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网球天地》2012,(10):89-89
“一个网球选手就象是一块瑞士表,里面有250个小齿轮,如果有一个运转不正常,就很有可能出问题。”这是罗马尼亚前男子职业网球运动员伊翁·提里亚克的名言。提里亚克,一个活跃了近50年的传奇,他不仅以运动员的身份荣获1970年法网双打冠军;更于2010年,一举成为国家首富,他对于细节的把控,达到让人生畏的地步。  相似文献   

2.
《网球》2006,(11)
一旦走出普通球迷的视线,对于那些熟悉网球赛事运作的人来说,"齐里亚克"几乎是"传奇人物"的代名词。当马德里申办2012年奥运会失败之后,齐里亚克是让这座城市重新振奋起来的那个人——正是他让马德里拥有了值得骄傲的网球赛事。  相似文献   

3.
李硕 《网球》2011,(5):84-86
在十年前桑塔纳参加元老赛的时候,提里亚克就是他的球迷,那是他们都还没有到60岁,他们仍然觉得自己可以在另外的大陆夺得冠军,但现在,他们只属于马德里。马德里在欧洲体育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皇家马德里篮球队是在欧洲篮球联赛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而皇家马德里足球俱乐部扛起了这个城市的足球传统,在世界上为马德里打开了知名度。尽管在竞逐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时,马德里惜败于里约热内卢,但是这个城市在体育竞技上的条件和野心已经可见一斑。为马德里申奥建立的马德里奥林匹克网球中心是一个立体杰作,显示了这个城市对网球运动的巨大投入。而马德里网球的崛起和发展都要仰赖于这两个人的努力和推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网球历史上,潘兵是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上,潘兵夺得了中国男子网球的第一个亚洲冠军,四年后的广岛,他蝉联该项冠军。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潘兵始终把持着中国男单的头号位置,无人可敌。七运会、八运会上包揽男单、男双四项冠军的霸气至今仍是网球界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网球》2010,(7):104-108
阿加西的人生始终与网球紧紧相连,他从出生起就被父亲按照网球天才的标准开始培养,他没有选择就陷入了网球的世界,他厌恶网球,但是网球为他带来了成功的事业、无数的金钱、众人的崇拜和伟大的妻子。阿加西对网球态度的转化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而当他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开展自己的教育事业时,  相似文献   

6.
张海青 《网球天地》2010,(11):60-62
他亲历了陕西及至整个西北地区网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风云变幻、世纪更迭,他和网球的情缘却一直未断。时至今日,已步入耄耋之年的他,每周打三次网球的习惯仍然雷打不动。网球已不单是他的爱好,更多的是他追求的一种精神。  相似文献   

7.
《网球天地》2009,(11):4-4
吕正操将军以期颐之年驾鹤西去.给网球界留下了无限的怀念与追思。吕老生前是《网球天地》杂志的名誉主编,20年前这本刊物正是在他的亲自关怀下创刊的,20年来,杂志报道了许多他对网球事业的贡献,存留着他在网球道路上的足迹。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越来越具影响力的网球在二战之后曾经历了几十年风起云涌的变化。而推动这场变革潮流的是一位美国人——他身高6英尺(1.83米).作为运动员他是世界冠军,此后他又成为网球产业界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在网球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网球世界的组织运作上都是伟大的先驱者,他就是约翰·艾尔伯特·克雷默。  相似文献   

9.
朱茜 《网球》2010,(5):64-65
认识清华大学网球队教练孙建国老师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十足的网球痴。他喜欢收集网球的老东西,网球拍、网球桶、奖杯……这些都在他的收集范围之内。很多年前,孙老师去马来西亚支教,大家都这么介绍他:“这是来自中国的体育家、教育家。”接触了一段日子之后,大家都开始称他为“艺术家”,而他的网球事业,自然也是他的艺术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网球》2010,(9):18-18
退役之前,球迷们曾经帮萨芬规划过未来一切可能进行的活动,爬山、读书、或者结婚生子,但这并不包括网球,他走之前告诉所有人,他对网球厌倦透了。但即便如此,没有人相信萨芬会真的离开网球,而如今事实也正如人们期望的那样,在这大半年的退役生活中,萨芬一直都没有离开球迷们的视线,只不过他的角色已经变了,他脱掉了球衣,换上了西装,以俄罗斯奥委会官员和俄罗斯网球协会委员的身份,频频出现在球迷的视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