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曹霞  崔雷 《现代情报》2016,36(3):129-134
以JCR2014年收录的医学信息学领域的7种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 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生成作者共现矩阵, 运用UCINET软件实现高产作者合著网络的可视化, 分析合著网络的密度、平均距离、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以及中心度, 揭示国外医学信息学领域合著网络整体结构特性、核心学术团体和高产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国外医学信息学领域高产作者合著网络整体信息交流不通畅, 作者合作范围不广泛, 合作模式单一, 缺乏能够连接不同合著群体的桥梁作者。  相似文献   

2.
以往关于合著网络的文献多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来刻画一些学科领域科研合作网络的结构特征,但很少有研究考察合著网络中明星作者网络位置的影响因素。本文以1990-2012年"创新网络"研究领域中的合著网络为对象,考察了学术论文的质量特征对明星作者网络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明星作者的网络位置不仅受到合著论文数量的影响,也受到学术论文质量的影响。具体而言,净被引次数可以很好地预测作者自我网络规模的大小;与地理位置较远的作者合作对明星作者在合著网络中接近其他作者的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高度的知识专业化对明星作者发挥中介作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学科专家更适合作为"知识中介"。  相似文献   

3.
国际图书情报领域作者、机构和国家合著网络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霞  崔雷  黄鹏 《现代情报》2017,37(1):142
借助SPSS软件从2015年JCR收录的图书情报学领域的86种核心期刊中,随机选取20种期刊作为数据来源,利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BICOMB软件生成共现矩阵,运用UCINET和Pajek软件实现作者、机构和国家3个合著网络的可视化,分析各合著网络的聚类系数、平均距离、高频合作群体,检验小世界特性,揭示网络整体结构、核心学术群体和高频合著集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发文量、合著率及合著规模基本逐年上涨,合作科研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3个合著网络均具聚类系数大,平均距离短的特点,符合复杂网络的小世界理论,说明国际图书情报领域整体合著网络具有较高的连通性、内部交流频繁、信息传递畅通。高频合著作者和高频合作机构有着确定的研究方向,且倾向于将其连续性的科研成果发表于同一期刊。  相似文献   

4.
高晶利 《现代情报》2012,32(1):102-106,112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分别从"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以及"核心——边缘结构分析"3个角度,对CNKI上的知识图谱领域的合著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分析,指出了合著网络中高产核心作者,发现了合著网络中的联系凝聚子群,评价了学者在合著网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对情报学领域高产合著论文的作者合著网络进行可视化识别的基础上,分别绘制和分析了较大规模合著网络中的4个重要研究团队在2005--2007年及2008--2010年两个阶段的合著网络知识图谱。研究发现:研究团队良好而长期的人才培养机制、拥有某种独特的优势资源、广泛的人才流动以及重大科研项目的集体攻关对较大规模合著网络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合著分析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亮  朱庆华 《情报科学》2008,26(4):549-555
分析了目前合著分析的优点和缺陷,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分别从中心性分析、凝聚子群分析以及核心-边缘结构分析三个角度,选择<情报学报>的合著者为对象,对国内情报学领域的合著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评价了学者在合著网络中的地位,发现了合著网络中的联系紧密的团体,指出了合著网络中核心作者的数量和所属机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旨在从地域、性别、知识隐藏角度揭示学龄前儿童阅读领域的合著特点.[方法/过程]检索知网中"学龄前儿童阅读"为主题的文献,使用Ucinet软件构建合著网络并对路径进行详细说明,进行作者合著的整体网络分析和网络节点个体属性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女性在合著网络中起到了桥梁作用、知识隐藏行为在合著中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8.
信息系统领域中外合著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论文合著关系这个衡量科研合作的重要指标为研究对象,针对2000—2009年间信息系统领域的100种英文期刊中合著的作者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信息系统领域中外合著网络,通过对其结构、特征的描述,揭示中外合作现状与模式,为推动信息系统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以1990-2013年“竞争情报”研究领域中的合著网络为对象,采用泊松回归模型考察了合著网络中明星作者的网络位置对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明星作者的自我网络规模对学术论文数量和净被引次数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合著网络中,中介中心性较高的作者发表的学术论文能够得到较高的净被引次数;而且中介中心性对净被引次数的影响比度中心性对净被引次数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竞争情报领域期刊论文合著网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近30年我国"竞争情报"领域作者合著发表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实证分析表明,该领域科学家的产量、最大合著群体的产量和所有合著群体的规模都满足幂律分布。通过对该合著网络最大连通子图统计分析,发现该合著群体具有高聚类和小世界性,在此基础上,应用4种中心性度量指标分析了节点在该子图中拓扑结构方面的性质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合作发表论文对于资源共享、思想交流、知识传播、信息获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收集并整理了2004到2008年《科研管理》的作者合作情况,构建了作者合作网络。然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整个合作网络进行了小团体分析、集聚程度分析和中心性分析。结果显示,(1)整体网络是连通的,(2)小合作团体的规模都较小,(3)整体网络和小团体网络均具有无标度网络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和Incite数据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了北京大学理工科院系科学家科研合著网络,并从社会资本视角,采用动态面板GMM模型探讨了合著网路资本对学科认可、政府认可、市场认可等科研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科学家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将更有利于提升科研绩效,但不同的社会资本维度对学科、政府、市场不同方面的科研绩效影响方向、影响程度不一。并建议科学家和科研机构要将合作从增量向提质转变,要引入组织协调平衡和优化合作内部结构,要完善科研绩效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合著网络特征及大学团队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我国科学学和科技管理领域10本重要期刊1994-2006年间的22 459篇合著论文为载体,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思想和方法,对我国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合著网络的整体属性及其特征、大学团队在合作网络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我国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合作研究的特征、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和重要领军者的地位,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9种科学学期刊的作者合著网络分析和共词网络分析,可视化地展示了近十年来我国科学学研究的特点和趋势.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学研究的学术群体主要来自于理工科院校,地理分布比较均衡合理,作者单位内部合作关系较好.从科学学的学科结构来看,科学学已经初步形成理论研究-知识管理、应用研究-技术创新、方法研究-指标体系三个研究层次和企业-技术创新、高校-科研管理、政府-产业集群三个研究领域的学科格局.科学学近十年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表明,科学学走出了一条既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科学规律的学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洛特卡定律在合著者及全体著者中的验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钟旭  阎永胜 《情报科学》2000,18(6):564-565
以往对洛特卡定律的验证研究基本仅局限于第一著者,随着科研合作的日益频繁,科学论文合著指标的不断提高,对于合著者及全体著者的著文分布规律的研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研究表明合著者及全体著者的科学生产率频率分布均符合洛特卡定律。  相似文献   

