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华裔科学家高锟与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分享。高锟被誉为光纤之父,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
金科 《今日科苑》2012,(22):67-69
据资料表明,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他一起分享此奖的还有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贡诺·厄奎斯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高锟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  相似文献   

3.
杜学峰 《发明与创新》2011,(1):I0061-I0061
2009年12月8日,在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诺贝尔奖的颁奖典礼上,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高锟获奖,是因为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贡献。  相似文献   

4.
云帆 《百科知识》2009,(22):7-8
让我们结识一位以自己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华裔科学家。他叫高锟,193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今年76岁了。他于1957年毕业于英国伍尔维奇理工学院,随后到英国标准电话电缆公司工作。  相似文献   

5.
2009年10月,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10月5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三位科学家的发现“解释了端粒如何保护染色体的末端以及端粒酶如何合成端粒”,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的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  相似文献   

6.
光纤即光导纤维,它虽小,但是传输量惊人,作用堪称巨大,是"连通世界"的伟大发明。得益于它,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冲浪"、欣赏高清电视转播节目、与千里之外的友人通话、通过电子邮箱传输文件……说到光纤,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华裔科学家,他就是"光纤之父"高锟。高锟敢于尝试,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  相似文献   

7.
简岩 《百科知识》2009,(21):1-1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高锟(美籍华人)、美国的韦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三人。被誉为“光纤之父”的高锟获奖原因是,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博伊尔和史密斯的贡献在于发明了CCD(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把人类带到了全民数码影像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用影像记录每一瞬间。  相似文献   

8.
光学纤维的发明者高锟教授给年轻发明家指出 :要发明创造 ,思想就不能太固执 ,应该放松一些 ,具备开放、活跃的思维 ,乃发明创造的有利条件。前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出席香港发明家协会和知识产权署合办的“2 0世纪最受港人欢迎发明品”选举记者会和颁奖典礼。对于他在60年代发明的光学纤维 ,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资讯科技包括互联网方面 ,高锟坦言 ,当年自己只知道光纤是一项很重大的发明 ,但想不到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会如此之大。高锟称今天的选举若提前三十年举行 ,结果会完全不同 ,电视的发明应该排第一 ,但现在电脑变成排名第一位的发明。做发…  相似文献   

9.
10月6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同另外两位研究半导体的美籍学者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期是通讯行业大发展时期,高锟率先提出以玻璃纤维作为光导材料用于通讯的理论,这一理论引起了现代通讯技术的巨大变革,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他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不仅如此,他还实现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完美结合,成为科学史上少有的集工程师、科学家、实业家于一身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他也是一名杰出的大学校长。通过中西文化因素对其成长及成就的影响分析,以期对中国当代科技和教育创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不仅具备世界一流的科学技术研究水平,而且拥有丰富的科研管理经历和出色的组织管理能力.他深谙科技管理规律,结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产业部门不同的研发优势,探索出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技管理模式,在科技管理者定位、科技人才的组织方式以及科研项目的攻关模式等方面,形成了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管理思想,成为推进其科学事业不断迈向成功的一大助力.  相似文献   

12.
何宗 《发明与革新》2009,(11):24-24
10月6日下午5点45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布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前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高锟,同另外两位研究半导体的美籍学者共同分享了这一奖项。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我国第一个全方位、形象化、多侧面展现中国现代科学家学术成长历程的门户网站——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www.mmcs.org.cn)正式上线运行。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现已收录120位中国现代科学家学术成长的数字化成果,包括珍贵史料1073篇、人物报道208篇、影音资料104篇、年表40份、传记107篇,力求系统、准确、全面介绍中国现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科学贡献。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依托中国科协牵头的"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相关成果创办。据悉,于2010年  相似文献   

14.
自从贝尔纳提出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以来,对这个话题的讨论一直为社会关注.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核武器的问世,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受到了更多的重视.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危机和近几年我国屡屡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为此,中国科协于2011年3月29日举办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专题学术讨论会,邀请专家就公众担心的"核能安全与利用"、"核辐射影响与防护"、"食品安全"等问题做了专题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5.
周培源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科技界的卓越领导人之一,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生前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我国科学家中最早担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的理事、国际科学家联合会理事及出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全体大会的中国代表和首席代表.1962年当选为世界科协副主席.198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80年和1985年两次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具有卓越贡献的校友"奖.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DAST测试调查了重庆市883名中小学生的科学家形象,以调查中小学生心目中科学家的内在和外在形象、学生科学家形象的来源、"我们周围的科学家"和学生最崇拜的科学家.结果发现,不少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家刻板印象.多数学生认为科学家是男性,年龄在50岁左右.小学生的科学家刻板印象高于中学生.教师、教材、大众媒体等应进一步削弱科学家的刻板印象,还原科学家的人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在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9位科学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小人物”、美籍日裔科学家中村修二.同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一样,中村修二1994年研制出蓝色发光二极管时,还是日本一家小公司的普通技术员.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革新》2014,(3):44-44
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有这样一个梦想,希望能将声音直接记录下来.直到1877年,美国科学家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第一台留声机,这个梦想才变成现实. 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当时电话的灵敏度差、音量小、音色差.为解决这一问题,爱迪生等科学家对电话进行了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19.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在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坚持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应用渗透至公共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政府决策离不开战略科学家的参与和支撑,如何培养和使用战略科学家成为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此,笔者访谈了科技政策、决策咨询方面的权威学者方新教授.  相似文献   

20.
两组科学家首次使用方解石研制出了隐形斗篷,能够在可见光下隐藏肉眼可见的物体. 2006年,科学家首次提出了隐形斗篷的概念,自此,科学家研发出了能让物体在某些波长的光线下"隐形"的斗篷,然而,科学家一直没有制造出能让物体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隐形的斗蓬.观在,英美两个科研小组分删使用方解石.首次制造出了一种透明的"隐形毯",可以隐藏内眼可见的"大"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