-42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中国文明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用哲学中的证物辩证法去认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杨韵 《体育科学》2011,31(7):92-97
在对当代体育哲学的价值反思的基础上,基于对美国新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罗蒂思想的探究,沿袭其对于西方传统镜式哲学的批判,对真理观的颠覆与对哲学基础的瓦解,以及后哲学文化的构建这一内在思想逻辑,尝试在体育哲学领域内构建与之相一致的体育后哲学文化,在体育的自身属性、学科环境以及社会实践等主要方面进行剖析,提出新的体育哲学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