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少年体育训练》2014,(1):142-143
<正>为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创建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成立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鼓励和支持地方各级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的工作目标,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于2013年12月23日~26日在重庆市成功举办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研讨会暨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培训会"。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张智、重庆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欣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会议由发展指导处处长朱英主持。研讨会得到总局人事司、训练局,重庆市体育局、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以及相关体育产业组织、高等体育院校、各省市体育局的大力支持。拟任"中国青少年体育俱乐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公共政策理论、组织理论,对英国青少年体育信托基金会(YST)发展战略(2013-18)——体育改变生活进行分析。在战略中,YST在五年计划中将工作定义为三个领域:"体育开始"、"体育改变"和"体育优异",并倡导"学校"、"社区"和"家庭"三种不同的组织进行分工和合作,利用组织合力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该战略具有体育服务整合、关联组织合作、目标覆盖多元化和量化易于考核等特点。根据YST的战略,研究认为: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应该引入战略思维、注重社区对青少年体育的接纳、推动青少年体育服务整合和加强大型体育赛事的遗产教育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2015年日本青少年体育生活调查数据,分析日本青少年课余体育参与现状及特点。研究表明,日本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普及、参与频率高,参与内容多样化;学校和社区是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的阵地,学校运动部、综合型社区体育俱乐部等各种体育社会组织为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提供平台;父母的同行、引导和鼓励是日本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的"积极外因"。我国应强化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养成和运动能力的提高,改革青少年体育制度,加强青少年组织建设,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青少年课外体育参与搭建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是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重视青少年体育并将之作为政府优先发展事项,逐步建立起了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体系,促进了英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我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存在政策法规不完善、治理碎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等问题。借鉴英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治理经验,得出以下启示:健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加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整体性治理;推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结构;重视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政策的监督评估。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是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的责任主体,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满足青少年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各级政府应关心、重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做大、做强学校体育,打造"阳光体育运动"品牌,为青少年搭建网络式、信息化健身平台,提供便捷的体育参与及全程跟踪式的健身评价,不断完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2012,(9):10-11
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举办的2012年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节在赤峰开幕,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论坛作为阳光体育节的活动内容之一,以"健康、公益、文化"为主题,邀请了6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做报告,从"青少年体育与健康发展"的视角展开畅谈,介绍了国内外青少年体育的新进展和新趋势,深入探讨国内外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共同探索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之路。本刊编辑部刊发了6位嘉宾的报告内容,每个人的发言都很精彩,但是限于篇幅,我们只做部分摘登,希冀与读者共享,让我们每个人为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少年体育训练》2014,(1):134-139
青少年体育工作关乎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关乎青少年体质健康及良好意志品质的养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于2007年5月下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新形势赋予了青少年体育工作新含义、新内容,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青少年体育工作内容还将不断拓展。"体育是载德智之体",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体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青少年体育这个重要载体,文明越进步、经济越发展,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加入到青少年体育工作的行列中来。青少年体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的面广。青少年体育工作要抓出成效,需要政府重视、社会理解和支持,需要广大青少年体育工作者同心同力,需要扩大社会对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少年体育训练》2014,(2):17-17
<正>2014年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体育工作总的部署,按照《四川省青少年体育"十二五"规划》,扎实深入的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并力争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总体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设体育强省为目标,逐步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强化青少年体育组织建  相似文献   

9.
《少年体育训练》2014,(1):36-37
<正>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共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个,市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团体会员单位7个,会员人数达到16 000余名。一、萍乡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协会成立背景萍乡市在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前期,走过"先发展、后规范"的路子。随着俱乐部数量的不断增加,收费不规范(有的家长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乱收费,有关部门要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停办、退费)、财务管理混乱(有的学校把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收取的费用当作学校的小金库,开支很不规范,也因此有的学校领导或受处分或被判刑)。如何保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健康发展,我们一方面多次与市纪检监察、民政、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澳大利亚"课外体育社区"计划的背景、理念、资金投入、组织支撑等。研究发现:"课外体育社区"计划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政府、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俱乐部积极参与、协调合作,开创了组织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新模式,能够为我国开展青少年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对基于智能手机建立大学生个人体育档案系统进行了探索研究,详细论证了以智能手机为终端,为大学生建立基础信息、课堂教学、课外锻炼、综合评价等模块化的个人体育档案,能够为大学生设计差异化的体育学习锻炼方案,在课堂内外跟踪记录大学生锻炼情况并提供健身指导,能够让大学生实时查阅自己的健康信息,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长期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现状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高校体育的各种课程的开设,虽注意了加强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却忽略了对学生体育锻炼重要性认识的培养,大多数学生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也比较欠缺,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比较差,更没有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3.
加强体育锻炼过程控制的研究,有助于人们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提高体育锻炼效果。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运用控制理论中的反馈等基本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基本规律和影响体育锻炼的因素,对体育锻炼过程控制进行研究。以适应在世界范围兴起的大众体育的健身热潮,为有效贯彻《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开展生动有趣的健美操,易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养成终身体育习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结果显示:健美操融入体育课准备活动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学习态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梁莉  凌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89-90,100
为探讨体育舞蹈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素质和生理机能的影响,随机抽取广西师范大学等3所高校共60名女生进行20周的体育舞蹈锻炼,对锻炼前后身体形态、素质和生理机能等一系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长期的体育舞蹈锻炼能使受试者的胸围、腰围、大腿围有明显下降(P〈0.05),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台阶指数、单足支撑(s)明显提高(P〈0.01),晨脉、动脉血压明显下降(P〈0.05);肺活量、VO2max明显提高(P〈0.01)。结论:长期的体育舞蹈锻炼能有效改善女大学生的身体形态,明显增强呼吸系统、心肺功能,并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及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每天能够坚持锻炼,在此前提要求下,对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正是从初期培养其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并养成自我锻炼的内部约束机制的最佳时机,为其顺利完成大学体育教育,终身受益体育锻炼带来的益处,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0名大学一年级男生与女生体育锻炼价值认识、坚持性意志品质的自我认识、运动技能掌握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培养大学一年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需从终身体育锻炼思想培养、课内体育锻炼技能培养、课外体育活动兴趣激发、加强女生锻炼的组织引导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与体育锻炼进行相关研究,探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体自尊各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大学生整体自尊、身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性别差异的各方面原因;对体育系大学生和非体育系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发现体育运动量与大学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关系,探讨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以及影响体育锻炼持续性的原因,为大学生参加适当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尊,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方法针对现在学生的身体特点对岳阳市4所中学初二学生特编制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并实施。结果表明: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对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帮助;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能更好的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建议: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健康情况;挖掘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资源,加强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的宣传和了解;组织有权威性、有社会影响力的校内比赛甚至校际比赛,用这种荣誉感去促进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向全国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操"进行推广,同时需要各学校的管理部门能加以重视,积极的投入与配合实施。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高校体育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模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构建了阳光体育教学模式,即提出取消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课组织形式,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锻炼时间安排在早操和课外活动时间,并以院系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和健身方法的传授,既抓学生身体素质尤其是耐力素质,又注重健身方法的传授,使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掌握健身锻炼方法、培养锻炼兴趣、养成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选取50名大学生实施体育健身方案,考察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而影响其参与锻炼的行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行为习惯和主观标准两个维度;体育健身方案的实施对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