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份在原国家科委和国家计委大力支持下、由中国科学院课题组完成的研究报告——《1997中国区域发展报告》(主要观点简介见1998年4月15日《中国科学报》)在“扶贫工作自上而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标题下指出:“一些地方重硬件、轻软件。对贫困地区人口高速增...  相似文献   

2.
中国残疾人口与残疾率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残疾人口与残疾率预测李惜雯,周义仓(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710040)本文在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资料基础上,利用人口发展变化的自然规律,对我国未来几十年内残疾人口的数量和残疾率,社会抚养系数进行预测,给出了1988—1992年的估计值及未来...  相似文献   

3.
对“九五”时期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的不同看法徐连仲(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李鹏总理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报告中的第一章第二段讲到未来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时(...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文化素质对中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并对中国31个省份的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1)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的空间格局为:东北高、西南低,自东北向西南依次呈现高、中、低三级阶梯。(2)研究期内,中国各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第一个时期(1982~1997年),人口文化素质提升幅度与初始水平相关;在第二个时期(1997~2005年),则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中国31个省份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协调发展型、素质滞后型、经济滞后型和双双滞后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由于(1)中国人口数量仍会持续增长;(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会更多地偏向肉食,而肉类的生产需要消费更多的粮食;(3)工业化和人口增长将导致耕地的减少。这3个因素决定了中国在未来肯定会需要更多的粮食和增加粮食产量的困难性。因此,植物研究应更多地...  相似文献   

6.
侯邦安  郭慧敏 《预测》1996,15(6):19-22
未来15年山西资金供需分析与预测侯邦安郭慧敏(山西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030001)1山西资金供需的特点(1)投资总量虽不断增长但不够稳定。改革开放以来的17年,山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020亿元,是改革前30年累计完成投资额的9.6倍。...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人口问题(如人口出生率偏低、人口死亡率偏高、人口素质较高、人口政策优惠、社会福利变化)对中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认真分析和研究俄罗斯的人口现状,认真剖析造成俄罗斯人口出生率偏低和人口死亡率偏高的原因(如经济严重衰退、社会动荡、生活水平下降、不良嗜好、各种疾病、毒品泛滥等),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俄罗斯社会及其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原华荣 《百科知识》2007,(5X):49-50
目前中国的情况 人口类型表示人口年龄结构的状况,有年轻型、老年型和介于二者之间的成(中)年型。通常把老年人口指数(按≥65岁计)小于4%的称作年轻型人口,达到7%及以上称作老年型人口,4%~7%的称成(中)年型人口。如中国人口1964年的老年人口指数为3.54%,属年轻型,1980年5.57%为成(中)年型,2000年7.10%为老年型。(1866年,第一个步入老年人口的是法国)。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一个以人口增长作为外生变量的一般均衡模型,基于联合国中国人口计划数据和中国经济指标数据,研究了未来五十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说明人口老龄化对中国整体国民经济的冲击,并探索了现行养老保险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可能达到的经济与社会效果。计算机数字仿真结果表明,在未来的五十年中,如果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不变,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将引起国民收入增长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如果改革传统的养老金支付方式,如逐步降低工资替代率等,则可能大大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副作用,步入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百科知识》2011,(14):53-53
早在150多年前,南京学者汪士铎(1802年-1889年)就提出过一系列控制人口、节制生育的奇思妙想。汪士铎尖锐地提出了中国的“人口问题”。他以当时南京的城市人口和安徽绩溪县的农村人口为例,指出全国人口已经呈几何级数增长,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五日,中国未来研究会暨《未来与发展》杂志编辑部邀请从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城市经济研究,人口经济研究,城市经济研究,生态经济研究,国防经济研究,大系统研究的部分学者,会聚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小型座谈会。出席小型座谈会的有,《世界经济研究》杂志社梁东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郗润昌,高恒,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丁力,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邓洪波,北京经济学院人口经济研究所黄荣  相似文献   

