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提高海洋管理水平迫在眉睫,建设全国海洋观测网是一个海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可以为发展海洋经济、海洋防灾减灾、创新海洋科技、维护海洋权益和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很好的帮助,而海洋浮标网建设与管理是全国海洋观测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提升海洋浮标网运行效率及其信息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浮标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2.
国家海洋浮标监测网、北京奥运会帆船赛场监测浮标、极地中心北极海气耦合监测浮标、中海油南海深水区油田监测浮标、中科院海洋所近海环境研究监测浮标,这些满足多元化、特殊化海洋监测需求的设备,实现了全天候长期、定点、连续、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3.
UPS(不间断电源)的合理应用和可靠供电,是保障SXZ2-1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获取长期、连续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数据的重要保障。针对广州海洋站SXZ2-1型水文气象自动观测系统UPS的应用问题,介绍了UPS的工作原理,提出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自行建设、自行管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双向通信和精密授时三大功能.将"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到海洋水文气象测量中,可以实现对任一海域水文气象参数的实量测量、传输、处理和显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东海站”)围绕我国东海海域重要流系和复杂海洋现象研究、台风预警预报、海洋权益维护及保障等需求,组建了科学合理的东海浮标观测网络。东海站的主要成果体现在:积累了10余年的连续实时观测数据,有效揭示了区域海洋环境长期演化过程;建立了台风实时观测数据库,有效改善了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性;验证了国际风速模式和流场模式在我国近海区域的适用性;阐释了东海海洋环境季节变化特点,提高了灾害性事件对我国海洋环境危害的预报能力;研发了我国首套超大型三锚式浮标综合观测平台,开拓了智能观测在海洋剖面观测领域的应用示范。东海站始终坚持综合性海洋科学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并举,立足我国近海环境演变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创新与关键技术的综合交叉与系统集成的前期基础,面向我国近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透明海洋计划等国家重大需求及物理海洋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等学科前沿问题,东海站开展了系统的长序列定点连续实时观测、试验研究和科普示范,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我国近海海洋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预报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专项重点开展热带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黑潮变异对中国近海生态环境的影响、深海极端环境与生命探索与研究、基于海洋研究目标需求的海洋设备研发。自海洋专项实施以来,构建了从中国近海至西太平洋包括潜标、浮标、船基和水下滑翔机的海洋立体综合观测网,确立了我国主导和领跑国际热带西太平洋前沿研究的地位,为我国大洋观测网  相似文献   

7.
赵旭宏 《科教文汇》2007,(3X):203-203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自行建设、自行管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双向通信和精密授时三大功能。将“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到海洋水文气象测量中,可以实现对任一海域水文气象参数的实量测量、传输、处理和显示。  相似文献   

8.
在对海洋水文气象进行实时观测的过程中,观测数据处理过程包括采集、摘录、编报、通讯等。如果在处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数据,将会对海洋气象预报的发布工作造成直接的影响。本文针对海洋水文气象实时数据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极值控制法,一种是一致性检验控制法,通过这两种方法来确保数据的质量,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08,(7):36-36
科学家们近期发现,全球海洋都在被一些神秘的"条纹"所覆盖。海洋学家们已经绘制出了全球海洋规则的洋流模式,现在,他们通过由3000个浮标(这些浮标由卫星跟  相似文献   

