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能源“双控”目标里,广东省单位GDP能耗到2025年需下降13.5%。在节能技术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广东省亟需挖掘能源强度下降潜力并找到能源强度下降可行的科技路径。本文首先概述广东省能源利用情况并对广东能源强度水平进行分析;其次,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第二产业内部优化和新兴能源产业发展出发,分析省能源强度下降潜力;最后从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节能改造和新兴能源产业技术创新三方面,给出“十四五”时期广东能源强度下降的科技路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能源产业技术创新将是广东省能源强度下降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我国CO2减排目标的经济学分析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就GDP的CO2排放强度下降率、GDP能源强度下降率、能源消费的CO2排放因子下降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品种构成中增长率等影响减缓CO2排放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数学推导和计算,进而测算了我国从1990~2005年GDP能源强度下降的影响因素中,技术节能的贡献率约为56%,而结构节能的贡献率44%。2005~2020年情景分析方案中,对促进GDP的CO2强度下降的贡献因素中,技术节能约为43%,结构节能约为37%,而能源结构改善的贡献率也可达20%,可再生能源和先进核能技术的发展对未来减缓CO2排放将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中还分析了CO2排放实现零增长和负增长目标时各项相关指标需达到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利用灰色关联度与面板回归模型探讨近30年主要科技大国能源消费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演变总体呈去碳化、清洁化、安全化特征,表现为能源消费中石油及煤炭降低、天然气缓慢增长、核能波动下降、可再生能源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城镇化、人口规模、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对外经济贸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与各国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度关联,但各国最大关联因子不尽相同;能源消费强度、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比、进出口额占GDP比对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城镇人口占比的正向影响最大,人均GDP的抑制作用最强;相较而言,中国能源消费量较大,结构长期保持为“煤炭-石油-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核能”,化石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人口规模关联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从能源经济发展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大致处在美国1960年左右的水平,处在英、法、德、意、日等5大工业国1970—1980年间的水平。未来20年我国的能源弹性系数潜力为0.6,单位GDP能耗下降速度将趋缓。降低单位GDP能耗与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并不完全一致,未来10年内强度控制目标应当优先于总量控制目标;减少因建筑物短寿命导致的能源浪费比提高设备用能效率更为紧迫,当前应抓紧研究和出台有助于延长建筑物生命周期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高农农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8):240-242,247
在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0-45%目标的基础上,解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因素,揭示经济增长质量、提高能效和优化能源结构与碳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对未来碳排放约束下的节能目标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6.
刘顺艳  孙根年 《资源科学》2009,31(11):1880-1886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尤其是煤炭)需求巨大,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必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加.能源的大量消耗会引起环境问题,进而阻碍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缓解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之间的矛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是急需深入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运用1997年~2006年我国30个省区人均GDP与煤炭消费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人均GDP与人均煤炭消费量的关系,依据这两个指标构建二维组合矩阵,将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经济增长-低煤炭消费增长、高经济增长-高煤炭消费增长、低经济增长-高煤炭消费增长、低经济增长-低煤炭消费增长4种类型,并从这4种类型中选取7个典型省区,分析了人均GDP与人均煤炭消费量增长的关系,预测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煤炭消费的拐点,研究结论可为构建节能型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同斌  宫婷 《资源科学》2013,35(9):1772-1781
本文采用时变参数的状态空间模型,基于库兹涅茨假说和结构红利理论,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在不同工业化阶段对能源效率的差异化影响。结论认为,随着工业化阶段的变迁,人均GDP增长与能源经济效率呈现先下降后稳定再上升的“U”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系数基本都为负。在工业化初期,第二产业对能源的消费需求稳定,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不明显,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优化能源的要素配置,产生结构红利提升能源效率;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全部为正且影响程度较高,以1993年为分界点,可以将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分为高波动和低波动两个阶段。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还通过计算产出缺口对能源效率提升的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能源效率的提升潜力基本在-4%~4%范围内波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提升潜力的影响不断减弱并趋于稳定,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潜力的贡献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8.
运用1990~201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逐点估计方法,就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动态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人均GDP和能源消费之间呈现N型关系,在人均GDP从低到高变化的过程中,存在一段平稳下降区间,在此区间前后人均GDP均显著地促进了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能源消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并不存在.进一步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研究表明,高收入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呈现倒U型关系,而低收入地区的能源消费持续提速.最后为我国制定能源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能源消费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24  
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同能源储量不断减少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能源危机时威胁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处于全面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使用效率低,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的不同程度的"三荒"(电荒、煤荒和油荒)正是这一矛盾的体现.为了深入了解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使用效率对能源消耗的影响,本文运用分解模型把能源消耗总量的变化分解为经济增长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计算结果显示:1978年~2003年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率为4.76%,能源消耗总量没有随GDP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之间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相对脱钩;研究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增加约22.8×108t标准煤,而能源消耗强度降低所带来的减量效应共使能源消耗量减少约11.7×108t标准煤.若要在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的目标的同时,使能源消耗总量保持在2000年水平,2000年~2020年间能源使用效率年增长率需达到7.2%,这是十分困难,但经过努力实现这一期间能源效率年均增长5%,从而把2020年的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在20×108t标准煤以内是有可能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2003年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的GDP增长速度,能源使用效率随经济的发展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在下降.  相似文献   

10.