12.
姚引妹 《百科知识》2010,(13):44-46
中国人口现状 2009年末,中国总人口为13.35亿人,比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多1.6亿,比2008年增加67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05‰,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2‰)近7个千分点,低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不含中国,下同)平均水平(17‰)近12个千分点,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2.0‰)3个千分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论述了未来世界和中国发展的一些超大趋势,主要涉及人口和城镇化、经济和贸易、科学和技术、资源和环境、社会转型和绿色发展。文章认为:全球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长,尤其中产阶级和老龄人口会急剧增加,全球经济也将快速发展,但区域不平衡和发达国家债务危机会加剧,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随着技术进步会趋于好转,第三次工业革命处在孕育之中。对中国而言,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全球制造业王国和最大的城镇化国家已经无容置疑,但社会转型将可能引发诸多的城市问题、社会问题和空间不平衡问题,走绿色发展应该是未来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未来40年人口发展前景展望陈述云(贵州省统计局550001)人口规模事关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富的积累和实力的增减。人口具有两重性,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作为生产者,人口适度增长,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作为消费者,人口发展过快,就会拖延经济发展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1993-1994年中国人口、工资、就业预测分析范芹(国家信息中心,100045)1人口1.1人口现状与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着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的建立和运转,必将给计划生育事业以有力的推动和促进。目前,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经...  相似文献   

16.
孩次─—类龄别递进人口发展模型陈友华(江苏省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一个好的人口发展计划,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估计;(2)人口预测模型及其参数的选取必须恰当。至于人口预测模型,中外人口学家已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从...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利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评价中国31个省份及东中西部地区2000—2016年人口结构变动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人口结构中人口老龄化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最大(0.042);非人口结构因素中上期用水量对本期的弹性系数最大(0.978),其次是万元GDP用水量(0.020)和人口规模(0.018),产业结构调整显著抑制用水量增加(-0.041),其他变量回归结果不显著;②东部用水量受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大于其他因素,高端消费、人口城镇化和农业劳动人口每提高1个百分点分别导致用水量分别提高12.1、6.5和3.6个百分点;中西部人口结构变动暂时不能显著影响用水量;③人口年龄结构和产业结构在各自作用下对用水量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弹性系数分别是0.174、0.150、0.139和-0.012、-0.008、-0.020;2016年仅西藏未跨越人口年龄结构的第一门槛值,其他省份均跨越第二门槛值;北京和上海2016年已跨越产业结构的第二门槛值,天津、山西等11个省份处于门槛的第二个阶段,其他18个省份未跨越第一门槛值。因此,需要缓解人口结构变动对用水量的促进作用,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合理控制城镇流动人口,引导居民形成节水消费和理念,推广节水型公共设施及家庭设备,合理配置各产业间人力资源,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快技术创新及技术溢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倪广来  祁京梅 《预测》1998,17(3):13-18
平稳增长仍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倪广来祁京梅(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100045)改革开放18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若干次由热到冷的周期性波动。1984年和1985年经济超常高增长,导致了1986年的“双紧”政策;1988年耐用消费品工业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下的中国区域间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翊  徐程瑾  王铮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2):1403-1412
气候变化引发的中国人口迁移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需要着重关注的重要政策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农业生产潜力的变化来估计气候变化引致的人口迁移规模。研究发现,在气候变化农业生产潜力改变的条件下,中国的环渤海地区、成熟工业化地区和新型工业化地区成为主要的人口迁出地区,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利用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分析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对区域增长、区域差距及居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迁入地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口迁出地经济增长速度降低,且人口迁移规模越大对经济影响也越大;人口迁移扩大了区域内差距,缩小了区域间差距,总体区域差距有所缩小。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必须考虑这些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杰 《中国科技论坛》2007,(4):11-14,46
现在粒子物理正处在酝酿革命性突破的关键时期,国际直线对撞机(ILC)为国际高能物理及加速器物理与技术的主流之一。中国作为经济和科技大国,应该和必须参加,这有利于在重大科学前沿问题上大幅提升中国基础科学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解决未来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有利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引进与培养),有利于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