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
土地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的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首先,土地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其次,人类劳动和土地的自然属性相结合的产物-农业,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保障。土地承载了人类社会。土地制度决定了土地的权属、土地的使用方式以及土地收益的分配,这三者又决定了人类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决定人类社会的走向。本文便从中国近现代史上土地制度的演变历程来浅析各时期土地制度的利弊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稀缺资源土地有更大的需求,而为人类提供粮食等日常生活所需的耕地被大量占用和破坏,那么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复垦就尤为重要。本文以湖北省为例,描述了湖北省后备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分布,并提出了一些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解决了农村土地搁荒等现实问题,而且推动了规模经营,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把农业向现代农业推进。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本文就流转的形式、存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阐述,针对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更高层次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6.
试论土地抵押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抵押权是附属于土地使用权的一项土地他项权利,土地抵押制度也是人们在经济发展中一直探讨的一个问题。先从土地抵押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谈起,对土地抵押权的客体范围、登记制度及土地抵押权的消失进行阐述。并对土地抵押权制度中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土地资源学是研究土地资源的形成与演变、分类与分布规律、数量与质量评价,以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问。土地资源研究先后经历了20世纪早期的赋税土地评价与土地类型研究阶段、20世纪中期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阶段和20世纪后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管理3个阶段。直到20世纪90年代,土地资源学才逐渐发展成为资源科学研究的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目前土地资源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地类型与土地结构、土地资源调查与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生产力与土地承载力、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与立法。随着土地资源基础理论研究的逐步扩展、面向国家目标的应用研究进一步强化和3S技术的广泛应用,土地资源学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土地资源承载力、城镇用地和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地规划与土地整理和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等应用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山地地貌以及相应的山地气候条件的垂直分异是影响本区土地资源结构的主导因素,据此,本文研究了山区土地资源的结构、指出各种土地资源类型的自然特征、分析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确定的。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不仅对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且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重大。土地资源问题,特别是保护耕地问题,是我国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这个问题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这表明了中央对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决心,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鲜明的时代意识和务实精神。一、我国现行的土地基本国策我国一系列国策中有三大国策尤为重要,即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被认定为基本国策。党和国家对保护土地资源很重视,但与人口和环境基本国策相比,明确提出土地基本国策的时间却晚了十几年。1986年春,中共中央下发了《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  相似文献   

10.
《国际科技交流》1989,(3):61-64,F003,F004
  相似文献   

11.
12.
对以拍卖等方式出让集体“四荒”使用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世纪50年代算起,我们与沙漠化顽强搏斗了50多年,尽管局部地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残酷的现实是:沙漠化土地越来越多了。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土地沙化扩展速度约为1560平方公里/年,目前则高达3436平方公里/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国家为治理土地沙漠化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相应启动了许多生态治理工程,为什么收效却不大呢?时值今年的世界荒漠化日,有必要对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一些做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4.
浅谈土地管理中土地征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改革的不断深入,征地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伴随着征地工作的不断进行,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文将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产权重心的下移是从注重土地所有权到土地使用权,再到注重土地处分权。土地财产权重心下移的基础在于土地归属、土地利用和土地流转价值目标体系的完善。土地的相对性处分权利是土地流转和市场化的权利基础,包括转让权、出租权、抵押权、出资权和继承权等权利内容。土地财产权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同地同价同权",亦即处分权的平等赋予,这同时需要政府与市场的有效分工和结合。  相似文献   

16.
王毅 《内江科技》2007,28(8):59-59
通过对高校土地管理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土地管理的新模式和管理办法。借助物权法来维护学校土地的合法权益,加强土地保护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达到高校国有土地资源保值、增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浅谈土地复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复垦是因地制宜的恢复和发展土地利用价值的活动,也是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的一项有效途径。本文简要阐述了土地复垦概况、土地复垦标准及内蒙古的土地复垦标准。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土地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式。中国的土地管理体制在不断的进行着改革,本文从当前完全统一土地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入手,重点分析了此种模式下土地利用的不利影响,并探索性的提出了在土地统一管理下的分区域管理的思想,并对其优势和实际运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土地统一管理下的分区域管理可以很好的解决我国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性问题,有利于各地区土地资源优势的发挥,也便于国家针对性土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市场化测度方法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科学、客观、易判的土地市场化测度方法,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我国土地资源配置的时空差异。本文在归纳总结已有测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价款加权修正宗数比重测度法和实际-理想价款比值测度法,并以2000年-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化发展为实证,比较不同方法的特征、适用范围、结果的共性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中国土地市场化指数呈现震荡上升的态势,2006年前后土地市场化指数较大幅度的增长;宗数比重测度法和面积比重测度法仅考虑了完全市场下的土地供应,不适用于土地市场化的专题研究;静态系数宗数比重测度法适用于短时间序列的研究,而价款加权修正宗数比重测度法适宜于较小尺度、土地供应类型趋于一致的区域研究。各供地类型的市场化权重需考虑历年供地类型的实际效果,从土地资本显化视角出发的实际-理想价款比值测度法可以更为客观、直接的反映土地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