10.
海洋调查装备的共享是提升海洋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因海洋调查装备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体制机制等制约,我国仍然没有建立比较完备的海洋调查装备共享体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科学调查船时费专款”以来,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船时共享经验和调查资料开放共享经验,着手规划和探索构建船时共享、资料共享和装备共享“三位一体”的海洋调查共享服务平台体系恰逢其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针对我国海洋调查装备共享问题难点,本文提出了若干宏观对策和举措建议,以期为更好服务我国海洋科技原始创新和海洋强国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海洋监测,多采用布放各类浮标的方法,即在欲监测海域的不同位置及不同深度处布放大量浮标。然后在数月后回收这些浮标,再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这样得到的测量结果不是实时的,而是几个月之前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当数量的浮标会丢失,这使得采集的测量数据并不完整,而且,浮标探测是接触式的,在很多恶劣环境之下无法实现探测。从成本角度来看,这样大量的布放浮标成本很高。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针对海洋数据大幅增长,海量数据信息管理存在困难,数据质量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提出Argo数据质量控制和数据集制作的一整套方案,显著提升了海洋信息管理行业工作效率。点评人:刘嘉玥,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海洋战略、海洋信息。目前海洋数据采集范围最广,数据量增长最快的国际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计划是获取海洋数据的重要途径。该计划通过在全球海洋中布放Argo剖面浮标,使其组成一个实时和高分辨率的海洋观测网,并借助卫星定位和通信系统,实时、准确、大范围地获取全球海洋上层(0~2 000m)的海水温度、盐度剖面资料。面对如此巨大体量的海洋数据,如何做好数据的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19)
本文概述了各国海洋氢能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同时系统分析了我国发展海洋氢能需要解决的多个技术难题,为制定海上风电制氢方案提供依据与参考,为促进海上风电制氢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明晰海洋氢能低碳绿色发展路线,推动我国海洋氢能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海洋技术与装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深海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以科学需求为导向,追踪国际前沿,立足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发展现状,提出研制科学应用目标明确的深海探测与作业装备,形成具备利用自主式观测系统、连续观测与作业系统以及新型海洋传感器及采样设备开展综合性海洋探测与作业的能力。专项执行4年的时间,深海技术装备面向专项科学目标,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我国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北江石角站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石角站实测水文气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北江中下游总控制站石角站的水文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详尽的阐述,为其上下游河段附近的水利建设、航道整治、防洪减灾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经济建设和理论研究上都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培育离不开重大海洋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的紧密结合,海洋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是推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的两大原动力。在分析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内涵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构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双螺旋培育模式;以江苏省为例,探寻基于创新双螺旋视角下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为区域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5年,也是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5年,而国家重大专项“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简称908专项)也在其间全面实施并即将收官。专项的实施,旨在摸清我国近海海洋环境资源的总体情况,了解我国近海海洋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国家宏观决策、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管理及海洋安全保障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服务。在这其中,上海市908专项为有效服务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带动了海洋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极大地提升了海洋系统的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8.
赫崇本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海洋教育家,中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之一,他开创了中国“水团”研究,特别是对中国黄海冷水团的系统研究;他领导并参与了1958-1960年间进行的全国海洋综合调查,积累了中国海洋研究的丰富资料,总结了关于浅海的海洋调查方法;他致力于我国物理海洋科学和海洋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物理海洋科学研究的出色人才,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世界各国均关注于减缓气候变暖、降低大气二氧化碳(CO_2)排放为核心目标的低碳和碳中和理念。海洋是地球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CO_2浓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球上超过一半的生物碳由海洋生物完成。大型海藻栽培具有成本低、产量高、碳汇可计量、栽培可控性强等优势;在近海可形成产业化的蓝碳,是海洋碳汇值得推崇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此外,规模栽培大型海藻可解决栽培海区海洋酸化、低氧、富营养化、有害藻华等海洋环境问题。文章从大型海藻栽培、环境修复作用及综合效益评估等方面综述了大型海藻碳汇功能及其解决近海环境问题的潜力。大型海藻规模栽培是发展低碳经济、增加海洋碳汇、实现碳中和,以及解决近海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理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产业作为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发展迅速。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作为现代高效农业和新能源产业跨界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我国尚无试点先例。文章通过综述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的研究进展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海洋牧场和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理念与途径,论述了融合发展的关键科学问题、亟待解决的技术瓶颈与重点研究内容,以期为建立兼顾清洁能源生产、渔业资源持续产出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