16.
支凤稳  郑彦宁  杜薇薇 《现代情报》2018,38(12):126-132
[目的/意义]通过对WOS收录的1996-2018年间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了解国外馆藏数字资源语义化研究现状,厘清研究脉络,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阐述了文献的时间和地域分布;然后,生成核心作者列表和作者合著网络;最后,从关键词的视角分析研究热点,并借助CiteSpace绘制研究热点聚类网络。[结果/结论]该领域的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美国、欧洲和日本;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用户行为模式、元数据管理、本体等是目前研究热点。该领域在理论基础和技术应用方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期待未来研究做出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中印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1977-2006年收录的中国大陆的国际合著期刊论文114 717篇和印度的国际合著期刊论文52 790篇,统计了论文作者所属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得知中国有174个国际合著伙伴,印度有181个国际合著伙伴.比较了中、印两国国际科学合作的个体中心网结构,发现两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具有基本相同的网络密度、中心势以及核心合作伙伴和明显不同的链密度,表明中国国际科学合作的集中性.在两国的核心合作伙伴中,亚洲伙伴在中国网中的重要性大于在印度网中的重要性,美洲伙伴在中国网中的重要性小于在印度网中的重要性.从地理区域来看,亚洲、欧洲、美洲对中国和印度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性基本相同,大洋洲在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大于在印度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非洲在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小于在印度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nd validate social networks based theoretical model for exploring scholars’ collaboration (co-authorship) network properti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citation-based research performance (i.e., g-index). Using structural holes theory, we focus on how a scholar’s egocentric network properties of density, efficiency and constraint within the network associate with their scholarly performance. For our analysis, we use publication data of high impact factor journals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Science” between 2000 and 2009, extracted from Scopus. The resulting database contained 4837 publications reflecting the contributions of 8069 authors. Results from our data analysis suggest that research performance of scholars’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scholars’ ego-network measures. In particular, scholars with more co-authors and those who exhibit higher levels of betweenness centrality (i.e., the extent to which a co-author is between another pair of co-authors) perform better in terms of research (i.e., higher g-index). Furthermore, scholars with efficient collaboration networks who maintain a strong co-authorship relationship with one primary co-author within a group of linked co-authors (i.e., co-authors that have joint publications) perform better than those researchers with many relationships to the same group of linked co-authors.  相似文献   

19.
Co-authorship networks and research impact: A social capital perspectiv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impact of research work is related to a scholar's reputation and future promotions. Greater research impact not only inspires scholars to continue their research, but also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a larger research budget from sponsors. Given 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impact, this study proposes that utilizing social capital embedded in a social struc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more research impact.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study is to define six indicators of social capital (degree centrality, closeness centrality, betweenness centrality, prolific co-author count, team exploration, and publishing tenure) and investigate how these indicators interact and affect citations for publications. A total of 137 Information Systems scholars from the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database were selected to test the hypothesized relationshi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etweenness centrality plays the most important role in taking advantage of non-redundant resources in a co-authorship network, thereby significantly affecting citations for publications. In addition, we found that prolific co-author count, team exploration, and publishing tenure all have indirect effects on citation count. Specifically, co-authoring with prolific scholars helps researchers develop centralities and, in turn, generate higher numbers of citations. Researchers with longer publishing tenure tend to have higher degree centrality. When they collaborate more with different scholars, they achieve more closeness and betweenness centralities, but risk being distrusted by prolific scholars and losing chances to co-author with them. Finally,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