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强国的战略出发,根据第二十三届到第三十届夏季奥运会我国体育代表队所取得的成绩,对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以及其它项目做出了整理与分析,旨在为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主要结论:优化竞技体育项目格局,实现均衡发展;完善与创新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竞技体育"走出去、引进来"战略;鼓励科技创新,促进竞技体育科学化发展;创建"三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效仿国外足球的"拉玛西亚青训营"的运作模式;稳步推进竞技体育职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等。  相似文献   

2.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与科技进步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探索和揭示科技进步与竞技体育发展的关系,运用逻辑法和文献法从理论上分析了体育科技进步的动力机制和作用,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定量测算与评价了科技进步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作用、贡献份额以及影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发展过程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科技进步是促进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增长的主要动力,应加大体育科技与竞技体育相结合的力度,以增强体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基因技术对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最新影响为切入点,在介绍科技与竞技体育互动发展的同时,对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技术理性问题进行评述,并强调在哲学的高度上建立符合中国体育事业现代化发展诉求的健康体育科技观和技术批判意识。“术道并举”的体育科技观体现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推动我国体育的科技化进程,加强同医学、科技界的合作,坚持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相似文献   

4.
社会化改革是当前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和未来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丁俊晖的成功给这一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参照.通过丁俊晖的个案分析,认为社会化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对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当前举国体制模式下,必须从政府、市场和竞技体育自身三个维度同步推动竞技体育社会化改革,从而使真正意义上的竞技体育社会化发展模式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5.
两次科技革命与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两次科技革命对竞技体育的影响与发展进行了论述。认为。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了近代体育思想和竞技体育的形成;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为现代竞技体育竞赛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革命还催化了许多奥林匹克思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6.
西周的“射礼”是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文化源头。对这一源头的分析研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于“科技兴体”战略的实施,于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都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竞技体育科技进步贡献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对2008~2012年期间我国竞技体育科技进步贡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08~2012年期间我国竞技体育产出、体育科技人力和体育科技事业经费3个指标年均增长率为7.93%、0.14%和5.75%;竞技体育科技进步率为4.14%;竞技体育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27%,建议:采用供给侧改革理论对体育科技进步功效率发展态势进行阐释,认为:体育科技创新、体育科技成果转化与运用、体育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体育事业各个领域均衡发展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总结归纳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列问题,主要表现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表现出多维非均衡性;片面推崇金牌高于一切的理念;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训练中教练员与运动员的矛盾日益突出;中国体育形象在西方社会再塑造;运动员退役后安置问题日益突出;体育科研投资力度相对薄弱。为了使我国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着手解决好上述矛盾,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向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区域竞技体育“主导项目”培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导项目是区域竞技体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体育欠发达地区竞技体育落后的关键是缺乏主导项目。竞技体育主导项目的选择应坚持既有竞争力、节约资源又要充分发挥区域的比较优势,构建特色竞技项目体系;既要重视布局的合理半径又要有利于社会分工协作的原则。竞技体育主导项目培育应增量推动和存量调整并举;竞技体育优势、特色项目为主的区域推动战略与国家奥运总体战略为主的主导、优势项目战略并举;扩大东西部联合与人才交流。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院校化”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竞技体育“院校化”是尊重竞技体育发展规律的需要 ,是科技兴体战略的具体落实 ,是我国竞技体育向集约型发展的战略之举 ,是我国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建设训练基地的最佳选择 ,是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工程的需要 ,是体育院校以体为本 ,突出行业特点 ,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向高、精、尖发展 ,必须走竞技体育院校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何波 《安徽体育科技》2010,31(4):13-15,18
“人文奥运”是以“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理念为基础,其内涵是追求科学精神、自由尊严、道义良知的人道精神,公正平等、民主法制的理性精神。然而当代奥运会表现出种种“奥运异化”现象背离了奥林匹克精神和宗旨,其根源是对商业价值过度追逐。当代奥运会须采取某些积极的策略,以实现人文奥运和奥运商业化运作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电子竞技》2009,(Z1):62-68
今朝有酒今朝醉,今年竞事谁之最?这是一个非常俗套的话题,这是一个每年都要去作的总结,不过对于一个正在冉冉升起的"高端"行业里唯一的一本"高端"平媒来说,这样的选题不得不为之。2008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坎坷多磨的年份,对于电子竞技来说同样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话题。如今严冬已至,希望这精心挑选的"最"系列能在这寒风刺骨的冬日里为大家添上一丝温暖的节(?)气息,在轻松或是笑过之后,也能勾起那些过往让你温馨或是激动的美好回忆。每一年要有每一年的经验,每一个时期要有每一个时期的总结,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我们才能有更加长足的发展。中国电子竞技第一人Sky今年的亚军拿了个遍,在即将迈入他的本命年的这一年里可谓霉运连连,倒是他的同族队友Infi指挥着千万箭塔攻城拔寨,新人皇继位俨然呼之欲出;瓜比今年可算是情场赛场双丰收,不仅拿到了久违的WCG冠军,曾在各种场合与瓜比秀百般恩爱的女友PPG也得到了兽王家人的认可和照顾,看来这对有情人离成眷属的距离也许已经不再遥远;Hafu给新兴的WoW竞技场带来了又一阵春风,作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女性电子竞技选手,她拿到的冠军数目让那些强手如云的欧洲宅男们相形见绌;反观国内,wNv的俯卧撑似...  相似文献   

13.
“体、用”是太极拳练习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也是太极拳完整性的一个体现,当今太极拳教学推广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与这两方面的偏废有关,即当今偏重“体”的练习,缺少“用”的实践和体验。建议今后的教学、推广中应注意“体、用”兼备。  相似文献   

14.
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后,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各系在总结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将"双证书"培养制度化,逐步营造出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推动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内容的改革,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郭志雄 《体育科研》2004,25(6):44-46
通过对排球运动特征和规律的深入研究,尤其从攻防双方节奏的角度,提出中国及亚洲排球应倡导"二传快、第三次击球更快"的技战术的应用,以"节奏制胜"来对抗欧美球队的"体能制胜",确立"节奏制胜"在排球运动发展、创新中的主导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野”本义“郊外”,指远离文明的空间,但随着“文”的僵化,古代文人以“野”的质朴平淡对抗“礼”对人性的制约,“野”由文明的对立物转变为文明的反叛者,而在现代文明中,“野”又成为现代人的乌托邦,以自在、神秘、生动的特性受到青睐。“野”的文化内涵的演变反映了人类文明异化的轨迹,同时也表现出人类对审美文化、审美人生的一贯需求。  相似文献   

17.
“成功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可喜之路 ,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具有成功感 ,并从体育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进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概述抗倭名将俞大猷及其经典名著《剑经》,论述了《剑经》在中华武术史上的作用,并总结了它的哲学思想及其应用,为现代的搏击格斗运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陈式太极拳中具有代表性的发力动作“掩手肱捶”技术动作的分析,说明神经系统调控下的“松紧转换”是陈式太极拳发力动作质量优劣的技术核心。并进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机制和人体机能健康的关系和作用进行基本阐述,认为陈式太极拳松紧转换锻炼是提高和增强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非典”疫情的传播给人们的生活和自身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非典”时期在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的同时,应加强个人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