能源消费达峰年和CO_2排放达峰年紧密关联,大多数发达国家或其组成的经济体是两个峰值同时达到;不同时达到的国家主要是非化石能源的增量超过能源消费的增量,从而实现错位达峰。能源消费达峰时,GDP的增长速度与单位GDP能耗(下称能耗强度)的下降速度相抵消,从而达峰年能耗强度下降的速度锁定了GDP的增长速度。发达国家能耗强度下降速度可作为未来我国能源消费达峰时经济增长速度的参照,1990-2012年间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英国是2.45%,在这个速度下达峰所能支撑的经济增长速度为2.5%。中国在未来多个与能源消费相关的关键指标达到能源消费峰值基本条件时,其能耗强度下降速度也将与发达国家类似。不能期望中国2035年前后的能耗强度下降速度与1990-2012年间中国开始重视能耗强度控制时的下降速度相同,此时,达峰也只能支撑4.2%的经济增长速度,况且国际大环境也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需求及节能潜力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节约能源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实现2010年能源强度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本文通过建立能源经济模型,分析了投资率、能源价格、技术进步等影响能源需求的关键因素,针对不同的经济增长情景,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能源需求和节能潜力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较低能源需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登峰  王丽萍 《软科学》2010,24(2):14-18
在回顾美国节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过程和评述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应该包含目标体系、政策体系、技术体系和创新环境及服务体系四个部分,并认为这四个部分作为一个体系结构,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的。同时认为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及完备程度将直接决定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付加锋  黄江丽 《资源科学》2010,32(3):499-504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目前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用能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我国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耗能大户,并且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1],逐渐成为节能工作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在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以长春市典型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为例,结合能耗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分析两种不同建筑类型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探讨采取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建筑节能措施后对建筑物所带来的低碳发展潜力.最后得出:在建筑过程节能方面,应注重建材循环使用所带来的能源效益;而在建筑使用节能方面,则应置力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能源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利用与微观经济主体、环境保护的宏观目标相关联。如果在较少利用能源消耗的前提下,生产出原来同样数量、质量的产品,那么能源的利用是更有效的。通过分析节能规制的重要性,总结国外节能规制的经验,结合我国目前节能现状,得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规制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其能源消耗量占全国的比重较大。以中国东部沿海12个省(区、市)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SBM模型和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背景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测算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效率在2001—2012年间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各省市经济发达程度与能源效率成正向关系。(2)非期望产出对于各省市的能源效率影响较大;(3)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4)技术进步是促进提高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节能政策演变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晓丽  洪东悦 《软科学》2010,24(4):29-33
首先分析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的关键因素,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分两个阶段研究了中国节能政策的发展变化过程;其次,在进一步阐述国外能源政策新趋势对中国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未来节能政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目前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建筑用能也在不断提高,这对我国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造成了巨大压力。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的耗能大户,并且是节能潜力最大的用能领域[1],逐渐成为节能工作关注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在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以长春市典型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为例,结合能耗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分析两种不同建筑类型在其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能源消耗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探讨采取国家《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建筑节能措施后对建筑物所带来的低碳发展潜力。最后得出:在建筑过程节能方面,应注重建材循环使用所带来的能源效益;而在建筑使用节能方面,则应置力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家对火电机组节能减排管理力度加大,促使国内多数火电机组都要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但多数电厂对自身节能减排潜力不清,盲目投入设备和资金,造成资源浪费.为合理评价电厂节能减排的潜力和状况,首先根据火电厂运行指标的特点建立火电厂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然后结合指标特点建立基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理论的节能减排评价模型,利用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最后选取5台发电机组进行实例分析.研究得出的结果与现实吻合,表明改进模糊物元分析理论对发电机组的节能减排评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一次能源供应结构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能源供求矛盾、环境影响以及能源储量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一次能源供应结构的合理与不足,并应用马尔科夫矩阵预测一次能源供应结构,提出加快发展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方案,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为挖掘区域电能替代潜力,以区域生产总值、人口数量、煤炭等能源消耗量等作为潜力评价指标,构建区域电能替代潜力模型,对区域电能替代潜力进行排名分析;建立区域多情景电能替代潜力分析模型,通过GM灰色预测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能源消耗量进行预测,实现多种情景下电能替代潜力预测分析。以河北省为例,对下辖各市区电能替代潜力进行排名,并对河北省多情景下电能替代潜力电量进行预测,最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促进电能替代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