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新农村建设是对实现全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包括生产、生活等硬实力建设,也包括乡风、民主等软实力建设,实现新农村硬实力建设目标的重点是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加快农村水利建设,提高农村水利保障,是促进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统筹城乡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与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的安全有很大的关系,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的重要措施。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是适应新时期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社会生产力比较落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是我国的国情。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原理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多予少取放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我国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没有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灵魂的发展。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软力量,是其他社会要素无法替代的。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既要大力推动城乡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还要大力推动城乡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尤其是大力推动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乡风文明、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证。针对如何推进当前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新农村建设虽然切入点是农村,目的点却是推进城市化进程与社会整体发展。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市化道路相辅相成,新农村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社会内涵,消除城乡二元社会差别,为新型城市化道路提供必要准备,并以此成为中国影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体制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明显滞后。近些年,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部署;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的战略高度;200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这昭示着,今后我国的投资重点将从以城市建设为主转向更多地重视农村建设;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将会更多地向农村倾斜。这是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结构的重大转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宏伟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然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农村的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经济型转变,从而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并向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基本指导方针。邯郸市曲周县白寨村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公司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一企带一村,联建新农村”的创新模式。主要特点:一是改造传统农村为公司化经营的新农村,实现农村公司化;二是改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企业。这一运作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瓶颈、人才缺乏关键问题,加速市场中企业资金、技术、管理等先进生产要素、社会公共服务要素向农村流动,有序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有利于从体制上打破城乡界限,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对加快转变农业和农村发展方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障碍:妨碍城乡差距的缩小;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削弱后代人缩小城乡不平等的能力等。因此,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越来越向往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但是所有的农民都迁向城市是不现实的,加强村镇规划,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就地解决问题,这是城镇化过程中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村镇规划的编制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农村社区为核心,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的发展原则,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服务,推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城乡分离和社会分化,已成为影响未来全局发展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城市与乡村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其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协同发展与否,是整合行政区划、产业布局和社会结构要素禀赋以及制定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政策框架路线图的关键。本文以探索城市间、城乡间多维尺度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宏观演化机制及微观要素特征为着眼点,全面考虑和谐城市"发展度、协调度和持续度"的整体协同与"社会、经济、科技、资源和环境"的时空耦合。该研究对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进行战略审视,系统剖析城乡一体化的区域格局、理论模式和战略体系,并以构筑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为战略支点,结合区位优势的代表性、发展前景的带动性和示范价值的全局性,初步建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构建"和谐城市"的规范标识,为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和谐城市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着眼点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的公共财政投入,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发展具有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城乡商品市场一体化、带动相关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意义。但在民族地区城乡商品市场集群建设中,存在着城乡交易效率和消费差异巨大,缺乏有效规划和规范管理以及市场集群和产业集群联动效应不明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强政府指导、大力发展流通及相关行业、加强区域合作、实施商品市场集群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村服务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和农村城镇化的客观需求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服务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主导,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居民生活需要为目的,统筹城乡服务业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秀梅 《科教文汇》2011,(23):201-202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本文剖析农村文体阵地建设的存在问题,探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求利用和依靠文化建设力量,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气候变化、碳减排与城市化进程相互交织的时代背景下,而且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迅速增长,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碳排放量与日俱增的特殊时期,发展低碳城市是遏制气候变暖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关系、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理论基础以及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社会、文化现代化是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除经济、政治问题外,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重点对乡村社会和文化变革进行了探索,其落脚点即在“组织”和“人”的现代化上。乡村社会组织重建和农民全方位素质的提高是乡村现代化的前提。革除旧有的缺乏集体生活的弊病,建设崭新的具有现代性质的团体组织,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让农民的观念、知识、能力和思维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已成为民国乡村建设者的共识。社会、文化现代化也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组织”和“人”的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对当代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伍学林 《软科学》2011,25(5):99-101
成都市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以来,在促进耕地保护、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方面均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但在挂钩规模确定、项目区设置、增值收益分配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19.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动力转化增加了当前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尤其是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带就业不仅可以解决农民工结构性失业、农村隐性失业的问题,而且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产业经济拉动和国家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当前大学生农村创业前景乐观,但创业比例依然较低,面临种种困境,亟需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支持和引导大学生农村创业,从而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相似文献   

20.
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柱。挖掘、优化农村职业教育资源,提升农村职业教育的效能,乃是突破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瓶颈,也是新农村职业教育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