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调研,对新疆维吾尔族社区体育活动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显示,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学生对社区体育活动的兴趣程度高,近1/4的新疆维吾尔族中、小学学生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场所主要在社区。维吾尔族男生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明显好于维吾尔族女生。在各项社区体育活动的项目中,足球尤其受到维吾尔族男生的青睐。学生通过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已成为新疆学校体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也是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意识。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福建省部分高校(福州大学、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和华侨大学)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活动条件、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及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态度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为更好的落实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措施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延伸,是发展学生体质的重要方面.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动机、项目和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为促进学生更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频度不稳定,随意性较大,锻炼时间明显不足;活动项目选择切合实际,注重发展身体素质,并兼顾价值取向;课外体育活动参与形式、活动项目、场所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呈现多层次;体育意识差和学校体育设施不足是影响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内蒙古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特征进行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是依据个人的爱好、兴趣、习惯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每次活动时间长短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而临时决定。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学校教学环境及体育活动场所仍然处于比较滞后状态,是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自觉的、积极的、充满热情的认识倾向性,它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强大内部动力。诱导和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关系到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等专业学校不同专业的男生,对参加体育运动有何兴趣特点?教师如何根据这些特点选择与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校体育活动?这就是笔者调查研究的目的。调查对象交通部济南交通学校84级男生108人,年龄18——20岁. 调查方法将《高等学校普通体育数学大纲》中全部项目列一体育项目兴趣调查表(见表1)。  相似文献   

7.
黎族乡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动机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少雄  陈凡 《体育学刊》2004,11(4):111-113
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对黎族乡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解,结果显示黎族乡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丰富生活情趣、增进身体健康,兴趣趋向集中于健身性、健美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竞技性的运动项目。激发和培养乡村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兴趣,是健康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提高课外体育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东省12所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课外活动活动量尚可但活动频度偏少,锻炼的时空特点较合理;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男女生有所不同,其体育动机主要是出于健康需要;场地器材不足、缺乏兴趣及没有足够时间是主要影响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主要因素;其对课外体育活动安排还较满意;男女生学生体育消费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很高;以强身健体、消遣娱乐和交际结友为目的的动机占有较大比例;低年级学生每周锻炼的频度和时间比较合理;学校重视程度比较高,但实施的力度不够.结论:协调好学习与课外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提高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加大运动技能的自主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从内在需求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了高中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必要性,并对部分高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项目、时间以及频率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合我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践经验,借鉴兄弟学校的优秀做法,提出从发挥体育教师特长,举办体育艺术节以及开发运动休闲项目几方面来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吸引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为准确掌握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在全市中心城区、城区、郊区、远郊区抽样25所学校,调研体育教师、非体育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四大主体。从体育认识、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家长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教师培训、经费投入与安全设备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分析学校体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对策与建议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民办学校体育教学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浙江省16所民办学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民办学校有较大的教学内容增删权;民办学校在活动场地、器材、经费等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民办学校体育教师已基本转变新课程教学目标的观念;民办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基本保证了学生1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但仍应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外活动补助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新课标认识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和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认识和行动存在很大偏差,新课标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学校体育地位有待加强。农村体育教师比较热爱本职工作,但教学目标重点不够明确;认为根据学生身心需求,设置特色课程、自选教材、保证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助于新课标的顺利实施和中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浦义俊 《体育科技》2014,(2):116-117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江苏省青少年的学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体育课堂教育重技术、技能轻理知识与理论,青少年对体育课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没有得到青少年的高度评价,且失常行为如粗暴或不公平对待学生的现象仍然不少,而体育课被文化课占据的发生率过半;虽然青少年表现出对课外体育活动较高的兴趣,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还未能全面满足青少年的需求;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度尚可,但其体育行为则易受学校及其周边人群的影响。最后指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顾大成  钟宇 《体育科技》2014,(2):151-154
为了解田径运动在我国小学现阶段开展的情况,从课时比重、态度认知、客观条件和课余活动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表明田径课仍然是小学体育课主要内容之一,但没有培养出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和爱好。学生喜爱体育课受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田径运动需求并不了解。师资、场地、器材并不是影响小学田径课教学的原因。80%的学校有经费支持开展课余训练,大课间安排田径运动的形式单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上海在落实国家教育教学的相关规定,体现上海特色,发展学校体育运动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体育管理、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场地设施、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学校体育的规范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单一,相当一部分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公共体育设施的开放度不够或者开放的成本偏高,非体育教师缺乏运动的兴趣与基本技能,家长对学生在校的体育活动状况不关心,轻视体力劳动、体育锻炼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前学校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浙江省高校体育基本设施、师资的学历、年龄、职称等情况及教学指导思想、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现状,提出了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畲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福建省畲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动机、密度、持续时间、兴趣以及少数民族学校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提出培养学生的爱好、发展畲族体育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改革少数民族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评价重点、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管理网络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职业实用性体育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特色体育教学活动。通过对中职学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意义、内容的设置和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探析,为深化中职体育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