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政策年度""政策类型""颁布主体"和"文种类型"四位一体科技政策分析框架,对广东"十二五"期间颁布的80项科技政策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系统阐述广东"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政策的类型分布、主要特点和存在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号召,并在"科技三会"上明确了"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各项政策以构建科技人才队伍。在引进全球科技人才方面,公安部在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依托对人才、企业、产业具有高度聚集效应和政策先行优势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园区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在聚集科技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政策及其对世界科技强国的作用做了简单阐述,分析了我国国际科技人才出入境政策突破现状、国内外最新发展形势,提出了放宽外国留学生在华实习就业限制、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实施华裔卡制度吸引海外科技专业人士贡献力量、推动科技人才职业资格国际认证、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向国际开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等政策建议,以期助推我国世界科技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3.
面向上海"十四五"科技人才工作要求,以当前上海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与人才发展需求的差距为落脚点,建构"政策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对象"框架。基于1978—2020年上海市380份科技人才政策分析结果和276份科技人才问卷结果,从政策供需两个层面评估上海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尽管上海科技人才政策频发,但政策供给与人才需求的匹配效果仍存在不足:对人才流动、交流和评价的目标关注不够;需求型政策工具、信息支持和住房保障政策应用不足;对青年人才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支持欠缺,重视外国人才而忽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基于以上供需偏差问题,建议上海进一步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构建灵活的激励和评价方式,加大需求型政策工具供给力度、整合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包,更加重视对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管理服务人才和本土人才的培育,开展科技人才政策系统的整体性评估。  相似文献   

4.
2010年起,我国在科技人才政策的调整中进一步强调和保障了女性科技人才的作用和地位,力图通过政策调整,改善和促进女性科技人才在我国科学界中的地位,这些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取得一定成效。分析近年来我国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奖励、杰青基金获得、两院院士性别比例等现状,可以初步评价我国女性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并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Howlett和Ramesh政策工具分类方法,并结合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发展阶段研究构建X-Y二维分析框架,通过对2006年以来我国的13个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政策文本进行文本收集、筛选、编码和量化统计,分别从X维度、Y维度及两维度结合等三方面分析政策工具演进及组合使用情况,最终为优化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提供政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人才评价政策工具的使用以政府决策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政策工具使用量呈阶段递增趋势。结论建议增强政策工具使用平衡性,持续推行分类评价政策,同时加大“四唯”现象清理力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技人才创新能力的政策激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效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发挥我国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的重要手段。从政策角度探讨如何有效激励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对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对政策环境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不断优化,已形成多层纵横联动的政策体系。科技人才教育与培养政策不断完备,使用与发展政策逐步改善,评价与激励政策更加丰富,有效保障了我国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不过,现有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仍存在系统性不足、精准性不高、联动性不强,以及对青年科技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以下简称“青基人才”)支持不够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下对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在新形势下,要夯实科技人才建设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和引领作用,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未来的科技人才政策需强化自主培养、服务国家战略与聚焦产业需求,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青年科技人才政策、基础研究人才政策、战略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发展政策落地;深化科教融合,推进面向科技发展需求的科技人才教育、培养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遵循科研活动规律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系统思考优化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政策体系,推进科技人才生活保障政策的有效实施;多部门协同推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技人才机制,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8.
利用超效率三阶段DEA方法,从政策文本视角评估湖南省2006-2015年科技人才政策效率。结果发现:经过政策要素投入调整,政策资源配置未到达效率最优状态,政策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科技人才政策效率差异,影响科技人才集聚和科技活动产出;培育政策和激励与保障政策是制约科技人才政策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制定科技人才政策时提升政策措施间的协同性,做好科技人才本土化培养和分类激励,对提高科技人才政策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海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但对于政策的执行效果仍然缺乏全面的分析。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制定的海外科技人才政策为对象,根据现有的权威调查和统计数据,尝试对部门的有关政策进行相对独立的多角度评估,以客观展示我国海外科技人才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今后进一步完善NSFC海外人才政策和科技政策评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政策演变历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海外科技人才政策体系经历了从零散到系统的发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外科技人才政策的历史演变脉络,并将其划分为五个阶段,继而概括了各个阶段的政策的主要特点,最后对政策演变历史给我们的启示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以来伴随科技创新政策的密集推出,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发生了影响深远的重大变化,但目前尚缺乏全面完整地针对2006年来科技创新政策的协同演变及其效果的定量研究。本文在借鉴前人政策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以2006—2018年中国科技创新政策为对象,对筛选出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分析,探索中国科技创新政策协同演变特征,并应用岭回归分析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科技创新政策协同度自2006年始呈上升之势,总效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政策对科技创新绩效产生正向显著影响。政策特征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性。越明确的政策方向指引越能促进应用型重大成果的产生,提高创新政策的协同有助于促进中国专利授权量的增长,而促进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则需相关创新政策在力度、协同度和可执行度三方面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谭红玲  李非 《科研管理》2014,35(12):94-102
科学技术创新政策研究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前沿性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研究范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相继开展"为政策的科学"研究,我国相关研究却刚刚起步。基于政策与科学互动的科学技术创新政策,运用政府-创新者"反馈环"构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四位一体"螺旋式科学技术创新政策机制,耦合"为政策的科学"和"为科学的政策",增加科学、技术和创新预期效用,为经济增长或社会效益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收集现有科技政策作为研究样本,从政策工具维度、科技活动维度和科技政策层面三个方面入手构建科技政策分析的三维框架。利用该框架对现有科技政策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现有科技政策在需求型政策上的缺失和相关科技政策统一管理力度等方面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发展激励政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涵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分析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构建科技服务业激励政策体系的模型以及政策措施和要点。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中的科教政策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才、教育、科技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因素,但西部地区人才、教育、科技的体制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改变西部人才、教育、科技发展滞后的局面,就必须实行体制与政策创新。为了充分发挥人才、教育、科技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相应的人才、教育、科技体制与政策创新的建议,并设计了有关体制与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建设主要进展及对政策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德方  周华东  陈涛 《科研管理》2020,41(10):81-88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历史性交汇,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向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亟需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进行了概要回顾,提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八部分构成,总结了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在强化要素、加强主体、完善机制、培育产业、集聚区域、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立足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包括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改进评价制度、完善科研人员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推动高水平开放创新、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创新科技政策及其三阶段周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科技政策(ITP)是政府为了影响或者控制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和知识利用及转化的速度、效率、规模,而采用的一系列政策的总和,强调政策决策者应关注创新技术的动态演化和变革。通过对创新政策、产业政策和ITP的比较,探讨了ITP的特点和意义,进一步对创新科技政策三阶段周期进行归纳,总结了各阶段政策目标和支持措施。结合以色列ITP实施案例得出启示,ITP为区域创新政策刺激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促进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之一表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构建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必须分析政策执行的客体,政策主体层级,并辅之以空间因素和时序变化因素分析,形成四维度框架的政策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